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最低生活标准是多少

如题所述

今年以来,随着全市经济较快健康发展及市委市政府各项惠民政策的逐步落实,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起步良好,保持了较快增长的态势。调查资料显示:一季度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179元,增长17.0%;人均消费性支出为3134元,增长12.5%。 一、可支配收入增速加快

  一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179元,增长17.0%,增幅较上年同期提升了4.4个百分点,居民收入的四项构成均呈增长趋势。

  (一)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一季度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2973元,增长20.5%。工资性收入占居民总收入68.1%,拉动可支配收入上升11.6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有:一是全市从2010年10月普调机关、事业单位津补贴,人均月净增额在1000元左右,翘尾因素带动明显;二是部分企业效益提升,职工收入相应增加;三是政府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职能部门积极为求职者搭建平台,就业人数增加带动居民收入增长。

  (二)转移性收入稳步增长。一季度人均转移性收入为990元,增长9.3%,拉动可支配收入提升3.9个百分点。转移性收入增长主要因素:一是全市从2010年10月起上调了机关、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的生活补贴,今年一月份起又上调了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一季度人均养老金或离退休金为851元,增长14.9%;二是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对低收入群体政策倾斜力度,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2010年底再提高,翘尾因素带动增长。

  (三)经营净收入同步增长。一季度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279元,增长11.2%。主要由于发展民营经济政策环境向好,百姓创业意愿增强,私营及个体企业经营效益稳步提升。

  (四)财产性收入小幅增长。一季度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123元,增长3.4%,主要是出租房屋收入看涨带动。

  二、居民消费增长较快

  一季度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3133元,增长12.5%。1-3月适逢元旦和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春节、元宵节,是全年的消费旺季,居民大宗购物、探亲送礼等集中消费行为带动了消费支出的增长。从居民“八大类”消费来看,均呈上涨趋势,其中食品、居住、交通和通信、家庭用品设备及服务增速均在15%以上,是拉动居民消费增长主力军。

  (一)食品支出比重提升。受食品价格普遍上涨和收入增长双重影响,一季度人均食品消费支出1342元,增长15.6%,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42.8%,较上年同期提升了1.1个百分点。从食品消费构成看,粮油类支出156元,增长14.7%;肉禽蛋水产品类支出357元,增长25.1%,蔬菜类支出151元,增长20.4%;干鲜瓜果类支出96元,增长32.0%。

  (二)居住消费增势强劲。随着住房商品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人们更加注重居室环境的优美、舒适和情调,居民用于改善居住环境方面的支出大幅度增加。一季度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居住支出为265元,增长23.6%。

  (三)交通和通信消费支出增长15.5%。一季度人均交通和通信类支出为230元,增长15.5%。其中,人均交通支出为109元,增长31.6%;人均通信支出为121元,增长4.1%。拉动交通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城镇居民家庭私家车规模增加以及用于车辆用燃料及零配件消费支出快速增长带动。

  (四)家庭设备用品支出增长15.9%。一季度人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202元,增长15.9%。主要是随着国家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的不断出台,居民的消费意愿趋强,特别是居住条件的日益改善,人们对家庭设备的需求量不断加大。

  三、居民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一)居民增收渠道单一,收入增长对政策性增资依赖过大。据测算,一季度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政策性增资因素占80%左右。这种现象表明,在收入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的情况下,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对政策的依赖性仍然较大,每当有新的增资政策出台时,城镇居民的收入就会有明显的增长,一旦政策因素减弱,收入增长也会随之减弱。

  (二)部分企业工资偏低。目前安康市高收入群体的家庭多有人就业于中、省属单位中,因这些企业效益好而收入较高和稳定,但大多数人群是就业于地方中小型企业中,只有地方企业效益取得整体提高,劳动者收入增加,最终才能促进全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有效提高。

  (三)物价上涨对居民消费影响较大。价格调查显示,一季度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4.8%,食品价格上涨最为突出,一季度食品价格指数累计上涨10.5%,其中粮食价格上涨11.4%、肉禽类价格上涨15.6%、鲜菜价格上涨6.0%。粮食、蛋、菜、油脂等属于居民生活必需品,具有刚性需求,消费量一般不会波动太大;但由于价格上涨,其消费支出相应增加。据测算,一季度由于价格上涨居民人均食品类消费支出多开支129元。

  为此,政府一方面应控制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水平过快上涨,着力解决涉及重点民生商品的价格问题,对影响百姓生活的消费价格问题要严控不合理的涨价行为,确保居民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应进一步发展地方经济,扩大就业范围,开发更多的就业岗位,通过就业增加中低层居民收入水平,来提高他们对物价上涨等抗风险的承受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