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能使蛋白质变性吗

如题所述



首先需要明白什么是蛋白质变性,所谓蛋白质变性就是在某些理化因素的影响下,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引起蛋白质理化性质和生物功能改变。
乙醇在医学方面可做为一种消毒剂,乙醇作用于细菌细胞首先起到脱水作用,乙醇分子进入到蛋白质分子的肽链环节,使蛋白质发生变性沉淀;这种作用在70%的含量下显得更强。乙醇可导致蛋白质分子间易形成氢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17
我在做蛋白质分离纯化,其中一步用到乙醇沉淀,操作如下:
1、将蛋白质溶液和无水乙醇4摄氏度预冷;
2、调pH至目的蛋白的等电点(6.9);
3、在磁力搅拌器的搅拌下缓缓加入冰冷的乙醇,乙醇终浓度为60%;
4、4℃静置30min后,离心、弃上清;
5、晾干沉淀、用pH8.0的Tris-HCl Buffer回溶。
问题是回溶时候十分难溶,即使好不容易将沉淀溶解了,溶液也是浑浊的,不澄清。请战友们分析一下会是什么原因啊? 大家在这里讨论一下乙醇沉淀的有关技术吧,谢谢啦!
以胶体形式分散在溶液中的蛋白,被乙醇破坏水化膜后而沉淀,部分蛋白可以复溶,这与具体的蛋白组分有关,也与你操作方式有关,如乙醇的浓度、温度、沉淀时间等。
沉淀不溶解并不是异常现象,我个人理解这正是实验所需要的,经过复溶后可以将不溶解的蛋白进行分离,这难道不是你要的结果吗?关键是你的目标蛋白是在那个组分中,如果是在不溶解组分中,可能需要调整你的实验方法,详细分析乙醇浓度与蛋白沉淀的关系。
回:shijs老师——
我在调节蛋白质溶液的等电点时发现蛋白质溶液的pH从8.0调至6.9的过程中,伴随着HCl的加入,有明显的沉淀产生,我想是不是这些沉淀导致了最后的回溶效果不好?于是我调完等电点之后,就把我的蛋白质溶液离心了,离心沉淀就是加酸过程中产生的沉淀,我将这些沉淀用Buffer回溶,发现的确是非常难溶,即使溶解了也是白茫茫的十分浑浊。难道是酸变性?有什麽办法解决之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