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风散配方

最好有每味药的药量 和煎煮顺序

玉屏风散在药店内有成药出售,可按说明书服用。在家也可自制散剂,非常方便。黄芪、白术、防风的用药比例为2:2:1,10克黄芪,10克白术,5克防风,3味药物共碾为细末(药店可以提供研磨服务)为1剂,混合均匀,早晚各1次,温开水送服,1天服完。白术一般是用炒白术,没有糖尿病等病症的,黄芪可用蜜制。

主治:表虚自汗。汗出恶风,面色㿠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

扩展资料: 

玉屏风散药味组成少而精,只有黄芪、防风、白术3味药物。黄芪是健脾补气药的代表,于内,可大补脾肺之气;于外,可固表止汗,特别适合于治疗肌表卫气不固导致的体虚盗汗,是方中的主打药物;白术则能健脾益气,帮助黄芪加强益气固表的功能,为辅药;防风异名叫“屏风”,可以解表祛风。玉屏风做成粥,有补益脾气的作用,也有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的作用。 

总之,此方能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特别是对一年感冒数次的人,非常有效。气管炎、哮喘、肺气虚弱、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等疾病,属于气虚者都可用玉屏风散。对于稍微运动后就较常人多汗者(中医称自汗),常服玉屏风散有很好的效果。任何药物都得辨证看,此方只适合气虚的感冒,对阴虚或阳虚的感冒就不适合,一旦感冒症状已经很明显,发热、流涕、咽痛或是已经有炎症了,就不适用本方了。

资料来源:人民网-玉屏风粥,增强免疫力

人民网-自制玉屏风散 防感冒(名方解析)

百度百科-玉屏风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22
组成  :防风(30克) 黄芪(60克,蜜炙) 白术(60克)
【功用】  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自汗。汗出恶风,面色恍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本方常用于过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属表虚不固而外感风邪者,以及肾小球肾炎易于伤风感冒而诱致病情反复者。)
玉屏风散在药店内有成药出售,可按说明书服用。不过,在家也可自制散剂,非常方便。
1、直接服用:黄芪、白术、防风的用药比例为2:2:1,10克黄芪,10克白术,5克防风,3味药物共碾为细末(药店可以提供研磨服务)为1剂,混合均匀,早晚各1次,温开水送服,1天服完。
2、煎服:上述药物放入药罐,煎汤剂当茶饮,每日煎1剂,分2—3次服用。

玉屏风散在古代多用散剂。即取黄芪 30克 ,防风 30克 ,炒白术 60克,把药味打成粗末,每天取 18克,加生姜 6片,水煎,待沸后5~8分钟,药液分两次服,为成人量。现代多用汤剂,即把药物饮片放入罐中,加冷水浸泡 30分钟,然后加热,沸后20分钟倒出药汁,连煎两次,合药液,分 3次服用。

对于有轻微咳嗽症状可以在药方中,添加桔梗10克、菊花9克或者黄芪10克、白术10克、防风6克、玄参10克来服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8-27
玉屏风散【组成】防风1两(30克), 黄芪2两(60克,蜜炙), 白术2两(60克)。
  【功效】补脾实卫,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自汗,易感风邪;风雨寒湿伤形,皮肤枯槁。汗出恶风,面色恍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本方常用于过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属表虚不固而外感风邪者,以及肾小球肾炎易于伤风感冒而诱致病情反复者。)
  【用法】上(口父)咀。每服三钱(9克),用水一盏半,加大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食后热服。(现代用法:研末,每日2次,每次6-9克,大枣煎汤送服;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禁忌】若属外感自汗或阴虚盗汗,则不宜使用。
第3个回答  2010-10-09
组成 :防风(30克) 黄芪(60克,蜜炙) 白术(60克)

【功用】 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自汗。汗出恶风,面色恍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本方常用于过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属表虚不固而外感风邪者,以及肾小球肾炎易于伤风感冒而诱致病情反复者。)
玉屏风散在药店内有成药出售,可按说明书服用。不过,在家也可自制散剂,非常方便。

1、直接服用:黄芪、白术、防风的用药比例为2:2:1,10克黄芪,10克白术,5克防风,3味药物共碾为细末(药店可以提供研磨服务)为1剂,混合均匀,早晚各1次,温开水送服,1天服完。

2、煎服:上述药物放入药罐,煎汤剂当茶饮,每日煎1剂,分2—3次服用。
第4个回答  2013-08-27
玉屏风散原方是散剂。其由防风、黄芪各30g,白术60g组成,共研末、每日二次,每次6-9g,用生姜煎水冲服。如水煎,则用防风10g、黄芪15g、白术30g即可。也可加生姜3片后下同煎。方中三味药可同煎,没有先后煎煮之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