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如题所述

【导语】 2006年1月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成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部署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动员大会,是我国科技发展的新里程碑。以《规划纲要》和其配套政策及实施细则的相继颁布实施为标志,“建设创新性国家”从战略思想、战略决策到指导方针、政策部署均已形成相对完整的体系,也标志着我国科技发展战略体系基本形成。
一、 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和新科技革命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创新活动日趋全球化,正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发达国家产业的知识含量日益增加,知识资源正在成为主要的财富源泉。
在过去的20多年间,我国保持了年平均9.4%的高速增长,国情决定在今后的15-20年间还必须保持较快发展。然而,受资源、能源、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我国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附加值”的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加快转变。因此,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来支撑、引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加快经纪机构调整的中心环节,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要素驱动的粗放型转向创新驱动的集约型,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战略思想。
与此同时,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21世纪,科技竞争的焦点在不断前移,原始创新、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的作用日益突出,原始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国家间科技竞争的核心,成为决定国际产业分工地位和全球经济格局的关键因素。
相关研究报告显示,2004年在科技创新能力方面,中国在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92%的49个主要国家中仅排名第24位。此外,目前全世界86%的研发投入、90%以上的发明专利多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中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39%,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仅有万分知识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我国发明专利总量只占世界发明专利总量的1.8%,我国在美国获得的发明专利授权仅占非美国人授权发明专利的0.2%,在制造技术领域,我国的专利发明数量只有美国和日本的1/30,韩国的1/40。在此复杂背景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中国科技发展的紧迫要求,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紧迫要求。 二、 实施《规划纲要》,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
2006年1月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成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部署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动员大会,是我国科技发展的新里程碑。以《规划纲要》和其配套政策及实施细则的相继颁布实施为标志,“建设创新性国家”从战略思想、战略决策到指导方针、政策部署均已形成相对完整的体系,也标志着我国科技发展战略体系基本形成。
《规划纲要》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奋斗目标,在认真分析国内外科技经济发展形势、特点和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15年中国科技发展的指导方针、战略目标、重点任务以及重要的政策措施。
“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这16字指导方针是我国半个多实际科技事业发展实践的概括总结,是面向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抉择。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跨越,就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支撑发展,就是从现实的紧迫需求出发,着力突破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支撑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引领未来,就是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兴产业,引领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
《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中国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21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
要努力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本指标,即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本国人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和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均进入世界前五位。
为切实有效实现上述目标,纲要做出四大战略部署。一是立足于中国国情和需求,确定11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从中选择任务明确、有可能在近期获得技术突破的68项优先主题进行重点安排。二是实施16项重大专项,实现跨越式发展,填补空白。三是重点安排8个技术领域的27项前沿技术,18个基础科学问题,并提出实施4个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四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政策措施,支持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加强建设创新人才队伍,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等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为中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提供可靠保障。
三、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
建设创新型国家,既是我国在21世纪之初就开始的重大战略选择,也是我国必须加快推进和实施的巨大系统工程。为了全面实施以规划纲要为主要内容体系的科技发展战略,各部门、各地区积极行动,采取实际措施,相继制定和出台配套政策和具体办法。
国务院2006年2月26日发布了《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在科技投入、税收激励、金融支持、政府采购、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教育与科普、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统筹协调等10个方面提出了60条相关政策。科技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部门分工合作,研究制定99条《配套政策》实施细则。截至2008年,大部分实施细则已经形成政策文件,其中70项政策细则已经发布实施。
为落实好中长期科技规划,《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和《国家“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相继颁布实施。
《国家“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确立了未来5年我国科技发展和自主创新的战略重点,明确提出,“十二五”国家综合创新能力世界排名将由目前第21位上升至前18位,科技进步贡献率力争达到55%,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针对当前科技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规划》从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两方面提出了措施。一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和知识创新工程,加强科技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创新产学研结合机制,推进科技计划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改革,深化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改革等。二是强化科技政策制定和落实,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强化政府对科技创新活动的服务和对科技创新需求的引导,优化全社会创新环境。
2011年以来,科技部相继出台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管理办法》、《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办法》、《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科技部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完善科技计划管理体系,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家科技计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5-27
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是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不断引发人类生产和生活领域的重大变革,并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个方面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具体来说,科学技术作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科学技术可以提高国家的生产力水平。科技的进步和创新可以带来新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因此,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
第二,科学技术可以推动经济发展。科技的进步和创新可以带来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从而开拓新的市场和产业领域。因此,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第三,科学技术可以增强国家的军事实力。科技的进步和创新可以带来新的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从而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和战斗力。因此,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水平。
第四,科学技术可以促进社会文化进步。科技的进步和创新可以带来新的文化产品和传播方式,扩大人们的社会联系和文化交流范围。因此,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水平。
综上所述,科学技术作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军事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不断提高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以推动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
第2个回答  2012-12-16
科学技术不仅推动经济发展,而且是先进文化的基石,在精神生活层面上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将发展和更新人类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思维与生活方式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12-17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迅速提高生产力水平缩小国家间差距必要手段,是深化改革中投资型向效率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依托,科学技术的创新能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