简要说明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意义

如题所述

深化国企改革,从总体上可以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和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巩固社会主义制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央实施做强做大国有企业方针的重大战略步骤,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

国有企业改革可划分为改革的初步探索、制度创新以及纵深推进三个阶段 。国企改革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试错”过程,是中央推动与地方实践上下结合的产物,本质上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符合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传统国有企业在体制、机制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进行的改革。中心环节和核心内容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

扩展资料

深化国企改革要坚持的五项原则。

一、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把握的根本要求。

二、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这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

三、是坚持增强活力和强化监管相结合,这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把握的重要关系。

四、是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这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坚守的政治方向、政治原则。

五、是坚持积极稳妥统筹推进,这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采用的科学方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有企业改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28

一方面与中央企业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机制障碍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特别是股份制改革相对滞后、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经营机制不活等问题还比较突出有很大关系。

另一方面是监管体制和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国务院国资委自2003年成立以来,在推进国有企业发展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对中央企业的监管正在复制原行业主管部门管理企业的模式。

目前的监管体制使中央企业不是以客户为中心,而是以国务院国资委为中心,这必然导致中央企业不能很好地为客户创造价值,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扩展资料:

深化国企改革的重点:

1、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当前尽管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进行了公司制改革,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但大型国企中实现股权多元化的企业还寥寥无几,相当一部分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还未完成,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有效性差,监督制约机制薄弱等问题十分突出。

2、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

高管任命缺乏竞争机制,也没有完善的职业经理人市场,带来很多经济与社会问题。实际上,国企高管的任命仍存在明显的行政化倾向,人事管理离市场化相去甚远。十八届三中全会在这方面的结论是国有企业要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的比例,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深化国企改革的必要性和关键点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由于中国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国有企业改革始终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可以这么说,如果国有企业改革无法继续下去,则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也会半途而废。虽然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进行了20多年,但在国有企业的改革进程中还有许多根本性的矛盾无法突破,本文就是想就这些根本性矛盾的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提出一些自己的意见。 论文的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中国国有企业的来源:没收官僚资本、公私合营和政府投资,并认为尽管计划经济体制给中国国有企业带来严重的后果,但是在建国初期供应不足的社会条件下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还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导致国有企业陷入困境的六项主要原因以及这六项主要原因的体现方式,并认为在此主要原因中最根本性的原因还是政企不分。因此,要想解决国有企业的问题,就必须对症下药,所提出的改革措施,必须能解决以上六个问题,尤其是政企不分的问题,否则,国有企业改革不会成功。 第三部分介绍了英国、德国、俄罗斯、波兰和新加坡五国的国企改革过程,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德国、俄罗斯和新加坡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第四部分根据国外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我国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对我国目前比较常见的几项国企改革措施进行评价,并认为国有资本退出竞争性领域的做法固然重要,但最主要的还是要建立法制制度,规范政府行为,为各种类型的经济组织提供完善的社会环境。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9-05
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活力竞争力
第4个回答  2020-11-13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