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岁前的记忆哪去了?

为什么五岁前的事我们会一概不知,难道我们遗忘了那段记忆?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我们对五岁前的自己毫无印象?

这是我找的一篇文章,希望能解决你的问题
小时候的记忆哪去了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即我们大都记不起2到3岁以前的事,此后几年发生的事即便记得一些,但也相当模糊。科学家们将这种现象称为“幼年记忆缺失”。可是,在人生的最初两年里,幼儿掌握了许多复杂的、终生受用的技巧,例如走路、说话和识别人脸,但幼时记忆怎么就忘得一干二净了呢?
研究显示,2~3岁的幼儿并非没有记忆,但那种记忆很微弱,且容易消失。为什么会这样呢?在人的大脑中,有两个主要的结构是与产生和储存记忆有关的,它们分别叫前额皮质和海马体,其中的海马体被认为有巩固和强化记忆的作用,它把人们在经历中产生的记忆转变成长期记忆。科学家们一直以为,海马体和它周围的皮质在很早的时候就发展成熟了,然而,直到最近十几年,人们才搞清楚,在那个区域中有一个很小的被称为“齿状回”地方,那里的成熟要待人们长到4~5岁以后才会最终完成。齿状回的作用很像一座桥,来自周围结构的信号只有通过它才能抵达海马体的其他地方。因此,在这个部分尚未发展完善以前,人们的记忆便无法转变成长期记忆。
一个很令人感兴趣的问题是,人们逝去的早年记忆是否能够被唤回呢?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幼儿是有短期记忆的,而且能记住不少东西,但这些记忆很脆弱,并且有科学家认为它们不可能被贮存,因而也不能被唤回;但另一些人对唤回早年记忆并没有失去信心,他们认为,人的早年记忆并没有真正离去,只是我们无法接近它。根据这种观点,人类的早年记忆就是一些经历中的感觉“快照”,当人们成年后,有了语言,有了自我意识和其它概念性的知识,人们便能唤醒它或者接近它。但这需要找到正确的路径,这些路径也许是语言,也许是图像,也许是气味和音乐,总之,我们需要找到正确的方法通过某些东西唤醒我们尘封的记忆。假若这些科学家是对的,那么我们终将找到一种方式把我们逝去的早年记忆重新找回来。

(摘自《百科知识》第10期 张唯诚/文)为什么不由自主的懒
如果你办事总是拖拖拉拉,干什么事情都懒得动,你不要觉得自己有多么怪,因为你的同类可以大把抓。美国心理学家通过调查推测,大约有70%的大学生存在着拖拖拉拉问题,正常成年人中也有多达20%的人有这个毛病。
加拿大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拖拖拉拉是因为懒得动,而懒得动也不是因为人们心理懒,而是这些人身上缺少“运动基因”。科学家在对特别饲养的健康小鼠进行研究时意外发现,有些小鼠肌肉处的两个基因非常重要,它们对四处走动和专门的运动锻炼是不能缺少的,因为这些基因控制了一种能在人运动时发生转化的酶。如果没有这种基因,那么这种酶不能发生转化,小鼠就不由自主地变懒,既不善跑,也懒得动。
科学家据此推测,人们懒得动,其实也是因为肌肉缺少“运动基因”造成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人们进化过程中,活动范围缩小以后,人们运动的机会也减少了,所以一些人的“运动基因”就开始被废弃或者产生变异了,这种情况通过代代相传,后代人就越发懒得动了。
(摘自《百科新说》第4期 赵习水/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5-02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