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知道诸葛亮的九宫八卦阵的排列

就是挡住陆逊数十万大军的那个阵

  所谓六甲,即甲子、甲戍、甲申、甲午、甲辰、甲寅。这六甲就是六位将帅,其中甲子为元帅,其他五甲为大将,他们在排兵布阵中都要隐遁在一定的旗帜之下。在奇门遁甲的九宫八卦阵中,他们的仪仗旗帜是固定不变的。

  元帅甲于隐蔽在戊土下,二甲大将甲戌隐蔽在已土之下,三甲大将甲申隐蔽在庚金之下,四甲大将甲午隐蔽在辛金之下,五甲大将甲辰隐蔽在壬水之下,六甲大将甲寅隐蔽在癸水之下。

  因此可简单记为:甲子戊、甲戌己、甲申庚、甲午辛、甲辰壬、甲寅癸。这是永定例,即永远不变准则。

  十天干将甲隐遁起来,剩下九干,以配九宫八卦阵。六甲分别隐蔽在六仪之下,与乙、丙、丁三奇分占九宫。他们有固定不变的顺序和队形。这个顺序和队形就是:

  戊、己、庚、辛、王、癸、丁、丙、乙

  这一点是奇门遁甲排局布阵的关健,所有的书籍和传人都没有或不肯点明这一点。这一个固定不变的队形和顺序,并非一条直线,并非一字长蛇阵,而是一个连环阵,是一个太极圈,是一个永远回圈的迷魂阵。如果把它弯曲起来,就构成一个圆圈:

  戊

  乙      己

  丙       庚

  丁       辛

  癸   壬

  也就是说,戊永远挨着己,己永远挨着庚,庚永远挨着辛,辛永远挨着壬,壬永远挨着癸,癸永远挨着丁,丁永远挨着丙,丙永远挨着乙,乙永远挨着戊,无论谁在前、谁在后,前后邻居是不变的。

  戊为一宫,己为二宫,庚为三宫,辛为四宫,壬为五宫,癸为六宫,丁为七宫,丙为八宫,乙为九宫。

  总之,这是一个布阵的队形,不是一个行军的队形,是正转或倒转,即九支部队在九宫内从一宫到九宫或从九宫到一宫不停顿地进行演练、变换队形、变换方向的迷魂阵队形。

  具体而言,所谓阳遁,就是从一宫到九宫,按戊、己、庚、辛、壬、癸、丁、丙、乙这个顺序顺排;所谓阴遁,就是从九宫到一宫,按着这个顺序逆排。

  这就是过去书上讲的,阳遁,顺排六仪,即从一宫到六宫分别为戊、己、庚、辛、王、癸;逆排三奇,即从七宫到九宫为丁、丙、乙。为什么叫逆排三奇呢?因为按十天干正常顺序应是乙、丙。丁,现在倒过来了,所以叫逆排或逆布三奇。阴遁呢,则顺排三奇,即从一宫到三宫,为乙、丙、丁;逆排六仪,即从四宫到九宫,分别为癸、王、辛、庚、己、戊。

  要点:

  ( 1 )记住戊、己、庚、辛、王、癸、丁、丙、乙这个永远不变的回圈队形顺序;

  ( 2 )阳遁是从一宫到九宫顺排,阴遁是从九宫到一宫逆排,就完全可以了。

  ( 3 )甲子戊遁在几宫,褪瞧骈T遁甲的几局。阳遁时,甲子戊在一宫时,就是阳遁一局;甲子戊在二宫时,就是阳遁二局;依次类推。

  阴遁时,甲子戊在九宫,就是阴遁九局;在八宫,就是阴遁八局;在七宫,就是七局;依次类推。

  换句话说,一提阳遁几局,就指的是甲子戊在几宫;一提阴遁几局,也是指甲子戊在几宫,只不过他们的排列顺序有顺逆之分罢了。

  比如说,阳遁三局,我们即知甲子戊在三宫,按阳遁顺排的规律,则二甲甲戌己在四宫,三甲甲申庚在五宫(寄坤二宫),四甲甲午辛在六宫,五甲甲辰王在七宫,六甲甲寅癸在八宫,丁奇在九宫,丙奇在一宫,乙奇在二宫。

  同样地,阴遁四局,我们即知甲子戊在四宫,按阴遁逆排的规律,二甲甲戌己在三宫,三甲甲申庚在二宫,四甲甲午辛在一宫,五甲甲辰王在九宫,六甲甲寅癸在八宫,丁奇在七宫,丙奇在六宫,乙奇在五宫(寄坤二宫)。

