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肿瘤分哪几种?一定都要开刀么?

如题,是不是没有恶化吃药就会好了?

乳腺癌(mammary carcinoma)是人类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也是女性主要恶性肿瘤之一
乳腺癌的病理形态复杂,1983年全国乳腺癌病理协作组会议再修订为现行的分类法,为非浸润性癌、早期浸润性癌、浸润性特殊型癌、浸润性非特殊癌四大类,此分类法较符合病理分类要求。

组织学分类

1.非浸润性癌

乳腺癌是乳腺癌的早期阶段,当癌瘤局限在乳腺导管或腺泡内,未见突破其基底膜时称非浸润性癌。

(1)导管内癌:癌细胞局限于导管内,未突破管壁基底膜。多发生于中小导管,较大导管少见,一般为多中心散在性分布。

(2)小叶原位癌:发生于小叶导管及末梢导管上皮细胞的癌,多见于绝经前妇女,发病年龄较一般乳腺癌早5-10年。小叶增大,管、泡增多,明显变粗,充满无极性的癌细胞。小叶原位癌发展缓慢,预后良好。

2.早期浸润性癌

(1)小叶癌早期浸润:癌组织突破管壁基底膜,开始向小叶间质浸润,但仍局限于小叶范围内。

(2)导管癌早期浸润:导管内癌的癌细胞突破管壁基底膜,开始生芽、向间质浸润。

3.浸润性特殊型癌

(1)乳头状癌:发生于大乳管的上皮细胞,癌实质以有纤维脉管束或无纤维脉管束的乳头状结构为主者,可为非浸润性与浸润性乳头状癌。其浸润往往出现于乳头增生的基底部。

(2)髓样癌伴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切面常有坏死和出血,镜下可见大片癌细胞间质中有大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以癌周边部更明显,一般认为是机体对肿瘤产生的抵抗。

(3)小管癌:发生于导管或小导管上皮细胞,是恶性度较低的一类型,预后良好。

(4)腺样囊性癌:由基底细胞样细胞形成大小、形态不一的片块或小染,内有数目不等,大小较一致的圆形腔隙。腔面及细胞片块周边可见肌上皮细胞。

(5)大汗腺样癌:癌细胞胞浆丰富,嗜酸,有时可见顶浆突起,胞核轻度到中度异型,形成腺管、腺泡或小乳头结构。

(6)粘液腺癌:发生于乳腺导管上皮粘液腺化生的基础上,多见于近绝经期或绝经后的妇女,尤以60岁以上妇女多见。癌实质中,上皮粘液成分占半量以上。粘液绝大部分在细胞外,形成粘液湖;偶见在细胞内,呈印戒样细胞。

(7)鳞状细胞癌:来源于鳞状上皮化生的乳腺导管上皮。癌实质全部为典型的鳞状细胞癌,即可见细胞间桥和角化。若其他型癌发生部分鳞状上皮化生,则不在此列。

(8)乳头派杰氏病:又称乳头湿疹样癌,Paget(1874)首先描述此病。经过多年的研究,目前认为其镜下瘤细胞形态具有体积大,胞浆丰富淡染,常呈空泡状,核较大,明显不规则,偶见核分裂象。

4.浸润性非特殊型癌

(1)浸润性小叶癌:小叶癌明显向小叶外浸润,包括小细胞型浸润癌。

(2)浸润性导管癌:导管癌明显浸润间质,但浸润部分不超过癌实质一半。若超过一半,则以浸润性癌的主要形态命名。

(3)硬癌:癌细胞排列成细条束或零散分布,很少形成腺样结构,纤维间质成分占三分之二以上,且致密。

(4)髓样癌:癌巢呈片状或团块状密集,可有腺样结构,癌实质占三分之二以上,间质可有少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

(5)单纯癌;介于硬癌与髓样癌之间,即癌实质与纤维间质成分比例近似。癌细胞主要形成不规则的实性条束或小染,也可有腺样结构。

(6)腺癌:癌细胞大小尚一致,胞浆丰富,可有分泌,核深染,核分裂象多见,癌细胞呈腺管样排列,层次多,极性紊乱,缺少基底膜,在间质中呈浸润性生长,癌细胞亦可呈条索片块排列,腺管样排列需占二分之一以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14
[编辑本段]预防乳腺癌的五个简便方法
  经常运动:最近,美国国家癌症协会会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运动可 以使更年期前后妇女乳腺癌的发病率减少60%。挪威一研究机构对25624名 妇女进行调查后发现,那些每周至少运动4小时的妇女其患乳腺癌的几率降低了3 7%。
  控制体重:运动可以预防乳腺癌,其根本原因是它可以控制人体发胖。哈佛大 学的一项研究报告表明,18岁以后体重迅速增加的妇女,与那些长期保持标准体 重的妇女相比,其更年期后患乳腺癌的危险率几乎高一倍。
  不要饮酒:美国专家认为,如果你每天喝一次酒,那你患乳腺癌症的危险性就 增加11%;每天喝两次,其危险性就是24%;如果每天喝两次以上,那么其危 险性就增至40%。所以,奉劝喜好饮酒的女士们,最好是每周饮酒不超过3次, 而且量要适可而止。
  服用维生素D:最新研究结果表明,维生素D有预防乳腺癌的功效。研究发现 ,每天服用200个国际单位(大约食用两小勺含维生素D奶粉即可)维生素D的 妇女,其患乳腺癌的危险率大约降低30%。医生因而建议:50岁及其以下的妇 女每天至少服用200个国际单位维生素D;而50岁以上的妇女,最好每天服用 400到600国际单位维生素D。
  多晒太阳:与服用维生素D相关的是,多晒太阳也可以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 因为皮肤只有在阳光下才能合成维生素D。美国专家说,对大多数人来说,每天晒 10到15分钟太阳就够了,这足以使人们保持人体所需的维生素D。不过,也有 专家提出,皮肤过多地暴露在阳光下,患皮肤癌的危险将会增加,因此,晒太阳也 要适可而止。
第2个回答  2013-08-14
在美国,癌症患者一般医生不给患者化疗而是建议患者去找“自然疗法”医生,5年患者生存率达50%,而我国的患者发现癌症后一刻也不停的使用化疗、放疗,5年生存率仅是3%这是为什么呢?过度治疗更刺激了癌细胞的疯长,而那些因为贫困放弃治疗的人活得时间更长,同时也让治疗肿瘤的科室成为医院最赚钱的地方。其实早期癌症患者已做了手术的,用一下方法,还是有希望治愈的。每天除补充基础营养素外,服用400毫克葡萄籽精华素,600毫克辅酶Q10,生吃各种蔬菜水果、坚果,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无毒副作用。同时也省去了巨额医疗费。不信试试看 在百度知道里无疑中发现一个很能说明问题的例子,一个癌症患者,因为贫困放弃了治疗,6年后出现了转移。过度治疗的患者可能连6个月都活不到。
第3个回答  2013-08-14
直接切掉就好了
第4个回答  2020-10-29
  乳腺瘤是乳腺纤维腺瘤的表现,多好发于青年女性。形成的原因跟纤维细胞对雌性激素的敏感度有关,大部分形成的时间跟激素水平有关,所以多出现在卵巢的功能期。主要表现为触摸发现乳腺内有圆形或者类圆形的肿块,边界清晰光滑,活动度比较好,触摸可上、下、左、右移动,这是一种良性的肿瘤。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