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什么时候成为”正音“的?

如题所述

汉语从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被国家规定为全国通用语言,也是从那时候起全国开始出现“我是中国娃,爱讲中国话”“人人学汉语”等标语。汉语被国家规定为全国通用语,就是汉语成为“正音”的。其实早在清朝,国家就有多次想推崇汉语成为全国通用语言了,但那时候国家动荡不安,皇室萎靡不振又奢华败事。以至于推迟到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方便全国的商业和文化交流,通用了一门语言以便能了解别人的话语意思。

汉语的前身是清朝的官话,就是清朝官员上朝与皇帝交流时用的统一话语。虽然说官员都是从全国各地来的,到了京城就要学,以便官场交流,就算是带有口音也比互相用各自的方言与皇帝聊天为好。汉语就是普通话,但却是以河北附近地区的话语为标准,因为在北京大多数人员都是河北附近流动到北京,到北京做生意,到北京当官的。

  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以北京为代表,在各地掀起学习汉语、学习汉字的热潮。因为汉语的统一标准,方便了各省的交流,促进了政策的改革和推进。汉语成为了“正音”让全国各地的人民有了交流联系枢纽,促进了文化发展和商业发展。虽然说现在还有很多人不会说普通话,大多数都是处于老一辈的人,年轻一辈在幼儿园开始就一直接受普通话教育,甚至有的家长为了防止孩子说话有口音,还在家给孩子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普通话的环境,全家陪孩子说普通话。

  汉语成为了“正音”,让中国人的语言交流处于一片祥和的环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28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统一度量衡的时候文字也开始统一,而且后面的朝代中大多数帝王都会推崇汉文化,比如清朝虽然是旗人,但是依然重视汉语文学等。
第2个回答  2020-01-2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北京成为首都。因为国家大部分人都是汉族,那肯定是正音了。
第3个回答  2020-01-26
是从魏孝文帝改革开始的,他将汉语作为“正音”,一直到清朝统一全国后,政府将汉语作为官方语言开始广泛应运、广泛传播,甚至对邻近少数国家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