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合群有哪些表现

如题所述

孩子不合群的表现:

1、语言语及认识方面异常:表现为2岁以后不爱讲话,不爱与其他人接近、交往,对别人的呼喊没有反应,也不跟人打招呼。针对这种表现,家长应引导孩子多与小朋友一起学习和玩耍,培养孩子与集体相处的能力。

2、社会交往能力和行为异常:表现为对亲友无亲近感,缺乏社会交往方面的兴趣和反应,不爱与伙伴一起玩耍。为纠正这一行为,父母平时要经常在适当场合,培养孩子多发言,让孩子为客人唱唱儿歌,跳跳舞等节目,为孩子广泛地接触各种人创造条件。

3、不关心别人:心理学家认为儿童个性的发展和社会化过程的实现,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让孩子学会关心别人,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体验人和人之间的正常关系,有利于良好个性的形成,有利于克服孤僻性情。

扩展资料:

孩子不合群的原因:

1、家庭因素:孩子不合群有可能是家庭因素引起的,父母要正确的引导孩子,并且要树立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平时要多鼓励孩子与人交流沟通,避免孩子太过孤立,否则会引起孩子不合群的情况,同时也会导致孩子过分内向。

2、心理因素:孩子不合群主要是由于孩子对陌生环境及陌生人不了解时,无法判断是否安全,心理因素的存在会引起孩子不合群,这种情况主要是孩子对自我保护的体现,当孩子对周围环境及周围的人有所认识后,可以有效改善不合群的情况。

3、父母的原因:孩子不合群很可能是受父母的影响,父母平时不合群那么孩子也会出现不合群的情况,父母平时要多与孩子做些亲子游戏,并且要正确的引导孩子,父母需要以身作则,这样才可以有效改善孩子不合群的现象。

参考资料来源:

凤凰网-专家支招:孩子不合群性格孤僻怎么办

人民网-你家孩子不合群了吗 几个妙招轻松搞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7

小孩子不合群的原因有很多,首先作为父母我们需要问清楚自己几个问题,孩子真的是不合群,还是我们自己给他贴的标签?孩子不合群有没有我们的自己的因素,比如父母本身就是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与人交往的人,自己都没有的,凭什么来要求孩子呢?我们能接受孩子不合群这件事吗,能接受孩子就是这样的人吗,这个对他今后的人生会有什么影响,我们为什么会觉得这是一个问题呢?

当我们想清楚这几个问题,我想不需要知道原因,我们自己也能想通很多。我的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我一直认为他是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不太合群。比如出去不叫人,就喜欢在家玩,在家里的时候话很多,可是一到陌生的环境就几乎不说话。在游乐场,就喜欢自己一个人玩,从来不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之前我也会有点担心,害怕他上幼儿园不合群会被人欺负或者不适应。

当我看到,我之所以这么在意这个事情的原因是,我跟老公本身都是性格相对内向的人,不太善于表达自己心里的想法,因此会活的比较累,我希望我的孩子不要像我们一样,希望他是一个活泼开朗的人,活的轻松一些。我告诉自己,孩子有他自己的人生,我不能把我的期望强加到他身上,我要接纳他本来的样子,同时给他时间,适当的引导,等待他慢慢开花。事实证明,我之前是给孩子贴上了不合群的标签,是我自己内心的焦虑,放大了这个问题。孩子上幼儿园之后,每天放学路上他都会跟我说他今天又交了新朋友,很喜欢上幼儿园,在路上遇见同班的小朋友,会主动打招呼。

当然孩子不合群的原因,排除孩子本身性格的因素,还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如果孩子一直都不合群,并且有特殊行为,我们需要带孩子去正规医疗机构排除自闭症的可能性。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有一些孩子天生敏感度比较高,我们能做的就是接纳、并给孩子足够的陪伴和支持,给他时间,让他按照自己的节奏来,有时候我们着急去推动,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如果是家庭环境的影响,那我们就需要去改变自己的行为。比如有的家庭,父母工作忙,很少陪伴孩子,就把孩子托给老人带。老人不带孩子出门,就在自己家玩,或者对孩子过分保护和溺爱,让孩子过度依赖大人,这些都会导致孩子不合群。父母是孩子的最佳养育人,我们要尽可能抽时间陪伴孩子,并且带孩子多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我相信孩子也会慢慢变化的。

