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和X光有什么区别啊

核磁共振和X光有什么区别啊

电磁辐射类型、辐射能量、量子跃迁类型、获得的光谱类型


在下面所列的表中,辐射最强的是伽马(γ)射线,其次就是X射线。X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辐射,其波长约为(20~0.06)×10^(-8)厘米之间。X射线具有很高的穿透本领和杀伤力,能透过许多对可见光不透明的物质,如墨纸(如包在墨盒中的感光胶片可被感光)、木料、不太厚的砖墙等。用作人体组织检测,X光是利用人体组织不同密度对X线的不同吸收导致透射光的差异,其成像后得到的谱图像反映人体组织的形状、组成信息,尤其是可以清楚区分肌肉组织与骨组织的边界的差异。


核磁共振,就能量而言,在射频波的范围,射频波能量比微波还弱,基本上是处于收音机频段的无线电波范围。可想它对人体的伤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用作人体组织检测,核磁共振成像是利用核磁共振原理,依据所释放的能量在人体中的机体、肌肉、骨骼、体液、水分等等中的不同结构环境中的H原子核具有不同的衰减,通过外加梯度磁场检测所发射出的电磁波,即可得知构成这一物体原子核的位置和种类,据此可以绘制成物体内部结构的图像。



追问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解决了我的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09
MRI是Magnetic Resnane Iamge的简称,中文为磁共振成像。MRI是把人体放置在一个强大的磁场中,通过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氢质子,发生核磁共振,然后接受质子发出的核磁共振信号,经过梯度场三个方向的定位,再经过计算机的运算,构成各方位的图像。CT由于X线球管和探测器是环绕人体某一部位旋转,所以只能做人体横断面的扫描成像,而MRI可做横断、矢状、冠状和任意切面的成像。
MRI由不同的扫描序列可形成各种图像,如T1加权像、T2加权像、质子密度像等,还有水成像、水抑制成像、脂肪抑制、弥散成像、波谱成像、功能成像等,CT只能辨别有密度差的组织,对软组织分辨力不高而MRI对软组织有较好的分辨力,如肌肉、脂肪、软骨、筋膜等信号不同。所以CT与MRI是截然不同的检查方法。
MRI能取代CT吗?不能。尽管MRI有许多优点,但它与CT是截然不同的成像方法,所形成的图像截然不同。 MRI可多方位成像、对人体无伤害,对软组织有较好的分辨力,有多种的成像方法,不仅图像反映人体的解剖结构,还可以提供生理、病理、生化信息,被认为分子水平上的成像等许多优点,但是在氢质子缺乏或含量很少的组织如致密的骨骼、钙化、含气的肺部等,皆无法成像。由于MRI成像时间较长,昏迷、躁动病人不能获得清晰的图像,当然体内有金属异物的患者不能进入磁场,此为禁忌症。所以MRI检查也有不可克服的缺点,它不能取代CT,当然CT也不能取代MRI,两者应相辅相成,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做了MRI还要做CT,或做了CT还要做MRI的原因。
第2个回答  2008-03-03
  CT与核磁共振(MRI)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检查方法。MRI是Magnetic Resnane Iamge的简称,中文为磁共振成像。MRI是把人体放置在一个强大的磁场中,通过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氢质子,发生核磁共振,然后接受质子发出的核磁共振信号,经过梯度场三个方向的定位,再经过计算机的运算,构成各方位的图像。
  CT由于X线球管和探测器是环绕人体某一部位旋转,所以只能做人体横断面的扫描成像,而MRI可做横断、矢状、冠状和任意切面的成像。

  核磁共振(MRl)与CT都属于技术含量非常高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两者相比,核磁共振主要具有以下优点。

