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发源地到底在哪??

如题所述

粤语发源地为今广州府地区。

粤语的起源和发展成熟年代远在宋代的两广(两粤)初分之前。在历史文化层面上看,“粤语”事实上是广义上的“岭南语”(岭南地区语言),而非特指“广东话”。 就像英语一样,不是特指英国。粤语英文作“Cantonese”、日文写成“広东语”,即一般人俗称为“广东话”。

粤语的形成远早于宋朝,正因如此,粤语在两广地区通行。距今五千年前后的岭南苍梧古国是岭南文化、珠江文化的发祥地 ,同时也是粤语的发源地。

粤语不仅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词汇和语法,还保留了古汉语的语音和声调,尤其是入声。而现在通行的普通话是没有入声的,所谓“入派三声”,入声都派到平、上、去三声里去了。 由于没有入声,所以用普通话来读中国古典诗词就分不清平仄,读不出韵脚,缺乏韵味。 

扩展资料:

1、粤语,民间亦称“白话”、“广东话”等,在美洲华埠则被称为“唐话”。而“广府话”、“省城话”这两个俗称则专门指旧广州府地区(今广州及周边南番顺地区)、香港、澳门、梧州、贺州地区的粤语,范围比“白话”概念小,一般称为“广东话”。

2、“粤语”事实上是广义上的“岭南语”(岭南地区语言),而非特指“广东话”。 就像英语一样,不是特指英国。粤语英文作“Cantonese”、日文写成“広东语”,即一般人俗称为“广东话”。

3、粤语的含义比普通话更广,词性更活。粤语惯用单音节词,但大部分现代汉语为双音节词。另外,粤语在口语和书面语都保留很多古词、古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粤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09
粤语起源于古广信--今之广西梧州

1995年初,<<语言研究>>杂志发表了两位语言学家,中山大学教授叶国泉,广东省政府参事副教授罗康宁的论文<<粤语源流考>>,首次披露其”粤语起源于古广信--今之广西梧州,广东封开”的研究成果,在语言学界引起轰动.当年及次年,珠江文化研究会两次组织多学科的专家论证会,对此达成共识,取得一致的结论.此后,报道这一消息的新华社电讯传遍全世界,在世界华人中产生震动.
众所周知道,粤语发源于古广信.古广信就是今广西梧州,广东封开是广信县的辖地,而不是治所;岭南最早的“首府”设于今梧州;经灵渠通长江水系的漓江才有可能成为古代水上“丝绸之路”。依据:《前汉书》云:“苍梧……有漓水关”;“有漓水东南至广信”。传统的说法,包括权威的《辞海》、《辞源》及著名的典籍和近、当代专家学者的说法,均指古广信就是苍梧郡治的今广西梧州市。虽然有些古籍也曾指说广信是在今之广东封开(封川、封州),但不为大多数严谨的古代史家和今近学者所取。例如,被唐宪宗称为“博闻强学,知历代沿革之要”的曾任唐岭南节度使的杜佑,其史学名著《通典》,说到“封川”、“封州”时,均从晋代说起,此前之沿革均只字不提。
当年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在距今2115年前,平定了南越国吕嘉之乱,完成了南中国归汉的统一大业,重赏立功将士,下令将南蛮之地的岭南划分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九郡,辖地包括今之两广。五年后,即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将统辖整个岭南九郡的交趾刺史部设在苍梧郡治的广信,使之成为整个南中国的首府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公元309年之后,汉献帝设立交州,交州牧和交州剌史并设治所于苍梧郡之广信,那时尚未有广州之名。
苍梧郡地处今两广版图的中心,辖地相当于今之梧州、肇庆、贺州三地区。北有桂江(漓水)经灵渠通湘江连接长江水系。横贯两广的岭南母亲河珠江的主流西江,穿郡城而过。统领这一大片南中国土地的首府广信,其地位显然就十分重要。
苍梧古郡和古广信有什么了不起?两汉四百多年间,先后出了“三陈六士”为首的一批政治、经济、文化学术和宗教的精英,尤其“三陈六士”,更是享誉全国,堪称一流,无愧为领袖、先驱、核心的人物。“左氏远在苍梧”当时全国学术界的这一定评,足见南蛮之地的岭南在全国学术界的崇高地位。当时的苍梧故郡,不仅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还是全国学术文化一时之中心和顶峰,可谓辉煌矣!
今天研究岭南文化,就离不开苍梧故郡和古广信。
苍梧郡治即今广西梧州,这是大家公认的,古今并无疑议。
汉族文化及语言也就从广信逐渐向东传播,粤语也逐渐成为西江流域至珠江三角洲一带的通行语言。粤语形成了具有自己的特点,又有一定流通范围之后,便停止了接受北方汉语的进一步同化,甚至对这种同化产生抗拒作用。而中原汉语受北方游牧民族语言的影响,与较多地保留隋唐以前中原汉语的粤语与拉开了距离。
粤语从广信东传时,具有相对稳定性,已停止接受中原汉语的进一步同化,突出地表现在它对客家话的态度上。客家人从中原进入岭南,在唐末与宋高宗南渡时形成高潮。那时,岭南原来的汉族移民势力已十分强大,控制住珠江三角形及西江两岸平原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因而新迁来的客家人只能定居在岭南山区。本来,客家话在当时要算是较标准的中原汉语,但传入岭南之后却无法同化已经形成自己特点的粤语。相反,根据文化传播“穷学富”的原则,有些地区的客家话受粤语的渗透,成为“双方语言”,甚至成为粤语区.据调查.全世界有三个城市的粤语是最标准的,他们是香港,广州和梧州~~
又说粤语各次方言区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广州话为中心,以珠江三角洲及西江两岸的市县,包括梧州市,还有香港、澳门的话语为基础,这是粤语系统中最为通行的主体方言。第二层次是属于珠江或西江流域的外围或边远地区,其中包括东莞、增城、从化、清远、云浮、罗定、交州、化州一带,以及岑溪、玉林、南宁等地。这些地方的方言与广州话比较起来,虽有各种不同的特点,但语音、词汇共同点仍然较多,大同小异。第三层次是非珠江或西江流域的粤语片,包括粤西的阳山、连县等,粤中的新会、台山、阳江等,广西的合浦、灵山等地,这一非西江流域的粤语,无论在语音还是语汇方面,跟广州话都有较大差别。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7-20
粤语发源封开,高兴时说“好渗”,生气时说“激气”;形容胖子叫“肥腾腾”,品尝到美食就说“好好食”——这些直接而生动的形容词,是粤语的独有词汇,要深究下去,可以说源于封开县封川话。早有学者研究表明,粤语的发源地是封开县封川一带,而封川话则是粤语的“祖先”。