第2个回答  2017-12-04
孩子不合群地表现一般有说话少、胆量小、自卑等。
心理学中所讲的“不合群”是指儿童在与同龄人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孤独、寂寞或懒于交际的一种特殊心态。孩子如果总是不合群,就会因为缺乏与同伴的交往,而产生孤独、执拗、任性等不良心理,这对智力发展和情感健康都很不利。因此,引导孩子喜欢交往、顺利交往,使他们愿意参加群体活动,是家长和老师的责任。
解决方法具体有:
1、给孩子交朋友的机会。大部分时间孩子确实是和爸妈一起,如果爸妈们把孩子的时间占用的太多,那么孩子们就会没时间交朋友。所以爸妈要大度些,把孩子的宝贵时间奉献给宝宝们的朋友。一般来说,隔壁邻居,游乐场,动物园都会有好多小朋友,这个时候爸妈就该抓紧时间,让孩子多和同伴玩。
2、来个派对。在派对上,有吃的喝的玩的乐的,所以通过派对的方式让孩子们交朋友。这样孩子们在打闹中很快就会打成一片。当然派对的形式要以孩子为重,不要开成人的派对影响孩子。派对要想精彩,那么首先要做好策划,而且派对最好要搞得有声有色,不然孩子们下次可就不喜欢开派对了。派对中必须要有孩子喜欢玩的游戏,要让孩子玩的尽兴。
3、多带孩子外出。如果爸妈经常把孩子关在家里,这样孩子们在闭塞的地方就会产生拒绝交朋友的想法。所以平时爸妈要记得带宝宝多出去转转,让宝贝们多看看外边同龄的‘美女’和‘帅哥’。
4、少让孩子看电视。孩子们喜欢整天围着电视转,电视里的‘好羊羊和灰太狼以及熊出没’确实是好看。但是孩子们天天呆在家里看电视,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去和小伙伴联系呢?所以电视要少让孩子看,不仅伤害孩子的眼睛,还伤害孩子们和朋友联络感情。
5、教孩子交友原则。要想孩子合群,那么就必须要让孩子明白一些交友原则。比如要尊重朋友,要体谅朋友,要设身处地的为朋友考虑。孩子们明白了交友原则,自然就让交友更加容易了。
其实,孩子们合群不合群不是天生的。如果孩子害羞,需要爸妈为孩子打开一扇门——创造交朋友的机会。孩子们见到了交友的机会,他们自然会行动起来,朋友也会越来越多。
第3个回答  2020-09-17

孩子不合群原因有多种。

可能是孩子性格内向,那他就会表现得比较安静,胆小,很难适应新事物,比如成人给他新的玩具或者图书,他表现的没有兴趣,其他小朋友主动跟她打招呼,她也是无限,其实这些毫无兴趣和视而不见,并不是他们的真实想法,而是性格内向所造成的。

还有可能是受到周围生活环境的影响,比如有的孩子因为父母离异了,或者病故了,生活在单亲家庭,缺少应该有的家庭温暖,所以性格孤僻,对周围事物冷漠,这也是一种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还有也有可能是家庭教育不行,父母成天板着面孔对待孩子,压抑了孩子的情绪,一点小事经常严厉斥责孩子,使得孩子对父母望而生畏,心情处于紧张的状态,导致孩子更加不愿意说话。

还有一种可能是孩子是慢热型的,一开始对于陌生朋友、陌生环境融入不进去,这就要求我们父母要有耐心,帮助孩子和小伙伴熟悉起来,这样慢慢地就会融入群体中去。

其实孩子从三四岁以后就有了与小伙伴相处的愿望,这个时候孩子与家庭成员的交往需求就会扩大到周围的环境,和更多的小朋友交往。

其实孩子是不是合群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教育逐步养成的,所以为了使得孩子成人以后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就需要从孩提时代注意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尽量多的提供孩子与外界接触的机会。

第4个回答  2019-05-19
不合群的孩子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表现为沉默寡言、孤僻、害怕陌生人;另一类表现为爱哭闹、爱捣乱、爱逞能、爱惹是生非。谭校长说,导致孩子不合群的原因有很多,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

过分溺爱是当前家庭教育最常见的弊病。不少家长将孩子当成“小皇帝”、“小公主”,这容易让孩子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服从别人。这些孩子进入小学后,就不愿服从同学的意愿,一旦有同学与其意愿相违背,心理就会受不了。家长溺爱孩子,还体现在过分保护和关心孩子上,他们不让孩子与其他“坏孩子”来往,事事代为安排,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往往或是急躁、自我控制能力差,或是胆小、懦弱,不受同伴欢迎。 另一方面,家长过度赏识也会导致孩子不合群。谭校长说:“现在一些家长特别注重夸奖自己的孩子,有时候夸奖过度,一些自尊心较强的孩子就会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他们看不起别的小朋友,时间久了,便很难融入同学之间,即便勉强在一起,也常常是不欢而散。”
父母过于严肃也是导致孩子不合群的原因。一些初为父母者,由于缺乏教育孩子的经验,望子成龙之心过于急切,常常出现管教过严的情形。这些父母很少以和蔼、友善的态度接近孩子,孩子也就很难学会用友善的态度去对待别人,博得他人的喜欢。怎样帮助孩子合群孩子不合群,入学以后就难以适应学校生活。时间长了,孩子还会养成孤僻、软弱怕事、沉默寡言的性格,或形成做事追求完美、钻“牛角尖”的个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