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校普及和推广武术散打,具体建议是什么

武术散打作为中国的国粹,被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所喜爱,你认为怎样才能普及和推广高校武术散打运动,具体建议是什么?

开设体育项目,或者搏击健美操等。
在运动会上开展武术项目比赛。
校庆上有武术表演。
对学生们对武术的看法做问卷调查,普及武术的历史和对身体的好处。
我们大学就是这样子的,当然社团是必不可少的,武术要用到正地方,而不是恃强凌弱。
希望对你有帮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2-18
真人表演,尤其是群打1,一挑多的那种,这样更有视觉冲击力,能够吸引大家的眼球,增加他们对武术的热爱
第2个回答  2012-12-21
具体建议就三点,第一拿钱砸。第二拿钱砸。第三还是拿钱砸。
第3个回答  2012-12-19
我认为首先自己先练好、练精是对一项运动最好的支持,拳沉腿硬胜过千言万语。
第4个回答  2012-12-27
前 言 散打与跆拳道同属东方技击性体育项目,二者在很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但近十多年来二者在发展普及道路上却呈现出两种迥然不同的态势。就我国范围看,跆拳道已是深受中青年以至小学生喜爱的时尚体育项目,开展的十分红火,而散打却仅在体育院校、军警等少数单位部门开展较好,在社会普及程度上远不如跆拳道。
散打作为中国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其独特的魅力,与跆拳道相比无论是在技击性还是文化内涵上都有过之而无不及。但现实开展情况却给我们深深地上了一课:跆拳道项目经过良好的宣传包装得到了极度发展,而散打则由于传播方面的原因仍原地踏步。借鉴跆拳道传播普及方式,将其合理的部分运用到散打上,是我们武术工作者迫切需要做的事情。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以散打与跆拳道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近十年来关于散打与跆拳道技术、战术、传播等方面对比的文章。
1.2.2专家访谈法:咨询、请教过多名武术方面的专家、学者。
1.2.3比较分析法:对散打与跆拳道的技术、战术等进行比较。
2.结果与分析
2.1散打与跆拳道的技术体系差异

2.1.1技术的差异。跆拳道包括腿法和手法,而散打包括手法、腿法和摔法。跆拳道以腿为主,以手为辅,它的理论是:腿的长度和力量是人体中最长最大的,其次才是手。因此跆拳道技术方法中占有主导地位的是腿法,腿法技术占了整个跆拳道运动技术的绝大多数,手法仅为辅助技术,用于协助完成防守和进攻动作。散打的特点是手脚并用,腿似闪电,拳如流星,招法繁多,随机应变,动作迅速,招法上讲究运用拳脚。中用肘膝,近用肩跨,贴身用摔拿等。它包含运用许多方面不同的攻防技巧、技击特点和运动规律。它可以拳打、脚踢、抱摔,手脚并用,动作复杂,技术广泛。
跟西方式的拳击、摔跤一类勇猛快捷,沉重有力,直拳直腿的强攻硬打式的技击对抗运动相比,中国武术散打又讲究起伏跌宕,圆转变化的节奏规律,并且强调以智巧取,顺势借力,“牵动四两拔千斤”。人体重心较低,上虚、下实、中间灵,突出下盘功夫。跟跆拳道这一类与中国武术密切相关的东方类型技术运动相比,它更拥有其自身丰富的特色。
跆拳道手法单一,动作简单,便于裁判判点记分,符合竞赛的简捷要求,也利于准确性与公正性的体现;提倡力量强劲的对踢,正好符合西方体育思想的技击理念——以大开大合的力量及速度取胜,同时这种不太注重防守的对踢也增加了比赛的激烈与紧张,因而也具有较高的观赏性。
散打派生于中国传统整体性技击观念,重整体、重整体各部之间的联系。因此也就增加了技击过程中击打方法的自由灵活度,并可以进行“任意的立体交叉式整体空间攻防,因而显现出技击方法的多样性”。这种技法特征表现在赛场上就呈现出方法多样、攻守灵活、进退有度且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立体式搏击场面。但这种立体式的攻守对运动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没有较高的技战水平及快速的反应能力,这种立体式的、令人眼花缭乱的打斗场面就会大打折扣。同时,运动员多样技法的习练并要求达到一定程度的水平,就势必影响产生较好视觉效果的单一技法的熟练程度。此外,多样的立体式的攻守技法对裁判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武术散打的快速灵巧、擅长取分的技术特征,下好符合东方人历来讲求的重智谋、重谋略、尚巧不尚力的技击原则。这种特点反映到赛场上,就出现攻守平衡,少有倾力一击的场面,这既有利于体育精神的发扬,但也影响了强而有力的刺激效果,尤其是当前的摔法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腿法的运用,加上规则中规定没有清呵护地击中对方将不能得分,使运动员更多地倾向于防守后反击。