  依次类推。我们只要记熟了六甲隐在六仪下的固定位置,那么我们就可以随时在纸上或手上推演九宫八卦阵即奇门遁甲的格局了。

  这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时辰六旬与遁甲格局

  由上面得知,用十天干分别布在九宫八卦阵中,正反转进行演练,共形成阴阳二遁十八种格局,即十八种阵式。在奇门遁甲中就叫阳遁九局,阴遁九局,共十八局,这是地盘上的十八种定局。

  十天干其实主要是时空符号。以十天干配上十二地支,一个干支代表一个时辰(古代一个时辰相当於现在 2 个小时)的话,则六十个时辰,由元帅甲子戊带头,正好演练完一种阵式,一种格局。

  即由甲子值班十个时辰:甲子时、乙丑时、丙寅时、丁卯时、戊辰时、己已时、庚午时、辛未时、王申时、癸酉时;

  二甲甲戌值班十个时辰: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已、王午、癸未;

  三甲甲申值班十个时辰: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王辰、癸已;

  四甲甲午值班十个时辰: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王寅、癸卯;

  五甲甲辰值班十个时辰:甲辰、乙已、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王子、癸丑;

  六甲甲寅值班十个时辰:甲寅、乙卯、丙辰、丁已、戊午、己未、庚申、辛酉、王戌、癸亥。

  这样,六甲大将每人值班十个时辰,正好六十个时辰,与回圈记时的六十花甲子相一致,而在这六十个时辰中,六甲将和三奇所在的宫次是固定不变的。比如阳遁一局阵式,甲子始终在一宫戊下,甲戌始终在二宫己下,甲申始终在三宫庚下,甲午始终在四宫辛下,甲辰始终在五宫壬下,甲寅始终在六宫癸下;丁奇始终在七宫星奇下,丙奇始终在八宫月奇下,乙奇始终在九宫日奇下。

