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写的诗“基督死”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基督死》清·康熙

功成十架血半溪,百丈恩流分自西。

身列四衙半夜路,徒方三背两番鸡。

五千鞭挞寸肤裂,六尺悬垂二盗齐。

惨恸八垓惊九品,七言一毕万灵啼。

这首诗开头第一句,“功成十架血半溪,”用开门见山的手法向人们揭示:顶天立地的救赎大功,乃是藉着耶稣基督悲惨地钉死十字架上才得以完成。他在受难的过程中,从橄榄山祈祷通体血汗(路加福音22章44节)到身悬十字架被长矛刺透肋旁所流出的血和水(约翰福音19章34节),确实可汇集而涓流。至于用“溪”字来做比喻,可以联想,“溪”紧连于“泉”,那血就必然有喷涌之势,分流之广,圣洁之美,渴慕之众,刺心之痛,功效之巨。再者,耶稣基督在全球世世代代的聚会领取圣餐中纪念他的流血死亡,那“血半溪”就不是过分夸张,而是确切地指出基督流血程度之深,救恩之大。

诗的第二句,“百丈恩流分自西”告诉我们,因着救赎工作的完成,正如救主耶稣高深莫测不可估量的恩宠,源源不断地向四面八方流向人家,充满宇宙的每个角落。普世万民,当然也包括中国人民,依赖着这恢复生命宝贵活泉,方可获得救恩的分施和永生的希望。“分自西”指中国万民救恩来自西域,耶稣钉死在西域的耶路撒冷,而我们中国在西域的东部。

第三句“身列四衙半夜路”,是指耶稣被捕后,先被押送到亚那府内,“因为亚那是本年作大祭司该亚法的岳父”(约翰福音18章13节)。但他审问毫无结果,便把耶稣送到该亚法那里去(约翰福音18章24节)。该亚法和那些祭司长、文士及百姓的尊长早就想谋杀耶稣(路加福音19章47节,22章2节),但因为“没有杀人的权柄”(约翰福音18章31节),等到凌晨,又把耶稣送进彼拉多总督衙内(约翰福音18章28节)。彼拉多见事情棘手,为了推卸责任,便又来个一推六二五,将耶稣转送到希律王那里(路加福音23章7节)。

希律听说耶稣显过许多神迹,早就想看看他,如今一见,便仔细地盘问起来。但耶稣对待他的态度却始终是一言不发,希律无可奈何,只好又把耶稣送回彼拉多那里(路加福音23章8-12节),如此推来送去地折腾,耶稣不得不用半夜的功夫跟着恶众跑老跑去,跑了许多冤枉路,这预表世界黑暗如夜,耶稣来得正是时候。

“徒方三背两番鸡”是诗的第四句,门徒四处逃散(马可福音14章50节),唯独彼得暗随耶稣后面,进入大祭司该亚法的庭院,想看个究竟(马可福音26章58节)。但因为“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是软弱”(马可福音14章38节),竟在几个仆人和使女的询问下,接二连三地发咒起誓否认自己是主耶稣的门徒(马可福音14章66-72节)这应验了耶稣在受难前对他的预言;“鸡叫两遍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马可福音14章30节)此句引入鸡的叫声,实在妙哉,尽管人的软弱,背逆耶稣的旨意,但他仍深爱世人,用鸡的叫声,把光明带给人们。

第五句“五千鞭挞寸肤裂”的句首,作者巧妙地用“五”开始。彼拉多明知耶稣无罪(约翰福音19章4节),但却摄于恶众的恐吓;“你若释放这个人,就不是凯撒的忠臣。”(约翰福音19章12节)他生怕丢掉自己的乌纱秒而神离魂行、违背公理,妄图用鞭打耶稣来讨好民众(路加福音23章13-16节)。

根据传说,耶稣在彼拉多衙门内,尽扯其衣,鞭责五千有余,遍体鳞伤,血流不止,其痛苦之状惨不忍睹,是难用笔墨描述。史料考证,当时罗马式的皮鞭,乃是一杆多头,而每条皮革制成的绳头上还嵌有一些铅丸和骨制尖钩,一鞭打下,便有数根绳落身,血肉横飞,使人无法忍受,故“五千鞭挞寸肤裂”确系真实之词。再者,“寸肤裂”不仅表明耶稣圣身遍体鳞伤,而且更有“肉烂三分”之甚。

和第五句一样,第六句“六尺悬垂二盗齐”也用“六”开始。耶稣圣躯被钉在十架上之后,恶众便把十架竖立起来,将耶稣身体举离地面6尺以上,引人注目。与耶稣同钉的还有两个罪大恶极的强盗,一个在左,一个在右,是恶人们精心策划故意这样做的,为了羞辱耶稣,将他置身于盗贼匪类之间,与歹徒并列,让来来往往的恶众观看耻笑。在耶稣左边的强盗也竟然口出恶言,凌辱耶稣(马太福音27章38-44节;路加福音23章39节)。

诗的最后两句“惨恸八垓惊九品”和“七言一毕万灵啼”,说明耶稣的奇苦剧难,震惊了八方官民之众。当时的犹太民众,虽则麻木不仁,漠然视之,但所有敬慕耶稣基督的人、门徒、已睡的圣人和天使,都深知救主圣死的伟大意义,这关系着普世万民的生死祸福。“万灵啼”即道出耶稣用死换取万人得救的时刻已真的到来。

耶稣悬在十架上,前后说了七段话。其一,是为钉他的人祈求,求天父宽赦:“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路加福音23章34节)。其二,是怜悯安慰右边的强盗:“我是在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路加福音23章43节)其三,是当着爱徒约翰的面,对他母亲说:“看您的儿子!”又对约翰说:“看你的母亲!”(约翰福音19章26-27节)其四,是高声呼求天父:“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马太福音27章46节,马可福音15章34节),其五,是渴望人类归向天父:“我渴了!”(约翰福音19章28节)其六,是再一次大声呼求天父:“父啊,我将我的灵魂叫在你手里!”(路加福音23章46节)其七,是向人类宣布救世大功已告成:“成了!”(约翰福音19章30节)十架七言散见于四福音:马太福音、马可福音各记一段,但内容相同,路加福音、约翰福音各记三段,合起来共七段。

耶稣七言一毕,便低头气绝,其时天显异像:太阳失光,地动山摇,磐石崩裂,坟墓也开了,殿里的幔子从上到下裂为两半。已睡的圣徒也从坟墓里出来,进了圣城向许多人显现(马太福音27章51节,路加福音23章44-45节)。无论有灵无灵之物,都显得异常哀痛,证明吾主耶稣乃天父真神的儿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