跆拳道以腿法为主,无论是防守还是进攻都是腿,不会出现散打中的抱摔场面,因此,在民众中开展起来比较容易,进行教学比赛时只要戴护具就可以进行。而散打,则不行,因为散打中有摔法,非要有专门的场地才能开展,如若不然,练习起来很容易受伤,影响练习效果,限制练习者水平的提高。
2.2战术的差异。跆拳道以腿法为主,手并不参与进攻防守,这样就减少了运动员进攻的顾虑,使运动员大胆的进攻,以攻为守。常见的跆拳道的战术有反击型、进攻型、调动型。散打快速灵巧,擅长取分的技术特征,正好符合东方人历来讲求的重智谋,得谋略,尚巧不尚力的技击原则,踢近打,贴身摔,因为散打的进攻、防守因为有手的参与,而变的复杂,运动员可以用拳进攻,也可以抱摔,一般运动员都不敢大胆的进攻,多数采用防守反击,从而极大的制约了腿发在比赛中的应用,极大的降低了比赛的观赏性,战术比较复杂。
2.3跆拳道与散打在传播包装方面的差异。
2.3.1服饰,跆拳道对服装的强制要求使得练习者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觉得自己是一名运动员,进而产生浓厚的兴趣。服装的白色设计是显得非常精神。特别是需要强调的是跆拳道的腰带不同颜色的服装面感兴趣。学生军训会因为有军训服而兴奋,觉得自己像军人。练习者会因为服装获得他人的目光而自豪。而散打出了比赛的短裤背心外,没有专用的服装,平时训练也是普通的运动服,跟他人无异。在服装上可以这样比喻,跆拳道就像正规军,而散打就像游击队。
2.3.2跆拳道的段位.跆拳道根据练习者的水平分为十级和九段,初学者从十级开始逐渐升至一级,然后在入段,段位越高表明水平也越高,最高段位达九段。从十级到一级是初学者的等级标准,用白、黄、绿、蓝、红等色带表示。进段以后都以黑腰带表示,一段至三段被认为是黑带新手的段位,四段到六段属于高水平的段位,七段到九段是授予那些有很高学识造诣的杰出人物或对跆拳道运动有杰出贡献的人。凡是跆拳道练习者不管水平高低都有段位,练习者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可申请高一级段位,且大众普及初级段位要求不高,只要基本完成规定动作并达到一定的时数便可晋段,这样一来使练习者有了锻炼的标准和目标,增强了广大业余跆拳道练习者的积极性,激励他们不断向更高段位迈进。跆拳道段位,有很大晋升空间,从十级到一级,从一段到九段,可以说参与者有很强的连续目标刺激。
武术尽管也实行段位制,但是只分九段,一二三段属初级段位,授给初学者;四五六属中级段位,对技术水平已有较高要求,全国冠军也只能授六段;七八九段属高段位,只有对武术工作做出突出贡献且理论水平较高的人才能获得。这样的后果就是很多的练习者只能获得三段以下段位,且晋级空间很狭窄。另外,散打晋级段位需要通过实战,无形中增强了难度。最终的结果就是练习者缺乏目标刺激,技术练习处于自生自灭状态。不得不提的是,我国的武术段位制度有名无实,只是在专业体育院校、运动队等进行了实施,而广大的基层武术爱好者并没有任何段位。以众多的师范类院校体育专业武术专选学生为例,大多经过了多年的武术训练,今后也长期从事武术工作,但没任何级别的段位。
2.3.3道具.跆拳道练习用靶由两块盘状大小约3厘米厚的实心海绵压制而成,两块重叠在一起,中间有空隙,只要练习者击中就会产生清脆的声响,练习时能感知自己踢打的效果,即清脆,必然产生一种强烈的成就感,从而提高练习者的兴趣。而散打专用脚靶一般都用实心海棉压制而成为一整块,方形,面积厚度比跆拳道靶大得多,要产生清脆响声的效果是很难的。散打专用手把,用一个圆盘大小的海绵压制而成,当练习者练习击打时,必须发力正确,达到一定的力量才能发出清脆的响声,而,一般的初学者很难达到。当在一开始就给予练习者信心,必然会极大的提高练习者的兴趣。反之,联系者在练习过程中感到淡然无味,难度很大,极大的打击练习者信心,练习积极性。
跆拳道在考核,表演时会采用踢木板,作为视众,非常容易直观的感觉到踢打效果,觉得很了不起,而实事上,所选用的木板均为压制的木板或薄木板,着力上轨道与木板纹理平行,这样很容易折断,“外行看热闹”给一般观众,爱好者感觉就是跆拳道非常了不起,进而自己也想尝试一下。面散打,平常几乎很少用于表演,除了表演赛,这使大多数练习者望而止步。
2.4散打与跆拳道在传播组织方式上呈现出强烈的差异。
