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实个人帐户”是什么意思?

简单说下,举个例子更好

做实个人帐户指进一步区分好社会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基金。 做实个人帐户后,记入个人帐户基金的保险费只是个人缴纳的8%,企业缴纳的20%全部划入统筹基金。也就是说记入个人帐户基金的养老金比例从11%下降到8%,很显然,个人帐户储存额也将有所减少。

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是指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下,按照个人账户的一定规模建立养老保险储备金,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失衡问题。

扩展资料:

做实个人帐户的作用:

1、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是“统账结合”养老保险制度的内在要求:

按照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设计,统筹基金部分现收现付,实现互助共济和代际供养;个人账户部分实行完全积累,实现存钱防老和自我供养。如果统筹账户继续占用个人账户基金,势必持续存在“空账”运行,部分积累制便成了现收现付制,不但违背了改革的初衷,也弱化了个人账户的养老功能,存在较大的“空账”风险。

同时,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滚存结余自1998年以来大致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递增,而这部分结余从理论上讲主要应当是个人账户积累的基金。如果不做实个人账户,又有这么多的基金积累,必然违背“统账结合”养老保险制度的内在要求。为此,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势在必行。

2、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是“存钱防老”和化解经济波动风险的需要:

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财力还不够强大,由于计划生育等原因老龄化问题也比较严峻,因经济波动而影响养老金支付的压力较大,光靠现收现付制的社会统筹制度进行养老将面临较大风险,应当未雨绸缪,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形成个人缴费的完全积累。根据预测,2030年至2050年,将是我国人口老龄化最严峻时期。

因此,老龄化必将到来,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压力也必将到来。如果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中有足够的资金积累,老龄化最严重的年份就不一定是养老基金支付压力最大的年份,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的影响将会降到一个较低的区间。

事实上,这正是在老龄化高峰到来之前,我国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所在。俗话说得好,“家中有粮吃饭不忙,手中有钱养老不慌”。这句话便体现了“存钱防老”之道理。

从另一个角度看,由于财政承担基本养老金支付的兜底责任,如果通过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而化解了养老金支付压力,也相应减少了财政资金的未来支付风险。财政之所以应出资弥补养老基金历史缺口,进而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也是保证财政自身持续支付能力的需要。

3、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是保障参保人员权益的需要:

通过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和适度地运营增值,有利于提升养老保险制度的抗风险能力。如果一直是“统账不分”的空账态势,容易弱化保障功能,不利于形成养老保险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尽管在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进程中,可能会出现近期的支付紧张,但远期支付将能够从容应对,“做实”与“发放”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对立。因此从长远来看,做实个人账户有利于养老金的安全发放和保障参保人员的养老权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做实个人账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11

做实个人帐户是指进一步区分好社会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基金。 做实个人帐户后,记入个人帐户基金的保险费只是个人缴纳的8%,企业缴纳的20%全部划入统筹基金。也就是说记入个人帐户基金的养老金比例从11%下降到8%,很显然,个人帐户储存额也将有所减少。

1995年开始实施的“统帐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运行模式,尽管建立了个人帐户,但由于社会统筹基金与个人帐户基金是合并管理运营的,现收现支。

当期征收的养老保险基金包括个人帐户基金被用于支付当期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在收不抵支的情况下,统筹基金严重挤占个人帐户基金,个人帐户变成有名无实的空帐,打印给职工的个人帐户对帐单成了一纸“白条”。

扩展资料:

做实个人帐户后,养老金水平不会降低。

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负责人表示,做实个人帐户后,尽管记入个人账户的比例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但同时,基础养老金月缴标准也由月平均工资的20%调整为30%。因而职工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标准不会降低。

对于已经离退休的人员,他们仍然按照国家原来规定的标准,继续领取养老金,同时随着养老金的调整而增加养老保险的待遇。对于1997年国家统一制度之前就已经参加工作,而以后才退休的职工来讲,政策也做了明确规定,将来退休以后,

