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二十岁左右的女子的称谓

如题所述

古代女子二十岁叫桃李年华。

原指桃李开花的季节,泛指春天,引申指青春年华,比喻青春年少。常用“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形容女子,初夏还不是盛夏的样子,所以桃李年华就用来代指二十岁的女子。

花信年华(女子20-25岁):现在女子到了24、25岁,都要被喊“剩女”了,但古人却赋予这个年龄段的女性一个非常美丽的称呼──花信年华。

花信,是应花期而来的风。节气中的信风,带来开花的音讯,女子年方廿四,也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

扩展资料:

古代十二岁到二十四岁的称谓:

1、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2、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3、舞勺之年:十三岁至十五岁。

4、舞象之年:十五岁至二十岁。

5、志学:十五岁。

6、及笄:女子十五岁。

7、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8、弱冠:男子二十岁。

9、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10、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女子出嫁称梅之年,摽梅之年。

称谓来历:

在阅读古文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表达年龄称谓的词,如:“弱冠”、“耄耋”等。学生往往对此很费解。其实类似这样的词还很多,都是我们在阅读古文的过程中所必须了解的知识。

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

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七岁除叫做“悼”外,还叫“龆龀”也叫做“毁齿”。

因为正是换牙时期,所以有此称呼。十五岁叫做“童”,古代十六岁成年,十五岁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处用的是比喻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桃李年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6-03
一、古代二十岁左右的女子的称谓是桃李年华。
二、不同时期称谓:
1、不满周岁----襁褓;
2、2~3岁-----孩提;
3、女孩7岁-----髫年;
4、男孩8岁-----龆年;
5、幼年泛称----总角
6、10岁以下----黄口;
7、13~15岁----舞勺之年;
8、15~20岁----舞象之年;
9、12岁(女)---金钗之年;
10、13岁(女)---豆蔻年华,
11、15岁(女)---及笄之年;
12、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13、20岁(女)---桃李年华;
14、24岁(女)---花信年华;
15、至出嫁-----梅之年;
16、至30岁(女)--半老徐娘
17、40岁(女)---不惑之年

18、50岁(女)---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19、60岁(女)---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20、70岁(女)---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21、80岁(女)---杖朝之年
22、90岁(女)---耄耋之年

23、100岁(女)---期颐之年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7-26

“夫人”、“玉人”、“璧人”、“佼人”、“千金”、“令媛”、“女公子”、“丽人”、“淑人”、“玉女”、“娇娃”、“巾帼”、“西施”、“尤物”、“室人”、“令间”“青娥”等均是古代对女性的称谓,现将古代对各种女性的称谓总结于下:

1、“淑女”,指温和善良美好的女子,文学作品中常见此称谓。《诗经·周南·关睢》:“关关睢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女士”,源于《诗经》“厘尔女士”,孔颖达疏“女士,谓女而有士行者”,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为和才华,即对有知识、有修养女子的尊称。

3、“女流”,《儒林外史》第41回记载:“看她是个女流,倒有许多豪杰的光景。”这是对旧时女人的泛称。

4、“女郎”,古乐府《木兰辞》中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之句。寓有“女中之郎”的壮志之意,也是对年轻女子的代称。

5、“巾帼”,源自《晋书》,是古代妇女头上的装饰物,借以代表女性。当时诸葛亮伐魏,多次向司马懿挑战,对方不应战,诸葛亮便把妇女的头饰遗下,以此辱笑他不如一个女人。后来,人们常把妇女中的英雄豪杰称之为“巾帼英雄”。

6、“女史”,指古代有学问并当过掌管宫廷王后礼仪、典籍、文件工作官员的女子。

7、“裙衩”是古代妇女的衣着装饰,泛称女性。多在小说、戏剧中出现此词。《红楼梦》第1回:“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衩。”

<按年龄>

1、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2、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3、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4、及笄:女子十五岁。

5、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6、弱冠:二十岁

7、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8、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女子自称>

1、女子自称--“奴家”

2、女子谦称--“妾”、“贱妾”、“奴婢”

3、老年妇女谦称--“老身”

4、谦称自己的丈夫--“拙夫”

5、王妃、王后在皇上面前自称--“臣妾”

6、王妃、王后在臣子面前自称--“本宫”

7、寡居皇太后自称--“哀家”

8、民间女子自称--“小女子”、“民女”

9、称对方的年龄(多用于年轻女子)--“芳龄”

10、称对方的名字(多用于年轻女子)--“芳名”

11、女子谦称自己容貌--“蒲柳之姿”

一般而言,在古代女性自称中也可以看出各自的社会身份,王后自称为“哀家”,一般已婚妇女自称为“妾”或“妾身”,或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自称为“贱妾”,未婚女性多称自己为“小女子”,或“奴家”,上了年纪的妇人自称为“老身”的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称呼法。当然在一些明清的小说中许多有身份的女性,也是直接就用“我”这个称谓的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6-09
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 7岁——髫年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至30岁(女)——半老徐娘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01-21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