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来自《道德经·道经第二十五章》。翻译过来就是老子说:“人们依据于大地而生活劳作,繁衍生息;大地依据于上天而寒暑交替,化育万物;上天依据于大“道”而运行变化,排列时序;大“道”则依据自然之性,顺其自然而成其所以然。”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扩展资料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

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

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后来,商容老师“实乃老夫之学有尽。”

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文献记载:”老子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学业大有长进。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通过这段经历,老子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也使他远近闻名。

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函谷关令尹喜对《道德经》的成书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司马迁在《史记老子传》中记载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终”,尹喜感动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道德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0-21

译文:“人们依据于大地而生活劳作,繁衍生息;大地依据于上天而寒暑交替,化育万物;上天依据于大“道”而运行变化,排列时序;大“道”则依据自然之性,顺其自然而成其所以然。”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道法自然”代表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意思是 “道”所反映出来的规律是 “自然而然” 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用了一气贯通的手法,将天、地、人乃至整个宇宙的生命规律精辟涵括、阐述出来。

“道法自然”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间所有事物的属性,宇宙天地间万事万物均效法或遵循“道”的“自然而然”规律,道以自己为法则。

扩展资料

哲学思想

道法自然,这里的“自然”是自然而然的自然。

道法自然,即“无状之状”的自然。人受制于地,地受制于天,天受制于规则,规则受制于其本身。

而我们科技的每一次的进步都以为自己看清楚了这个世界,掌握了这个世界,是绝对的真理,然受制于自身所限,随着时间的推移,再迈一步的时候,又自嘲自己停留在某种固定的思维中几百甚至上千年?

从这里可以看出老子的法的意识里,就是自然法。当然,法制的概念尚未形成。不过,在治理国家时,他主张用自然法来治理天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道法自然

第2个回答  2013-08-16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四句话,不仅是做人做事的法则,而且是修真证道的法则,这是太上千古不易的密语,是老子思想精华之所在。所谓“法”,可作为动词,是效法、学习的意思。如何法地、法天、法道、法自然?从古至今,有多少人都作过阐述和解释,但所站角度各有不同,理解也可有所说,但真正从人体生命科学研究和修真实践学方面来说,还没有人对它进行解析过。从修真的角度去理解,玄灵修真理法学认为,这四句话所阐述的真义,是修炼的四大复返先天的过程和阶段,直接言明了人如何回归自然,如何天人合一,以高度的概括和精辟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后天复返先天自然大道的修证法则。这个先天大法理论体系可贯通为:“我法母,人法地,人法天,人法道,人法自然”这五大阶段。如果从功内解析,也可以把它称为:“我法于母,人法于地,神法于天,仙法于道,圣法于自然。”这就更详细、更准确地说明了修炼的层次和等级的差异,更完整地描述了由后天返先天、由低层向高层的人天合一境界迈进的过程。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在这里这个“法”字是动词,是效法、学习的意思。人要效法大地,大地则依法于天,这里的“天”,是指有形的太阳系统的自然物理的天,也就是天文学上的天体之天,它不是抽象的概念。地依法于天,天则要效法道,以道为其运行的依归。那么,道又以什么为效法的对象呢?“道法自然”。 ,
“自然”二字,从中国文字学的组合来解释,便要分开来讲,“自”便是自在的本身,“然”是当然如此。老子所说的“自然”,是指道的本身就是绝对性的,道是“自然”如此,“自然”便是道,它根本不需要效法谁,道是本来如是.  
其实是告诉我们做人做事的法则,如何修道,如何行道。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08-16
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地:元气初分,轻清阳为天,重浊阴为地。万物陈列也。天:颠也。至高无上。道:所行道也。自:鼻也。然:烧也。法: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阴阳学说认为:“宇宙间所有事物皆有阴阳两个属性,且两者蕴含着相互依靠、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关系。凡是旺盛、萌动、强壮、外向、功能性的,均属阳;相反,凡是宁静、寒冷、抑制、内敛、物质性的,均属阴。”《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老子》(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由上可知:
1、人,偏阳。
2、地,偏阴。
3、天,偏阳。
4、法,具有“使…平”之意,引申为效法。
5、自然,是指鼻子在烧,即为呼吸之意,呼吸亦为阴阳变化。若呼吸不平衡,生命就会出问题:如一呼一吸,一天过去了;只呼不吸或只吸不呼一辈子就过去了。扩而言之,自然,是指动态平衡的阴阳变化。
6、道法自然,即为道法于动态平衡的阴阳变化,亦即如《系辞》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孤阳不生、孤阴不长)。
7、天法道,即天法于动态平衡的阴阳变化,但由于天行健,其性偏阳,为了阴阳平衡(或和谐),要更多地效法道中之阴。
8、地法天,即地法于动态平衡的阴阳变化,但由于地势坤,其性偏阴,为了阴阳平衡(或和谐),要更多地效法天中之阳。
9、人法地,即人法于动态平衡的阴阳变化,但由于人性偏阳,为了阴阳平衡(或和谐),要更多地效法地中之阴。
10、总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要使所有的一切法于阴阳,即使所有的一切处于动态平衡的阴阳变化之中。
现在,由于人类没有更多地效法地中之阴,厚德载物,而一味地率其天性(阳性),自强不息,恣意妄为,不停折腾,致使整个世界乌烟瘴气、满目疮痍。所以,人类要想“幸福”地生存下去,就必须按照《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言(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合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去谨慎行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