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第一 读后感

悬赏50分,求一篇读后感,最好不要是百度上有的,谢谢

第1个回答  2013-08-22
不要像一般人一样生活,否则你只能成为一般人。
——李希贵
一本书还没有读完,却给我带来了极大地震撼。有幸拜读此书,认识了一位平易近人又充满智慧的教育者,看到了一个教育大家的睿智与创新——
66个小故事,闪光的创新思维和智慧的火花,每个小故事都在诠释着李希贵校长的办学思想,每一个小故事都凝聚了北京十一中学全体教师的心血和汗水。作为教育者,我们既可以把这本书当成是学校活动“百科全书”,又可以对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班级管理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本书的教益就更深远了。
李先生的《学生第一》像一缕清新的阳光,映射进我的内心,扫清了多年来“惟教师是从”的阴霾。
辗转思索,李先生到底是抱着什么样的心态来做十一学校的校长?是什么让他如此大胆,将校务工作交给学生?
人说:经历是一种财富。丰富的阅历成就了一个教师的梦想—— 做语文老师,他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向学生放权利、放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大量阅读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做校长,他说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让每个人都感到自己的重要”,并提出教育理想是“让孩子自由呼吸、自主成长”。
做局长,他通过体制改革,把权利放给校长;又取消了校长的行政级别,用“职级制”对校长进行动态管理。
感动于李先生对待学生的尊重,他说:只有认真倾听,才能产生好的想法;也只有认真倾听,才能让学生产生更多更好的想法。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真实问题的解决中来,是我们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在十一学校,学生是自己的主人,学校所做出的几乎每一个规定都是在学生参与下完成的。创造性的请学生参加校务会,激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且由学校来帮助他们实现,校务会上响起学生热烈的掌声,源于学生自己的议案得到与会师生的认可;花坛内向我们微笑的花草树木,来自学生精心设计无声的提示;处
暑期读书笔记&影视剧点评精选读书笔记影视剧点评书评舞台艺术点评读后感

处可见、精彩纷呈的宣传海报,是学生们创作能力的积极展示;师生共编教材,成为学生们爱不释手的教材;自习室里学生每一次精心的研讨,每一项社团活动的开展,昭示了学生们的青春活力。“校园机会榜”既给学生提供了参与学校日程管理工作的机会,更是一种全新的成长体验,是展示和锤炼学生能力的舞台;学生票决餐饮公司去留,将焦点问题——学生食堂的决策权还给学生„„走进十一,你会发现这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是朝气蓬勃,活力四射,年轻的笑容充分展示了十一学校给他们带来的幸福感。
“教学大纲、教科书规定了应给予学生的各种知识,但是没有规定应给予学生的最重要的一样东西,这就是:幸福。我们的教育信念应该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话,也是李先生最喜欢的一句话。他秉承这种思想,努力创造着学校的每一个学生的幸福。
学生们与家长发生矛盾,学习中遇到困难,成长过程中产生困惑,对学校教育教学课程设置有新的要求,都可以与校长进行“约会”——与校长共餐,感受校长随和的一面,增进双方的感情,校长也可通过这种方式不经意间走进学生真实的内心世界,建议被采纳了,矛盾化解了,学生们怀着对校长的感恩之情满足的离开,有利于日后更加拼搏的学习。
拜读李先生的专访,他讲的关于自己学生的一个小故事让我震惊,当时他担任班主任,疯狂奔跑去抓逃课翻墙出校园玩扑克牌的学生,那个学生回了他一句话“老师,你除了会让我学习,你还会干什么”。或许这句话给他的震动太大了,同样作为老师的我们,从事教学工作第一线,却很少想过我们应当给学生什么。学习今天的《学生第一》我再来思考这个问题,李先生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给学生带来了一生的财富。他创新管理方式,打破传统,为整个教育界带来了一股新鲜的空气,注入了不竭的动力。
学校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社会职业考察课程,将现存职业领域进行梳理,帮助学生明确职业方向,让他们在比较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这样学生既可以找到适合自己个性和才能的领域,又可以发挥自己的智慧,获得一生的幸福;名家大师进校园,让十一学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观察人生和世界,培养学生非同一般的视野和胸襟;模拟国际新组织锻炼了学生掌握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的知识和能力,使得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不断提高„„这一切的一切,我们看到了十一学校学生的美好明天,我们也看到了李希贵先生