  由於在六十个时辰中,三奇六仪所在宫次是固定的,所以就形成一种阵式,一种格局,奇门遁甲就叫一局。

  这就是时家奇门最根本的规律。

  由上面得知,以十天干分别布在九宫八卦阵中,正反转进行演练,共形成阳遁九局、阴遁九局,共十八种格局、十八种阵式。

  如果以十天干每一干代表一个时辰,即时家奇门,则六十个时辰即六十甲子正好演练完一局、一种阵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21
《易经·系辞》上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两两相叠,有组成八八六十四卦。本来八卦分乾、坤、坎、离、巽、艮、兑、震八卦。乾卦居正南、坤居正北、坎居正西,离居正东,巽居西南,艮居西北,兑居东南,震居东北。这就是以防御著称的八卦阵!但此阵不同,它并不是按照八卦所设,共分九格,制成九宫格,每格的矿石却有不同。九宫之义,法以灵龟。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聚中央。这便是五行生克,九宫八卦的数学模型。这九宫图其实我们都碰到过,就是在九个格子子里分别填入一至九九个数字,横竖斜排列的数字之和都是十五。相信大家都做过这九宫图吧?但此阵却不那么简单,九宫每宫又可分一个八卦,八九七十二,以从一到七十二,环绕九宫成圈,每圈八字,交界处又有四圈,一共十三圈,每圈数字相加均为二百九十二,除非是通《易经》之人,否则是看不出个所以然的。胡乱走只会让自己迷失在阵中,到最后绝望而死,这就是九宫八卦阵的厉害之处,他的攻击力不强,但防御绝对可以说是最强的!”
第2个回答  2013-08-21
古往今来,八阵图一直被神秘的面纱所笼罩,对于它的运行原理及训练方法,后世产生了很多说法,见仁见智,更增加了它的神秘。甚至有人说,八阵图已成为千古之谜,后人再也无法解开了。事实果真如此吗?
要剖析八阵图,先看看“阵”是怎么一回事。
“阵”很简单,它是军队双方交战时配置兵力的一种方式,也就是士兵不同的排列组合。在战场上,随着敌情、地形、气侯等种种因素的变化,士兵的排列组合自然不可能一成不变,这就需要按照具体情况来变换这种排列组合,不同的排列组合也就形成了不同的“阵”。谁都知道,士兵的排列组合方式相当多,那么“阵”也就有许多种,现在许多历史小说和评书都还保存了许多新颖别致的“阵”的名称,就是这种情况的真实反映。
“阵”的出现是相当早的。可以这么说,自从有了两个集团之间的直接的军事对垒,便有了“阵”。因为任何军事对垒都不可能是杂乱无章的,都必然有一个最基本的次序和排列,这个次序和排列当时虽不叫“阵”,但已经是“阵”的雏形。后来,由于战争实践的不断增多,经验的逐步积累,人们渐渐懂得,在战争中适当地运用一定的部队组合,会起到克敌制胜的效果,于是,“阵”被有意识地运用于军事中,并产生了“阵”的概念。大约到春秋战国时期,“阵”在军事上已被广泛运用,并形成了多种不同的阵。每次军事行动均需排兵布阵,已成为军事家们用兵的常识。
“阵”进入军事研究领域后,古代军事家们根据不同“阵”的不同特点,为这些阵作了恰当而形象的命名。虽然这些阵的具体运用方式大多已经失传,但名称被保存下来,以八阵为例,举其要者大约有如下几种不同说法:第一组,天、地、风、云、飞龙、翔鸟、虎翼、蛇蟠;第二组,方、圆、杜、牝、衡、罘置、轮、雁行;第三组,鱼鳞、鹤翼、雁行、弯月、鏠矢、衡轭、长蛇、方圆;第四组,方、圆、牝、牡、冲、轮、浮沮、雁行;第五组,金、木、水、火、土、天、地、人;第六组,天覆、地载、风扬、天垂、龙飞、虎翼、鸟翔、蛇蟠;第七组,方、圆、疏、数、锥形、雁行、钩形、玄囊等等。从这些阵名不难看出,“阵”是模仿自然界的天象、现象、动物形态等而形成。按照几何学的理解,不管阵形如何复杂,其基本构成不外方、圆、曲、直、锐五种状态。就其作用,可以大致分列如:方形阵用于集结部队;圆形阵用于保存力量,抵抗外力进攻;雁行(尖状)用于突击敌人;衡轭(长形散开)用于分割包围敌人;钩形,左右翼弯曲如钩,便于改变阵形,迂回包抄;数阵,密集部队不被分散;疏阵,用于扩大阵地;弯月(扇面形)用于歼灭敌人等等。
搞清了“阵”,再看“八阵”。
“八阵”是多种“阵”法的一套组合,由八种不同的阵式组成。显然,“八阵”不是一种阵法,而有许多变种,它的繁简程度和运用方法都不尽相同,并可以在实战中因时因地因敌情而变化,变成新的阵型。八阵中之八种阵型,便是这种阵法的八种大的变化。至于每阵中又有怎样的变化,自可随机掌握。古代一些书常说八阵是“大阵包小阵,大营包小营”,说的正是八阵与阵之间的变化关系。因此,需要军事指挥员在具体军事实践中因敌而用,灵活掌握。
“八阵”古已有之,诸葛亮便根据这些已有的阵法,并结合自己的实战,“推演兵法”,重新整理出一套新的“八阵”。可见,诸葛亮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和发展了“八阵”,而不是首创了“八阵”。
再看“八阵图”。
“阵”的运用充分成熟后,军事家们便设法用符号标识等将这些“阵”记录下来,便有了“阵图”。记录“八阵”的文献,便是“八阵图”。可见,“八阵图”并不是“阵”,而是用来说明“八阵”的图纸和说明书。诸葛亮为人很细致,他曾把木牛流马的设计方案详细地记录下来,当然也会把自己整理的新“八阵”的排列方式乃至运用方法画成图稿记录下来,并向广大指战员宣讲和推广。可惜这份军事史上的珍贵文献没能保存下来,唐《通志�6�1艺文略》及《宋史�6�1艺文志》中所录《武侯八阵图》一卷,系后人附会,不能视为诸葛亮之原著。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诸葛亮的阵法是“八阵”,而不是“八阵图”。后人把诸葛亮的阵法命名为“八阵图”,显然是搞错了。“八阵图”是说明八阵的一整套资料,与“八阵”不是一个概念。《水经注》所载“八阵既成”云云,便是明证。
最后看诸葛亮八阵遗址。
现在全国各地仍存或曾经存在过的诸葛亮八阵遗址有多处,这些遗址均为石块堆垒而成,行列整齐,结构严谨,从中可略窥诸葛亮“八阵”方略。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堆这些石头,它们有什么作用呢?
诸葛亮重新整理“八阵”的目的是增强士兵的战斗力,因此,必须让将领乃至士兵们熟练地掌握这种阵法。古代练兵没有教材,只有教官言传身教。而阵法变化繁复,言传身教效果并不理想。于是,诸葛亮想出一个办法,在部队屯驻的地方垒石为阵,以石代人,组成不同的阵形,增加士兵训练的可操作性,便于迅速掌握。现在保存的“八阵”遗址,便是当年这些教学训练设施的遗存。
可见,“八阵”遗址只是一种用来训练士兵的设施,有人说它象现代战争学上的沙盘,并不完全准确。“八阵”性质如此,所谓陆逊兵困八阵图之说,自然是无稽之谈了。
至此,诸葛亮“八阵”基本已经清楚,除了现在不知“八阵”的具体训练方法外,其他均已十分明了,既不神秘,也不是什么“千古之谜”,大可不必对它过分推崇。
第3个回答  2013-08-21
陆逊知道,你去问他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