形成:雅言与百越语融合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近日,记者拜访封开县文联副主席陈楚源时,他用封川话朗诵了柳宗元的《江雪》。“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如果用普通话读,就没有这些韵味。”陈楚源称,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唐诗宋词,大多数都是用粤语写成,那时还没有形成现在的普通话。

据史料记载,两汉时期前,岭南是南蛮之地。后来,汉武帝平定南越,选定扼南北交通要冲的广信县作为首府,将统领岭南九郡的交趾刺史部和苍梧郡治均设置在内,使广信县成为岭南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这就是“广府”文化的起源,也是今天的封开县。

由于战乱,中原移民陆续南迁,他们在广信地区的贺江流域一带立足,带来中原的先进文化及思想,以雅言为载体进行传播。中原雅言与当地百越部落人民说的百越语相互融合发展,逐渐形成带有百越语色彩的雅言,这就是早期的粤语。

以贺江为界,广信县内逐渐划分成封川地区和开建地区,语言也由此分化。经多年与德庆县、开建县的分分合合,封川县终于在1961年与开建县“联姻”,形成今天的封开县。
“开建话后来受少数民族语言影响较大,偏离原本的粤语特色。封川话较完整地保留早期粤语的一些特点,因此封川话才是粤语的起源。”陈楚源介绍,如今封开县内江口、平凤、长岗、江川、大洲、罗董、白垢、杏花、渔涝、莲都、河儿口镇属原封川地区,就是粤语发源地。

特色:保留古汉语九个声调

广府语言的特色在于浊塞音。封川话的音调偏浊,重鼻音,较多地保留着古汉语成分。陈楚源说:“目前,部分封川话里还很明显地分为九个声调:阴平、阴上、阴去、阳平、阳上、阳去、阴入、中入、阳入。其各自代表字有:‘诗(阴平)、史(阴上)、试(阴去)、时(阳平)、市(阳上)、事(阳去)、色(阴入)、锡(中入)、食(阳入)。’”

记者对比了封川话与肇庆城区语言的语音语调,发现差别不大。但一些有趣的粤语俗语确实出自封川话。如:“栋笃企”、“栋笃笑”、“石头链上山”、“吊颈都要透下气”、“即刻傍水”等。

综上所述,陈楚源认为目前的粤语流行地区可以这么定义:“封川是粤语发源地,肇庆是粤语发祥地,广州是粤语发展地,港澳是粤语发扬地。”
第3个回答  2019-11-08
是梧州的苍梧县,2005年的百度只有梧州,只不过广东发达一些,搞了很多七七八八的鸡毛蒜皮的历史,说是广东的封开县也是发源地。
更重要的是广东过半不讲粤语(粤东不讲,粤西大部分讲),广西除了桂林,柳州,河池这三个地区不讲粤语,其他地方都讲。
第4个回答  2021-01-25
主要发源于梧州、封开之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