  核磁共振能敏感地检查出组织成分中水含量的变化,能显示功能和新陈代谢过程等生理生化信息的变化,它使机体组织从单纯的解剖显像发展为解剖学与组织生化和物理学特性变化相结合的“化学性图像”,为一些早期病变提供了诊断依据,常常比CT能更有效和更早地发现病变。它能非常清晰地显示脑和脊髓的灰质和白质,故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方面优于CT,对颅脑、脊柱和脊髓疾病的显示优于CT,这是CT所无法比拟的;
  核磁共振可根据需要直接显示人体任意角度的切面像,可以直接作出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和各种斜面的体层图像;而CT只能显示与身体长轴相垂直的横断层像;
  核磁共振有高于CT数倍的软组织分辨能力,图像中对于软组织的对比度可以提高1—3个等级度,大功率的核磁共振机器拍摄的照片非常清晰,甚至可以看到组织内的细小血管;
  核磁共振在仪器结构上不需要像CT那样有较大的机械口转动部件和一系列高精度的探测器,只要通过电子方法调节磁场梯度即可实现扫描;
  核磁共振不会像CT那样产生对人体有损伤的电离辐射,对机体没有不良影响,甚至孕妇接受核磁共振检查时对胎儿也无任何不良影响;
  核磁共振有3个特性参数,而CT只有X射线束穿过生物组织的衰减一个物理参数,故核磁共振漏诊率比CT低;
  核磁共振不用造影剂就可得到很好的软组织对比度,能显示血管的结构,故对血管、肿块、淋巴结和血管结构之间的相互鉴别有其独到之处,而且还避免了造影剂可能引起的过敏反应;
  核磁共振不会产生CT检测中的骨性伪影,能使脊柱中的脊髓及神经根显像清晰,还有可能检查出由于缺血引起的组织损伤等等。
  核磁共振几乎适用于全身各系统的不同疾病,如肿瘤、炎症、创伤、退行性病变以及各种先天性疾病的检查,在脊柱外科更有其广泛的适应证,应用范围大大超过CT检查,诊断价值明显优于CT。

  核磁共振也存在不足之处,与CT相比主要其不足之处包括:成像时间较长,当前,全身成像15个断层面需要13分钟;空间分辨率低,仅为2毫米,活动使分辨率更低,故诊断心脏等活动性器官效果较差;显示骨组织的能力比CT要差,在观察颈椎骨刺、韧带钙化及椎管狭窄等骨组织的退变情况时,不如CT清楚,但在显示这些骨组织退变后的改变对脊髓神经根的压迫方面优于CT;由于铁金属的磁场反应,使带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或体内有某些金属的部位不能作核磁共振的检查,如脊柱及其他部位内固定术后、人工关节术后、外科.手术使用缝合器以后、带有金属避孕环的妇女以及安装有假牙等,以及其他体内存有金属异物等情况者。不过,由于钛金属没有磁场反应,目前在骨科内固定手术中正在逐步推广的钛金属内固定物可以接受核磁共振检查;安装核磁共振须有特殊房间,必须防磁、防电干扰,对室内的温度、湿度和冷却系统也有特殊要求,要求温度在20—25℃,上下相差不能超过1℃等;价格昂贵,现在一台应用抗磁系统的核磁共振机,价值近100万美元,而一台超导磁系统的核磁共振机高达200万美元左右;检查费用昂贵,远远高于CT检查的费用,一个部位的核磁共振检查费在800—1300元,而CT仅180—600元;运转维护费用高,一年约耗电40万度,仅电费一项即需几万元人民币,还需要液氦、液氮、重水和其他材料等。

  综上所述,尽管核磁共振检查有不少优点,但也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局限性。因此,不应对核磁共振检查过分地依赖和迷信,应根据核磁共振的检查特点、临床要求及病人的不同情况合理选用,对每一幅核磁共振的图像,都应仔细地联系解剖病理和临床,作客观全面的分析。
第3个回答  2013-10-14
X光片、CT和核磁共振都是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也是诊断骨科疾病的主要依据,很多人不了解他们的区别,只知道在价格上有高低之分,不了解情况的人在看病时通常会要求先查个便宜点的X光片,觉得效果都一样。 其实,他们在价格上相差这么多,也足矣说明了他们之间是存在很大区别的,但并不是越贵效果就越好,不同检查方法的侧重点不一样,拿颈椎疾病举例,X光片、CT和核磁共振可以监测到不到的病变情况。 X光片、CT、核磁共振三者之间有什么区别? 一、核磁共振 在检查、确诊颈部疾患时,如果是为了了解组成颈椎的软组织疾病(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结核、颈椎间隙感染、颈椎肿瘤、颈段脊髓病变等),则磁共振检查优于其他检查方法。 二、CT 如果是为了了解颈椎骨性结构病变(颈椎管狭窄、后纵韧带骨化症、颈椎骨折、颈椎先天畸形、颈椎小关节增生),则颈椎CT检查优于其他检查方式。 三、X光片 如了解颈椎稳定性情况及生理曲度或是颈椎疾病的普查,则颈椎X线片检查则优先考虑。 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可以了解到这三种检查方法之间的区别了,所以,看病时不要一味的要求只检查X光片,拒绝医生查CT或核磁共振的要求,医生是查体后,根据你的体征而进一步选择的检查方法,要相信医生,才能找到疾病根源,尽快治疗。推荐阅读:不同类型颈椎病的自检方法(视频)
第4个回答  2013-09-06
核磁共振用的是体内的H原子在磁场中共振释放射频脉冲产生图像,对软组织的成像比较好,X光是利用人体组织不同密度对X线的吸收不同来进行成像,对骨组织成像比较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