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头牛是什么成语

如题所述

  九头牛是什么成语——九牛拉不转、九牛一毫、九牛一毛、九牛二虎之力

  1、九牛拉不转
  jiǔ niú lā bù zhuàn
  【解释】形容态度十分坚决。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旁人只说是慢慢的劝着就劝转来了,那知他早打了个九牛拉不转的主意,一言抄百总,任是谁说,算是去定了。”

  【结构】复句式成语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例句】他就是九牛拉不转的性格

  2、九牛一毫
  jiǔ niú yī háo
  【解释】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数量,微不足道。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结构】紧缩式成语

  【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比喻极其微小,微不足道

  【近义词】九牛一毛、沧海一粟、微不足道

  【反义词】不计其数、多如牛毛

  【例句】~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 ◎陈毅《感事书怀·七古·手莫伸》诗

  【英译】a single hair out of nine ox hides--a drop in the ocean

  3、九牛一毛
  jiǔ niú yī máo
  【解释】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数量,微不足道。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结构】偏正式。

  【用法】一般作主语、宾语、定语。

  【正音】一;不能读作“yì”。

  【近义词】沧海一粟、一丝一毫

  【反义词】不计其数、举不胜举

  【例句】
  (1)要大老板拿出这点钱来加我们的工资;对他来说;不过是~。
  (2)他谦虚地说:“和大家的成绩比起来;我出的力仅仅是~;不值一提。\"

  【英译】a very small minority

  【成语故事】汉武帝(刘彻)听说李陵带着部队深入到匈奴的国境,士气旺盛,心里很高兴。这时,许多大臣都凑趣地祝贺皇帝英明,善于用人。后来李陵战败投降,武帝非常生气,原来祝贺的大臣也就反过来责骂李陵无用和不忠。这时司马迁站在旁边一声不响,武帝便问他对此事的意见,司马迁爽直地说李陵只有五千步兵,却被匈奴八万骑兵围住,但还是连打了十几天仗,杀伤了一万多敌人,实算是一位了不起的将军了。最后因粮尽箭完,归路又被截断,才停止战斗,李陵不是真投降,而是在伺机报国。他的功劳还是可以补他的失败之罪的。武帝听他为李陵辩护,又讽刺皇上近亲李广利从正面进攻匈奴的庸儒无功,怒将司马迁下在狱里。次年,又误传李陵为匈奴练兵,武帝不把事情弄清楚,就把李陵的母亲和妻子杀了。廷尉杜周为了迎合皇帝,诬陷司马迁有诬陷皇帝之罪,竟把司马迁施予最残酷、最耻辱的「腐刑」。司马迁受到了这种摧残,痛苦之余,就想自杀;但转念一想,像他这样地位低微的人死去,在许多大富大贵的人的眼中,不过像「九毛亡一毛」,不但得不到同情,且更会惹人耻笑。于是决心忍受耻辱,用自己的生命和时间来艰苦地、顽强地完成伟大的「史记」的写作。古人所谓有大勇的人才有大智,司马迁便是这样的人。他知道在他所处的年代里,死一个像他那样没地位、没名望的人,比死条狗还不如,因此他勇敢地活下去,终于完成了那部空前伟大的历史巨作「史记」。司马迁把他这种思想转变的情况告诉他的好友任少卿,后来的人便是根据他信中所说的「九牛亡一毛」一句话,引伸成「九牛一毛」这句成语,用来譬喻某种东西或某种人材仅是极多数里面的一部份,好像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一样。

  4、九牛二虎之力
  jiǔ niú èr hǔ zhī lì
  【解释】比喻很大的力气。常用于很费力才做成一件事的场合。

  【出处】元·郑德辉《三战吕布》楔子:“兄弟,你不知他靴尖点地,有九牛二虎之力,休要放他小歇。”

  【结构】偏正式。

  【用法】含中性。比喻极大的力气或力量。一般作宾语。

  【正音】之;不能读作“zī”。

  【反义词】举手投足

  【例句】
  (1)她真是固执;我费了~才把她说服。
  (2)我费了~;今年高考还是落榜了。

  【英译】strength of nine bulls and two tigers,mighty force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09
九牛一毛 啊
第2个回答  2013-09-08
九牛二虎追问

猜错了

追答

九牛一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