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友人犯法,却知情不报,是否违法

王某虚开发票,李某违法购买发票,李某的朋友张某跟随一起去,但没有购买发票,没有经济利益,还主动劝朋友不要违法,只是朋友不听.问:张某是否违法?
如果张某从中指导,但没有购买发票,没有经济利益,他是否违法?会判刑吗?

如果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的行为,则有可能涉嫌窝藏、包庇罪。
法律分析
如果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的行为,则有可能涉嫌窝藏、包庇罪。
一般知情不举报与窝藏、包庇罪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还是有本质的区别。因此,对于知情不举报行为只能从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的角度对其进行教育和谴责,而不能对其追究刑事责任。
包庇罪是明知是犯罪分子,而向司法机关作虚假证明,为其掩盖罪行,或者帮助其隐匿、毁灭罪证、湮灭罪迹,使其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中国刑法中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的一种。主要特征是:
(1)侵犯的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窝藏的对象必须是反革命分子和其他犯罪分子,包括犯罪之后潜逃在外、尚未抓获归案或尚未被司法机关发现的犯罪分子,以及已经被逮捕、拘留或被判刑劳改而越狱脱逃的犯罪分子。
(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向司法机关或有关组织作虚假证明,或者帮助隐匿、毁灭罪证、湮灭罪迹,借以帮助犯罪分子掩盖犯罪事实,逃避法律制裁。
(3)主观方面是故意,即明知是犯罪分子而帮助其掩盖罪行,意图使其逃避法律制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条 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第三百一十条 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2

    知情不报是指知道情况而不报告,特指没有犯罪的人主动地或被动地对检察当局隐匿别人的叛逆罪或重罪的行为,我国《刑法》没有将其规定为犯罪行为,但对于知情不报的行为应予批评教育,不能认定为是犯罪行为。 

    如果有窝藏、包庇行为,会涉嫌窝藏、包庇罪,要承担相应刑事责任。


  《刑法》第三百一十条 【窝藏、包庇罪】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第2个回答  2013-08-24
1.包庇罪是我国刑事法律的传统罪名之一。我国现行刑法第三百一十条规定: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知情不报是指公民知道事件的真实情况,有义务向有关机关反映而没有反映。
3.两者的性质不同,前者构成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后者是违法行为,应当负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3个回答  2013-08-24
你说的指导这个词不太确切,因为如果张在犯罪中起到了作用,他就是共犯,不管他有没有得到经济利益。可能以相关犯罪的帮助或者教唆犯定罪处罚。
如果张根本没有参与犯罪,只是偶然跟随他人,见到了犯罪过程,就有义务检举该犯罪行为,但是不检举的话只要事后没有窝藏包庇的行为就不犯罪。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08-24
如果他从中指导就违法了,要看情节轻重和数额大小来决定其的处理,可能会判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