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备课说课观课议课与教学反思》的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最近读了《备课说课观课议课与教学反思》一书,觉得收益非浅,也因此产生出了写读书体会的冲动。

平时,常常听到老师们说工作很累,备课累、上课累、批改作业也累。这其实是传统的教学方式造成的!在传统的备课里,往往花很多时间来写(本质是上抄)教案,而这些教案对上课却是帮助不大,它的功能主要是应付学校的检查;课堂上的教学,虽然教改喊了很多年,喊着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但直到目前,大多数老师仍采取传统的满堂灌的形式,把知识生硬地塞给学生,而不是想方设法引导、启发学生如何去获取知识;为了巩固又要布置许多的课外作业。如此一来,学生、老师均在忙碌中度过一天又一天,不累才怪。

书中的许多案例,都很详尽地剖析了新课程下的备课、说课、观课和议课的过程。案例里老师们的做法,表明他们已经很好地理解了新课程下的教学规律,理解了“以学思教”的思想,他们把自己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了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知识的引导者。从备课中的精心准备和设计,到优化课堂教学,创设情感氛围等诸多措施,使学生参与了课堂的教学,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到主动地探索求知,把课堂真正的还给了学生,课堂的效率与传统的教学不可同日而语。

读完这本书后,我对新课程下的教学规律、课堂操控方面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也明白了教师的人文素养对学生的深远影响。不过这本书使我感触最深的还是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老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促进教师成长的阶梯,是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提高教师人文素养的一个有效途径。如何进行反思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学观念的反思。教师要运用新的教育理论来反思和检验自己已有观念的合理性和局限性,要敢于对原有的教学理念进行质疑,挖掘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二、教学行为的反思。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理性思考,不仅对教学观念、动机水平、情绪状态等心理因素进行反思,还要从教师角色地位、教育教学知识内容、教育教学活动组织与开展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材料、教学等方面进行思考、质疑或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并自觉地根据反思的结果矫正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三、教学效果的反思。教师讲课后要对自己的教学成败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寻找解决的办法。通过“由教反思到学、由学反思到教,由成功反思到失误,由失误反思到发展,由现象反思到本质”的多次循环,教师的教学实践就会更合理、更优化、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不单单是教师要反思,学生的学习也要反思,学习了某一知识、某一技能,自己是否已经掌握了呢?如果做不出题目,是哪方面理解不透呢?会做题了可以说明你真正掌握了吗?如果题目有了变化,你还能不能很快而且正确的解决它呢?这些都需要学生进行反思。学习新知识后需要反思,做题后也需要反思。只有不断的反思,才不会自满,才会不断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而学生一开始是不会反思的,所以引导学生学会反思也是教师的职责和义务。只有善于反思的学生,才能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