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三大工具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以及它们存在的不足

如题所述

准备金率工具成为对冲流动性和货币信贷调控的常规性手段,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缩减超额存款准备金、锁定部分基础货币、降低货币乘数→影响金融机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调控货币信贷总量•主动性较强,且能及时、快捷、长期、“深度”冻结流动性,更适合中长期和严重的流动性过剩局。反之,则释放流动性。传统的货币政策理论存款准备金率是作用最强、影响范围最广、使用频率相对较低的一剂“猛药”。近年来中国货币政策面临的流动性环境是流动性过剩,小幅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对金融机构的影响总体温和。
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入或者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央行可以主动通过经常的、连续的公开市场操作对银行体系流动性进行预调和微调。公开市场操作与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并称为央行货币政策“三大法宝”,是当前各国央行最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特点具有主动性、灵活性、时效性、市场化。公开市场操作必须具备几个方面的条件:以间接调控为主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央行具有较强的流动性监测和预测能力。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发展较为成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较为顺畅。
再贴现是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持有的未到期已贴现票据予以贴现的行为。西方国家的再贴现功能,是金融机构获得流动性的最后阀门,通过再贴现利率宣示货币政策松紧。在我国,再贴现是中央银行根据一定时期货币政策的需要,买入金融机构持有的已贴现票据而投放基础货币的行为。我国再贴现的功能定位与西方国家不完全相同。主要是调控基础货币,为商业银行解决临时资金需求,调整信贷资金投向。再贴现工具的使用具有被动性。
希望你能列为满意答案,以表鼓励。追问

是实体经济方面的影响哦,还有不足呢?谢啦

追答

其中每一个工具的最后所说的就是其不足。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是猛药,就是说此工具运用,对金融机构冲击太大。公开市场中需有几个条件,就是说其局限性。再贴现使用具有被动性,就是其不足。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很好理解。资金收紧则j是对经济进行降温,防止过热。扩大货币供应,则刺激经济发展。

追问

是实体经济方面的影响哦

追答

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是不会对实体经济直接产生影响的。操作的机理是通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能力和投放方向以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比如,调高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则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被压制,银行必然收缩对企业的信贷投放,这个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是显而易见的吗。相反,则表现为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的提升,则有更多的资金投向实体经济。再贴现的功能,就是银行在出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时临时有资金不足的问题,中央银行给予资金融通。当然中央银行有时对再贴现有方向的规定,比如明确哪些产业的票据可以优先办理,哪些行业的票据不予办理,从而发挥引导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
兄弟,希望对你有帮助,别追了,否则我的积分就被扣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