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中大事年份及影响

如题所述

第一次马恩河会战
1914年8月英法军队在边境之战失败后,为了摆脱德军,于9月4日撤过马恩河,积极加强左翼力量,准备反攻。德军第1、第2集团军在追击过程中,由于对法军的兵力部署判断错误,偏离了原定进攻方向,使右翼受到了威胁。此后,德军为迂回包围法军,统帅部决定以其右翼两个集团军(第1、第2集团军)在巴黎正面展开防御,以3个集团军(第3、第4、第5集团军)向南和东南方向继续进攻,包围凡尔登以南地区的法军。9月5~12日,英法联军以6个集团军(法国第3、第4、第5、第6、第9集团军和英国集团军)、66个师、约108万人进行全线反攻。反攻的主要方向是德军右翼。在主要方向上,英法军队的有生力量几乎超过德军一倍(英法使用4个集团军,35.5个步兵师、8.5个骑兵师;德军只有2个集团军,18个步兵师、5个骑兵师)。总攻发起后,法国第6集团军袭击了德军第1集团军的右翼和后方,德军第1集团军被迫从正面调两个军进行还击,于是,在第1集团军和K.W.P.von比洛率领的第2集团军之间形成了一条空隙地带。因此,英国集团军和法国第5集团军乘机进入这一空隙地带。比洛令其部队撤退,迫使第1集团军也随同后撤。此时,德军总参谋长H.J.L.von毛奇对部队已失去控制,不得不令各集团军撤至苏瓦松-凡尔登一线坚守。英法联军在宽达200公里的地带上,向前推进60公里,从而使西线转入持久的阵地战阶段。在这次会战中,德军伤亡约21万人,法军约14万人。这是一次高度机动的会战,是西线1914年战局中有利于联军的转折点。

第二次马恩河会战
德国为争取同协约国签署一个体面和约,于1918年7月在马恩河地区对英法联军进行的一次会战。德军最高指挥部的企图是,预定于15日以3个集团军的兵力(共48个师,6353门火炮,约900架飞机),在马恩河突出部地区对英法联军发动进攻,前出到联军的后方,随后向巴黎方向发展进攻。但这一企图被法军获悉。法军于7月15日零时30分先于德军预定进攻时间40分钟,向德军各阵地开始炮击,打乱敌方的指挥。德军在炮火准备后,发起进攻,强渡马恩河。法军以航空兵进行阻击。7月18日,英法联军在总司令F.福煦的指挥下,以优势兵力向德军发起反攻,在主要突击方向(马恩河突出部)50公里的地段上,以25个步兵师和3个骑兵师(2103门火炮,约1100架飞机,500辆坦克)同德军18个师(918门火炮,约800架飞机)展开激战,将德军打退到埃纳河和韦勒河一线。8月5日会战结束。德军损失12万人,联军损失近6万人。联军向前推进42公里,防线缩短45公里,消除了对巴黎的威胁,主动权转到协约国一方。

索姆河战役(英语:Battle of Somme,法语:Bataille de la Somme)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时间发生在1916年 7月1日到11月18日间,英、法两国联军为突破德军防御并将其击退到法德边境,于是在位于法国北方的索姆河区域实施作战。双方伤亡共计130万人,是一战中最惨烈的阵地战,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坦克投入实战中。英国采用的是“马克l型坦克”。
索姆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典型的、双方伤亡皆极为惨重的阵地战。不论是双方所投入的兵力、兵器,都是本次大战中最大的战役。英军投入作战有 54 个师,法军 32 个师,德军为 67 个师。英、法联军伤亡 79 万 4 千人,未能突破敌方防御,仅推进 5~12 公里。德军损失 53 万 8 千人,虽然失去 240 平方公里的壕沟阵地,却成功拦截了协约国的战略目标。但进攻方在西南战线的胜利仍使得战局的主导权逐渐从德国移向协约国一方。
从政治角度来看,索姆河之战更是直接导致了政府内阁的更迭。大卫·劳埃德·乔治被任命为英国新首相,新内阁宣布成立,年轻的丘吉尔也是成员之一。

日德兰海战(Battle of Jutland;德国称为斯卡格拉克海峡海战,Skagerrakschlacht),1916年5月31日—6月1日,是英德双方在丹麦日德兰半岛附近北海海域爆发的一场海战。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大规模的海战,也是这场战争中交战双方唯一一次全面出动的舰队主力决战。最终,舍尔海军上将率领的德国公海舰队以相对较少吨位的舰只损失击沉了更多的英国舰只,从而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杰利科海军上将指挥的皇家海军本土舰队成功地将德国海军封锁在了德国港口,使得后者在战争后期几乎毫无作为,从而取得了战略上的最终胜利。

