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克什克腾石柱型花岗岩景观

如题所述

1.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概况

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中东部克什克腾旗境内,其南接河北省围场县,西北与锡林郭勒盟相邻,地理坐标为东经116°30'00″~118°20'00″,北纬42°20'00″~44°10'00″。距锡林浩特仅151km。距赤峰市210km,距北京430km,距呼和浩特739km,距沈阳660km。呼和浩特至海拉尔的东西大通道从克什克腾旗内通过。境内已基本形成集通铁路、呼海大通道、303国道、306国道、罕白公路与旗乡公路的交通网络。

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地处内蒙古高原东部、华北地台北缘,也是晚古生代时中朝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碰撞拼合区,横跨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3个气候区。中生代受环太平洋构造-岩浆活动的影响,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所在地区也发生了强烈的岩浆侵入和火山喷发,这就是著称于世的燕山运动,在该区形成了由新井至经棚的景峰花岗岩岩体、黄岗梁花岗岩体、204花岗岩体、北大山花岗岩体、万合永花岗岩体。石柱型花岗岩景观主要分布由该时期侵入的花岗岩形成的北大山、平顶山、黄岗梁、青山、嘎拉德斯太山等的山顶或分水岭的部位(武法东等,2004)。

2.石柱型花岗岩景观

石柱型花岗岩景观主要展布于山脊,连绵数公里,宽几十米,所在高程海拔1700m左右。远观石柱群平地突起,峥嵘险峻,沧桑破败,如万千神骏马昂扬顿挫奔入眼底。近看则千姿百态,如塔、如笋、如人、如兽,呼之欲来,趋之欲动,像人工刻意雕琢,使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里的花岗岩石柱景观自发现以来就备受关注,并被列入全球世界地质公园网络计划。根据石柱的基本形态和形态组合,将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的花岗岩石柱划分为以下几类。

1)石墙:从观赏的角度来看不算奇特,但在大自然中形成如人工层层垒砌的石墙却非常罕见。石墙长30~50m不等,高3~5m,宽1~2m。石墙的“砌面”平整,“砌块”参差叠压,由于近水平节理发育,就连“砌缝”看起来也非常平直(图4-32),犹如万里长城的一段城墙。如果不是出现在崇山峻岭中,人们一定毫无疑问地认为是人造而决非天成。这类石墙在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分布最广。

图4-32 花岗岩石墙(长城古道)

2)石塔和石丛:石塔是石林中最基本的形态之一,由两组近于垂直的节理切割,在风化作用下逐渐形成(图4-33)。石塔一般高5~10m,直径2~5m。塔座、塔身分明。塔座是塔身宽的1.5~2倍,塔身是塔座高的2~3倍。塔身水平节理在风蚀作用下显示凹凸不平,但四角依然分明。大部分石塔底座是相连的,构成石丛(图4-34)。

图4-33 石塔

图4-34 石丛

3)石柱:石柱也是石林的基本形态之一,由两组近于垂直的X节理切割而成。由于风蚀作用的强度不同,石柱外形差异较大,有的石柱棱角分明(图4-35),有的石柱外形为浑圆状(图4-36),也有典型风蚀蘑菇状的石柱(图4-37)。这些石柱高度在高5~20m,直径2~10m。

4)石柱群:这里主要指由密集分布的花岗岩石柱和石墙、石丛等组合而成(图4-38至图4-40)。整体特征是水平节理和垂直节理发育。石柱群高度集中在3~4m左右。

3.成因分析

花岗岩几乎遍布全球各地,最为常见的花岗岩地貌为花岗岩峰林,而克什克腾的花岗岩石柱却非常罕见,这主要的原因是北大山花岗岩石柱发育有两组近于垂直的节理和一组近于水平节理,而斜交节理不发育,尤其是该处花岗岩近水平状的节理的发育之密集,在世界上具独特性。花岗岩水平节理的发育,使岩体内部的应力得到释放,避免了斜交节理在重力作用下使岩石崩塌倒伏。疏密不同的垂直节理把岩体分割成抗风化能力不同的岩块,最终演变成今天看到的石柱景观。看来适合于石柱形成的节理是重要因素,而特殊的气候条件以及构造特征等也是石柱形成不可缺少的条件。花岗岩体中不同的岩石和矿物因胀缩率的影响不同,导致外界物理风化和化学作用增强,促进石柱的发育。

图4-35 棱形花岗岩石柱

图4-36 圆形花岗岩石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