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常以牛自喻,“我好像一头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和血”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如题所述

鲁迅先生曾说过:“我好像一头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
 牛很普通,在乡村里经常可以看见它的身影,但它同样也很伟大。年轻力壮的牛可以拉犁,奶牛可以产奶,牛皮可以做鞋,牛肉还可以吃。在乡间,随处可见它的身影。牛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人们,却在牛棚的角落边默默地死去,而不求回报。没有人会注意一头牛的死去,更没有人会在它死去后,想起它曾为我们做的每一件事。它默默无闻地诞生在世上,又默默无闻地离去,但却给人们留下了许多东西。
这默默无闻的牛让我想起了许多生活中像它一样的人:种地的农民、工厂的工人、学校的老师……他们就像牛一样,默默无闻地工作,却不求多大的回报。而社会缺少了他们,又怎么可能像现在这样呢?没有了农民,人们就没有粮食蔬菜吃;没有了工人,就没有了高楼大厦;没有了老师,学生就学不到知识。这又使我想起了那些参加西部大开发的志愿者。他们忍受着天寒地冻,忍受着干旱洪水,为祖国的西部换来了繁荣昌盛。那么艰难的事,他们都坚持下来了。然而他们又得到了多少回报呢?
 
  然而有人认为奉献是为了更多地索取。寓言中猪抱怨的目的也正是为了获得人对它的赞扬。恰恰相反,奉献的本质在于它的无私性。现在有许多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老战士,他们从不张扬自己辉煌的功绩,不向国家伸手搞特殊。他们这种无私的精神,同样是奉献。这种奉献更深沉,更伟大。
奉献是积极主动的。个人的奉献在于主观愿望的伟大体现。猪在生存之时,一味地索取;而牛在生前是积极地劳作奉献,死后实现同猪一样的贡献。因此,它得到人们更多的称赞,同时也将它喻为勤劳、善良、仁慈的化身。此时,它的贡献已不仅仅是在物质上的奉献,而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奉献。
现在大批的作家、文艺工作者、思想家,他们也在奉献着自己的思维,奉献着自己的精神力量。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在大力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更需要提倡精神文明。这正是精神文明为经济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由此可见,精神力量的奉献不可忽视。
我们常把老师的奉献比作"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人间最伟大的奉献也在于此。教师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无私传授给学生,一批批的学生成为国家栋梁而奔赴社会建设的洪流。当老师们放下手中的粉笔,满头银丝时候,感叹桃李满天下的时候,他们才真正感触到奉献之后的欣慰。
奉献不是为了索取,奉献应是自觉自愿的。让我们想鲁迅先生说的一样不要求很好的待遇生活,但要为别人献上我的力量

【Ps:自己写了一些,摘抄了一写。写的比较急,可能会出现一些小错误,望见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09
很普通的人做不出普通的事
第2个回答  2013-08-30
这篇文章要的是这个比喻的意思,开头这句话,再用两个无私奉献的事俐解释这句话,再以这句话结尾就可以了。追问

恩,帮忙写一个600字的作文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