及其同事在努力创造一个真正属于学生的学校,努力打造一个学生可以自由生长、锤炼自我、放飞理想的人生舞台。
再次回眸,李校长所著《学生第一》这本书让我的心灵从此有了归宿,这本书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理想教育的篮图,更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和谐的画卷,无论是学校管理,还是班级管理,都是可以借鉴的。
瞧!这就是一个教育当家人的胸怀和教育情结,睿智中透出大气,缜密中透出博爱,创新理念,创新思维,创新管理,创新脚步,正因为这种智慧,他才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把教师放在第一位,正因为这种智慧,我们的教育才会焕发出勃勃生机!路漫漫其修远兮,作为教育的一员,我将继续追寻一种教育本真的东西。

只有百度上的

上个月儿子的班主任借给他一本书,读完后推荐给了我,书名是《学生第一》,作者是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一看他的简历,哇,了不得,曾经是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长,兼任国家督学。这样一个在教育行政部门呆过,又督导过学校工作是怎样当好校长的呢?带着好奇心我只用了一个晚上就读完了这本书。
一、“学生第一”在十一
书中的66个小故事,每一个都诠释着李希贵校长的办学理念和思想。在十一学校,无论是学校的开学护照,校园机会榜,学生出版社,还是校园吉尼斯,学校里面开公司,校园泼水节等等活动都是学生自主、自由来进行。在十一学校,“接待客人”被精心开发成一门特色课程,“十一学生大使团”应运而生。学生们以自己富有创意的方式,向来自四面八方的参观者展示学校的办学特色,展示自己的风采。从丰富多彩的必修课程到斑斓多彩的选修课程,这些活动和课程给他们带来了快乐,促进了他们的成长。孩子是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获得了成长的经验和经历;在快乐中享受生活和学习!
十一学校,学生们自己在经营、在打理;十一学子,是自己在成长、在发展!而十一学校的校长和教师们默默地为学生搭建起一个又一个宽广的舞台,舞台的主角,永远都是学生第一!
二、“教师第一”在十一
李校长之前写过《教师第一》,因此《学生第一》只用了很少的笔墨来阐述对教师的管理,可依然把学校的办学理念体现出来,就是学生第一、教师第一。
迎新酒会、教师互助中心、评选月度人物、青年才俊、表彰教职工的优秀子女、退休纪念册、设立教工健康促进中心等等无不体现着学校领导对老师从青年到暮年的关爱,而老师将这些关爱全都转化为了对学生的爱,对工作的爱。这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
三、“校长第一”在十一
读完整本书,看完200张图片,我发现对李校长的印象既模糊又清晰。模糊的是这么多图片我竟然记不清李校长的样子,因为只有几张合影中有他,况且位置还在旁边;清晰的是李希贵是一位从普通教师成长起来的集教育专家和教育官员为一体的当代教育的风云人物。做普通教师,他在班内搞教育改革和实验;做校长,他在全校推行教育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做高密市教委主任,提出“让高密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推进大范围的教育改革;做潍坊市教委主任,把潍坊教育改革弄得轰轰烈烈,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在十一,他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所以当合影时,他在后排、在边角,因为他的心里装着老师、装着学生;当看到他和学生共进“校长午餐”时,彼此亲密无间的谈话与交流真正体现了学生第一,而这恰恰是另外一种“校长第一”,是付出与责任的第一,是管理智慧的第一。
四、我们要如何“学生第一”?
当我读完书后,我问儿子:“你马上就要中考了,沈老师为什么要你读这本书呢?”儿子不假思索回答:“十一学校的教学方式比较适合我张扬的个性,能够更快乐全面发展,沈老师觉得我们的教育还有距离,所以激励我好好学习,让我的儿子能有上十一学校的机会,我的遗憾在下一代身上补回来”。
其实无论是沈老师还是我及其我周边的教育工作者们,心里所盼望的也是让学生快乐的成长,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现在搞的高效课堂也就是这个目的。高效课堂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就是把学生作为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根本,就是时时处处把学生的切身利益放在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首位,就是从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去开展工作。就是以关心、关怀、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目的的,这就决定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讲解传授过程,更多的是文化传承、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的过程。
因而我们永远要记住一句话:我们不能够给孩子生命中本来没有的东西。我们只能够小心呵护孩子生命中本来就有的东西。所谓好的教育,不是我们提供了多少好的东西给孩子,而是我们减少了多少损害,提供了多少保护。好的教育是在保护而不是在给予的层面存在着。在学校我们需要的只是创设条件,提供自由的空间与时间,给孩子惊异感与好奇心以进一步探索的欲望。我们更多的时候要想到的是,我们的教育行为,是在损害儿童的天性,还是在帮助他们成长。永远学生第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