前面体育传播途径告诉我们良好的传播组织方式可有效促进传播效果,散打与跆拳道在传播组织方式上呈现出强烈的差异。跆拳道是韩国利用举办奥运会的契机使其成为表演项目,进而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的。而在此之前韩国举国家之力进行跆拳道的宣传,在某种程度上可是说是国家组织传播。在成为正式项目的前前后后,韩国体育工作者为使跆拳道成为世界性项目做了大量的工作,国家出资外派教员、举办相关学术会议等。另外跆拳道利用大众传播的很好,我们经常在电视、电影中看到跆拳道的身影,这无形中推广了跆拳道。
我国散打自身的发展仅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跆拳道已逐渐走向世界,占了先机。同时由于国力的限制,在对外交往与国际传播组织等方面受到擎制,从而在人际传播与组织传播上很难达到较好的效果。另外由于我国社会发达程度不高,过去很难利用大众媒体对散打进行宣传。就是在今天,这种状况仍没得到改变,在电视电影等主流媒体上仍很难看到武术的身影。
2.5散打与奥运会既有项目的冲突。
多少年来武术进入奥运会一直是我们的梦想,但是直到今天这仍然还是一个梦。究竟是什么原因致使武术无缘奥运会?我认为,奥运会的既有项目决定了武术不可能进入奥运会。
武术包括套路、散打和功法运动。就散打而言,无非是拳打脚踢和纠缠在一起,而奥运会中的现有项目拳击与跆拳道是拳打与脚踢的最佳代表,柔道则是纠缠的典型代表。观众要看拳打就去看拳击,要看脚踢就去看跆拳道,这两项的技术动作都比散打中所包含的拳打脚踢要实在。此种情况决定了散打不可能进入奥运会。我们都认为套路是我国特有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魅力十足,但是,它终究是一项体育运动项目,它所包含的技术动作在其他项目上均有上佳表现。如果你认为它高、难、美、新,符合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就必须成为奥运会项目,那可错了,要论高、旋转,比的上体操、滑冰?论美,比的上艺术体操?论难,比的上花样游泳、体操?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现代体育项目以西方体育为主,有深深的工业文明的烙印,奥运会也是西方体育的天下。而武术是我国农业文明的产物,两者有着根本性的文化差异,这也是排除在奥运项目之外的一个重要因素。
终究,武术只是我们的民族项目,其最大的闪光点是其技击性,如果抛弃技击性而去一味走竞技路线,是不可能成为世界性体育项目的。
2.6奥运瘦身计划的实施
过去的十多年里很多专家学者都认识到武术进入奥运会或者成为奥运会的表演项目是武术走向世界的绝佳途径,跆拳道也正是韩国借助举办奥运会的机会成功走向世界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一个体育项目要走向世界必须进入奥运会,只有奥运会这个平台才能有效地宣传一种体育项目。
但不幸的是现代奥运会由于持续的发展规模已经很大,现在举办奥运会对申办城市在经济、交通、建筑等方面提出了苛刻的要求,鉴于此国际奥委会不得不对奥运会进行瘦身。正是因为这个因素,武术进入奥运会就被拖了下来。很多人都认为2008中国举办奥运会是武术成为奥运会的良机,但是去年的奥委会决定也让愿望成为泡影:2008奥运会期间举办单独的武术比赛,既非正式项目,也非表演项目,以后的奥运会中是否存在仍是未知。相比于武术,跆拳道的国际道路要平坦的多。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经过改造的跆拳道以实现竞技目标作为技术的发展方向。手法简明实用、腿法凌厉而华丽,表现出独特的个性且更易与竞赛相融合。武术散打脱胎于中国传统技击术,在不断的发展地程中,大胆借鉴了各国搏击术的有益成分,使合后的武术散打具有更高的起点和典型的东方文化特征。但从技术方法上还没有形成突出个性特征的技法,摔法虽为武术散打所独有,但目前的摔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他技法运用,且容易出现抱缠的场面,降低了精彩程度。
3.1.2跆拳道相对来讲,便于防御也便于进攻招式的尽情展现,较好解决了真实与安全的矛盾关系,符合竞技的游戏性特征。武术散打的多点接触,接近实战的特征,展现出东方高深的格斗理念,也有不失精彩的场面,但赛场的综合效果欠佳。
3.1.3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跆拳道走的是一条大众化的传播道路,利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方式,进入奥运会更进一步推广了跆拳道。而散打在这方面没有很好利用影响传播的因素,仍停留在原始的传播方法上。武术(包括散打)项目与现有奥运技击项目的冲突以及奥运瘦身计划的实施进一步阻碍其成为一项真正的全球性项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