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给个《告白》这部电影的详细介绍跟看完的感受。

如题所述

片名:告白   又名: Confessions   导演: 中岛哲也   类型:剧情 / 惊悚制片   国家/地区: 日本   语言: 日语   片长: 106 分钟   上映日期:2010-06-05(日本)   编剧: 中岛哲也 / 凑佳苗   主演: 松隆子 / 冈田将生 / 西井幸人/木村佳乃 / 芦田爱菜 / 藤原薰 /   井之肋海 / 三吉彩花 / 野本萤 / 清水尚弥 / 高桥努 / 山口马木也 在学期结业日,女教师森口悠子在教室向学生们宣告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她将辞任教师一职,而数月前在学校泳池溺毙的4岁女儿爱美的死并不是意外而是班上学生的蓄意谋杀,犯人就在37名学生之中。   森口不点名指出两名凶手:少年A和少年B,她不打算采取任何法律行动,因她知道未满14岁的凶手会被少年法保护而开释。她希望教会凶手知道生命的可贵,于是将带有爱滋病毒的血液注入牛奶给两名疑犯饮用…   然而事实却不仅是表面看到的这样简单...   电影改编自新人作家凑佳苗的同名推理小说,讲述一个阴冷的复仇故事。   《告白》算是恐怖片,不是那种靠妖魔鬼怪、断肢残骸来刺激神经,而是看了之后让你感觉周身发冷,看见再熟悉的人也忽然觉得陌生。影片开始时,慢镜头里的教室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学生完全漠视老师的存在,而当老师(松隆子)开始讲女儿死亡的真相时,看客的冷漠与兴奋交相出现。同时在学校天台上,有人被围殴,那些年轻稚嫩的脸上有嗜血的激动,让你觉得出现学生杀害老师孩子的事绝不是意外。   主要人物里有三个学生和三位母亲,有些人习惯把孩子犯罪归结到家长身上,但是松隆子却说,把孩子缺少伦理道德观念完全怪在家长身上,只是借口,每一个人都应该对自己行为负责,内心的邪恶与年龄无关。所以,松隆子对凶手,也就是她班里的学生的复仇,是直接触动罪犯内心最深的痛处,而不是单纯杀死他们,因为他们根本不懂生命的意义。   影片的批判意义不仅限于杀人案件,而是集中在人性本身。作为高等生物的人类提倡“善”,是因为这种“善”有利于人类作为一个物种的共存和繁衍。   片中修哉和植树的罪不可赦在于他们轻视了生命。影片里的三个孩子都是极端地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的行为导致和集体意志相悖的结果,从而导致集体的报复。这个诡异的班级,实际上就是社会的一个缩影,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比如那种只要出名而不计代价的想法,网络、电视上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即使是后来出现的班主任,那个阳光大男孩,他的家访也被揭穿并非只是为了学生好,所谓的帮助也有利己的成分,这大概才是最真实的人性吧。   《告白》出自日本视觉系导演中岛哲也之手,全片基调阴暗,天空似乎就不曾晴朗过,营造出一种悲怆的意境。再回头看他的《被遗弃的松子的一生》,感觉他驾驭沉重主题并以商业化手法拍片的能力,真的是很出色。 日本人的偏狭,脱离现实的幻想。阴冷而凶残,毫无人性的温暖。也只有日本人才能拍出这样的影片。影片的风格也是有如动漫。   压抑,绝对的压抑,直到最后也不给一点阳光。形式上来说,将小说的独特自述形式映画化到这种程度已经是很不容易了。不过我还是觉得有些疑惑,一个不情,一种看似简单的动机——失爱少年的走偏,一定要用这样高的成本作为代价吗?不情,不情。   真是残酷,复仇的过程真是环环相扣。一个失去孩子的母亲疯狂起来真是无法想象。家庭原因造成的孩子的心理扭曲让人胆寒,这应该是造就如本校园暴力和未成年犯罪的原因之一吧。   电影结局颠覆了传统戏路!仗着年纪小&不幸童年的脑残神经病不会改变的,连带教育出残忍脑残的家长跟社会一样有罪。对于我这种腻歪假大空搞原谅救赎的观众,这片子赞啊!   用如此干净的画面,如此清纯的面孔,如此青春激昂的音乐,拍摄如此真实残忍的故事,真是精彩!   将青少年犯罪问题放大到极端的后摇和民谣音乐电影。很喜欢里面的阴霾天和冷色调。中岛哲也和松隆子都尝试了个人风格的反面,想想《被嫌弃的松子一生》、《下妻物语》和《四月物语》,总算突破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8-02
 记得三年前,学校有一位女生为情所困坠楼身亡,那因为承受不住女生重量被砸出大洞的雨篷,雨篷下躺着的女生尸体依旧能够清晰得浮现在我的脑海。家长来——痛哭——摆花圈——学校高层会议——赔钱——息事宁人。第二天,一切照旧,就好像它从未发生过。你能想象得到,一个人选择自杀是需要勇气的,尤其是当他或她还对这个世界还留有眷恋时。或许,走向那冰冷的世界是他们唯一的出路,是唯一能体现自己那微不足道的价值的方式。但,他们走后会惊讶的发现,这个社会容不得他们被人记住,只因我们这个社会后缀为主义。他们为我们安排的路,总是让我们迷路。
  
  我想说的是,你的生命当中肯定经历过类似场景,有些事有些人带给你的冲击力是如此巨大,任何言语在它面前都是苍白无力的,任何帖子在它面前都是浮云蝼蚁。我们能做的,不过是:三缄其口,漠然淡忘。
  
  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我是嫉妒日本人的。你总能找到日本人用自己的方式去关怀自己的民族,《告白》如是。中岛哲也恰如其分的诠释着导演同样能用自己的方式述说一段残酷物语,表现一段细腻柔情,当你将它抽丝剥茧,你能够感受得到中岛哲也情怀的集中爆发,那满满的人文关怀肆意流淌开来,日本人感受到了温暖,中国人感受到的却是冰冷。高速摄影,慢镜、特写,中岛肢解着物象睥睨着日本毫无顾忌得疯狂一击,正中红心。告白,其实是中岛在对着这个小岛告白、喃喃自语、自话自说。我迫切地想知道,究竟有多少日本人与其共鸣,有多少日本人触景生情,又改变了多少人群.....
  
  但,那又关我何事呢?我们,充其量只是个看客罢了。谁,来向我们告白?
  
  脚下之路多崎岖,最悔不过是放弃。回应它的方式有千千万万种,你的心却茫然不知所踪。
  
  喂,远走的朋友,你欣赏过了这个世界最美好的风景?
  喂,远走的朋友,你见识过了这个世界最牛逼的电影?
  喂,远走的朋友,你了解过了这个世界最柔软的温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