1914年坦南堡战役(也称为“坦能堡会战”、“坦嫩贝格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东部战线的一次战役。这次战役是在1914年8月17日至9月2日爆发的。坦南堡战役是一战东线的首场战役。
这一战役是德国的胜利,俄国的灾难。有九万二千多人被俘。被杀和失踪的估计有三万人。第二集团军约有五百门炮被毁或被缴获。吉林斯基关心萨姆索诺夫的命运,命令连年坎普夫去找现已不存在的第二集团军的方位。但是连年坎普夫掉头就逃,因为获胜的第八集团军对他的部队集中了火力。在二周后的马祖里湖战役中,德军肃清了东普鲁士的所有俄军。与德军伤亡一万人相比,连年坎普夫部队的伤亡共达十四万五千人。对这种不相称的损失感到歇斯底里的连年坎普夫,抛弃了他的军队,飞快逃回俄国。吉林斯基对他的懦怯行为大发雷霆,打电报给大公,极力要求把他立即撤职。德军没有准备俄罗斯会在8月中开战。可是,因为德军用了两支部队来抵抗俄军,德军的资源被分散,而影响在西线对英法联军的战事。

加里波利之战(英文:Battle of Gallipoli),又称达达尼尔战役(Dardanelles Campaign),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土耳其加里波利(Gelibolu)半岛的一场战役。它始于一个英国法国联盟的海军行动,目的是强行闯入达达尼尔海峡,打通博斯普鲁斯海峡,然后占领奥斯曼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在土耳其此战称为恰纳卡莱之战(土耳其语:Çanakkale Savaşlari)。
在此次登陆战中,协约国方面先后有50万士兵远渡重洋来到加里波利半岛。近十一个月的战斗后,留下约53,000死亡, 96,937受伤。这场战役是一战中最著名的战役之一,也是至当时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战事从1916年2月21日延续到12月19日,德法两国投入100多个师兵力,军队死亡超过25万人,50多万人受伤。伤亡人数仅次于索姆河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1916年德意志帝国决定把进攻重点再次转向西线,力图打败法国,德军统帅部选择法国的凡尔登要塞作为进攻目标,凡尔登是协约国军防线的突出部,对德军深入法国、比利时有很大威胁,它又是通往巴黎的强固据点和法军阵线的枢纽,凡尔登此役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双方伤亡近100万人。这场战役大多数为炮战,3月初,德军在马斯河地区开展了大血战。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德国企图一举击败法国的战略目标再次遭受挫折,损失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又无法及时弥补。它标志着德国军事进攻的能力已从顶峰跌落,战争主动权逐渐转到协约国手里。在这场战役中双方都用了当时的先进武器,比如法国使用了大口径炮巨炮,德军使用了喷火器和毒气弹,对一战有重要影响。这次战役改变了火炮的运用,在此之前火炮多数是用来防守或是在发动进攻前进行一下轰击,而这次德军集中大量火炮运用到进攻中则是火炮的新战法。此次战役中的火炮战法,应该是严格意义上的炮火支援。此后,火炮支援被其他国家效仿,并得到新的发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军的火炮战法是发展最为成熟的。

青岛战役,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及英国共同攻打当时由德国控制的青岛。战役于1914年10月31日开始,至11月7日结束。日本于这场战役中获胜,占领青岛。这是在一次大战期间,日本首次与德国正面交锋,同时也首次与英国联军参战。
日英联军胜利,青岛要塞陷落,日军270人战死、113人负伤;防护巡洋舰高千穂号沉没,水上机母舰若宫号重创,英军160人战死、23人负伤。
德奥联军199人战死、504人负伤、4715人被俘,伊丽莎白皇后号巡洋舰(奥匈帝国),一艘鱼雷艇,四艘炮艇自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2-19
1914.6.28
斐迪南大公在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地区首府萨拉热窝被一名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刺杀。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线

1914.8
德军攻入法国,直逼巴黎

1914.8
俄军进攻东普鲁士,德军开始被迫两线作战

1914.9.5
马恩河战役。一战规模最大的战役,宣告德军“速战速决”政策破产。

1914
年年底西线进入相持阶段

1915
德奥进攻重点在东线。想一举击溃俄国,结束战斗。但计划落空

1916
战争重心重新回到西线,大战的战略主动权逐渐转向协约国一方

1916.2
德发动凡尔登战役。法元帅霞飞率军顽强抵抗,随后反攻,收复大部分失地。凡尔登战役是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法军站稳了脚跟,德军兵力士气开始衰落。

1916.2
德宣布实施“无限制潜艇战”

1916.6
英法联军为牵制德军,支援凡尔登,发动索姆河战役。
是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英国首次使用坦克。也是一场巨大的消耗战,但仍未能决出胜负。

1916
英德海军上规模最大的交锋—日德兰海战

1917.4
美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作战。协约国集团经济军事实力大增

1917
北洋政府想同盟国宣战

1917.11.7
俄国爆发十月革命。缔结不各地不赔款合约

1918.3
苏俄与同盟国集团签订《布列斯特合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1918
战争进入最后阶段。同盟国物资供应和兵源补充不足

1918
协约国成立最高军事委员会来进一步协调军事行动。法元帅福熙为西线联军总司令

1918.7
协约国在西线发动战争后期的第一次大规模反攻,把战线推进到马恩河一线

1918.9-10
协约国军队突破德“兴登堡防线”

1918.10
月底,德国基尔港水兵发动兵变

1918.11.9
“十一月革命”德皇威廉二世退位

1918.11.11
巴黎郊外一节火车车厢签署停战协议。一战结束

1919.1.18
巴黎和会在凡尔赛宫正式开幕

1919.6.28
凡尔赛的镜厅签署《协约各国和参战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