除了按规定领取基础养老金和帐户养老金之外,还要根据他们缴费年限的长短,发给一定的过渡性养老金,这样也保证他们的养老金水平不会降低。

做实个人帐户,是党和国家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逐步减少个人帐户空帐,而对养老保险制度而作出的重大调整。通过对社会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基金实行分帐管理,从而达到既做实了个人账户基金而又不降低退休养老金水平的双重目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做实个人账户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12-24

做实个人帐户指进一步区分好社会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基金。 做实个人帐户后,记入个人帐户基金的保险费只是个人缴纳的8%,企业缴纳的20%全部划入统筹基金。也就是说记入个人帐户基金的养老金比例从11%下降到8%,很显然,个人帐户储存额也将有所减少。

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是指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下,按照个人账户的一定规模建立养老保险储备金,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失衡问题。

扩展资料:

做实个人帐户的作用:

1、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是“统账结合”养老保险制度的内在要求:

按照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设计,统筹基金部分现收现付,实现互助共济和代际供养;个人账户部分实行完全积累,实现存钱防老和自我供养。如果统筹账户继续占用个人账户基金,势必持续存在“空账”运行,部分积累制便成了现收现付制,不但违背了改革的初衷,也弱化了个人账户的养老功能,存在较大的“空账”风险。

同时,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滚存结余自1998年以来大致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递增,而这部分结余从理论上讲主要应当是个人账户积累的基金。如果不做实个人账户,又有这么多的基金积累,必然违背“统账结合”养老保险制度的内在要求。为此,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势在必行。

2、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是“存钱防老”和化解经济波动风险的需要:

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财力还不够强大,由于计划生育等原因老龄化问题也比较严峻,因经济波动而影响养老金支付的压力较大,光靠现收现付制的社会统筹制度进行养老将面临较大风险,应当未雨绸缪,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形成个人缴费的完全积累。根据预测,2030年至2050年,将是我国人口老龄化最严峻时期。

因此,老龄化必将到来,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压力也必将到来。如果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中有足够的资金积累,老龄化最严重的年份就不一定是养老基金支付压力最大的年份,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的影响将会降到一个较低的区间。

事实上,这正是在老龄化高峰到来之前,我国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所在。俗话说得好,“家中有粮吃饭不忙,手中有钱养老不慌”。这句话便体现了“存钱防老”之道理。

从另一个角度看,由于财政承担基本养老金支付的兜底责任,如果通过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而化解了养老金支付压力,也相应减少了财政资金的未来支付风险。财政之所以应出资弥补养老基金历史缺口,进而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也是保证财政自身持续支付能力的需要。

3、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是保障参保人员权益的需要:

通过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和适度地运营增值,有利于提升养老保险制度的抗风险能力。如果一直是“统账不分”的空账态势,容易弱化保障功能,不利于形成养老保险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尽管在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进程中,可能会出现近期的支付紧张,但远期支付将能够从容应对,“做实”与“发放”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对立。因此从长远来看,做实个人账户有利于养老金的安全发放和保障参保人员的养老权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做实个人账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03
一是最基本的是“到此为止”,避免“空账”规模的扩大。

二是多方消化空帐。个人账户从“空账”到实账的关mV键是消化“空帐”。一部分可以使用政府税收来解决,也可以发行特种国债来融资解决,正在酝酿的收入分配改革中,是否可以切出高出公平度的部分来弥补?由于“空帐”数额不小,用某一种单一方法都有难度,比如完全通过征税,会加重企业和个人的经济负担,影响经济快速发展;若仅依靠发行债券就会使政府财政不堪重负。总之,集思广益,多管齐下,一-定会找出可行的办法来消化这个巨额“空帐”的。

三是坚决实行专款专用。将社会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基金实行分账管理,尽快结束“混账”状况。

四是还要加块制度转变。采取措施,尽快将养老制度完全转变为单一的个人账户形式,这样即便问题不会迎刃而解,至少会变得不那么复杂。
=====================================================
简单的说就是,你的养老金账户里面有钱~但是你取不出来~因为这个钱实际上可能被拿去干别的了这个叫空账,(这里要注意空账不等于假账,只是临时被借调),坐实就是把这笔钱落实你的帐户上~你可以随时支取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