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产业一体化

如题所述

                  

  一、关于产业

  产业是指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经济活动的集合或系统。

  在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中,产业主要指经济社会的物质生产部门,一般而言,每个部门都专门生产和制造某种独立的产品,某种意义上每个部门也就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产业部门,如"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等。由此可见,"产业"作为经济学概念,其内含与外延的复杂性。


  二、关于一体化

  一体化是指多个原来相互独立的主权实体通过某种方式逐步在同一体系下彼此包容,相互合作。一体化过程既涉及国家间经济,也涉及政治、法律和文化,或整个社会的融合,是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的一种全面互动过程。由于它涉及的主权实体间的相互融合,并最终成为一个在世界上具有主体资格的单一实体,因而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国家间合作,涉及的也不仅仅是一般的国家间政治或经济关系。

  一体化战略是指企业有目的的将互相联系密切的经营活动纳入企业体系之中,组成一个统一经济实体的控制和支配过程。

                

  一体化战略就是将独立的若干部分加在一起或者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的战略。其基本形式有纵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即向产业链的上下游发展,可分为向产品的深度或业务的下游发展的前向一体化和向上游方向发展的后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即通过联合或合并获得同行竞争企业的所有权或控制权。

  一体化战略有利于提高经营效率,实现规模经济,提升控制力或获得某种程度的垄断。但也存在脱离行业困难、管理复杂、可能产生能力不平衡,不利于技术和产品研发风险。

  一体化战略是由若干关联单位组合在一起形成的经营联合体,主要包括垂直一体化(生产企业同供应商、销售商串联)、前向一体化(生产企业同销售商联合)、后向一体化(生产商同原料供应商联合)、横向一体化(同行业企业之间的联合)。

                    

  1、纵向一体化

  纵向一体化也称为垂直一体化,是指生产或经营过程相互衔接、紧密联系的企业之间实现一体化,按物质流动的方向又可以划分为前向一体化和后向一体化。

  2、横向一体化

  横向一体化也称为水平一体化,是指与处于相同行业、生产同类产品或工艺相近的企业实现联合,实质是资本在同一产业和部门内的集中,目的是实现扩大规模、降低产品成本、巩固市场地位。

  3、混合一体化

  混合一体化指处于不同产业部门、不同市场且相互之间没有特别的生产技术联系的企业之间的联合。

  三、关于产业一体化

  1、城乡产业一体化的定义

  城乡产业一体化的关键是“一体化”,就是指多个原来独立的城乡产业通过一定方式结合为一个单一的“整体”的“过程”。这里第一是产业化要求成为“一体化”,或者一体化发展,要求“整体”一起发展,“整体”协调发展,也就是共兴共荣,“共赢”局面。这一点必须明确,不是借此兴彼,更不是借此抑彼。

               

       å†å°±æ˜¯ï¼ŒåŸŽä¹¡äº§ä¸šä¸€ä½“化,也是一个新的思路,发展也要遵循规律,肯定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心理准备,要不懈努力,要克服困难,既有干劲,又有韧劲。

  2、促进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是产业链有效整合,通过确立产业链环节中的某个主导企业通过调整、优化相关企业关系使其协同行动,提高整个产业链的运作效能,最终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过程。产业链整合发展具有降低成本、创新技术、开拓市场、扩张规模、提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的强大竞争优势,同时它还是发展区域经济、促进产业转型的重要形式。

              

  产业一体化已经被确定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体内容。为理顺产业发展链条,推动产业有序转移承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三地的产业定位和方向现已明确:北京将主要发挥科技创新中心作用,天津优化发展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业,河北积极承接首都产业功能转移和京津科技成果转化。京津冀产业一体化提速三地产业定位和方向现明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26

一体化战略是指企业充分利用自己在产品、技术、市场上的优势,根据物资流动的方向,使企业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一种战略。

第2个回答  2012-12-08
可以向下面的规划学习下
(1)大力推进三次产业联动发展
战略性产业主要以“园区合作+城际分工”为主要原则,实现主导整个沿黄城市带发展的功能;支撑性产业以“支撑服务+扩大发展”为主要原则,实现与战略性产业合理匹配;而基础农业主要在“特色产品+农工贸一体”上做足文章,促进基础农业产业化。
(2)全力打造四条城际产业链 在产业一体化指引中,重点依托园区、城市,重点打造四条城际产业链。即灵武—吴忠—青铜峡的能源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产业链,石嘴山—平罗—贺兰的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产业链,中卫—中宁—青铜峡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链,银川—吴忠—青铜峡高新技术产业链,以此推动各产业一体化发展落实到园区与城市层面上。在四链基础上,分功能、分产业发展各个城市。
银川市—“高端制造,服务中心”: 大力发展具有资源优势和区域特色的能源化工、新材料、机械装备制造业、清真食品与奶产业、羊绒与以发酵和生物制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将银川打造成为装备制造业高端发展、农副产品加工附加值高、商贸物流服务功能齐全以及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城市。
吴忠青铜峡—“三三鼎立,凸显特色”:重点发展煤炭,新材料与清真牛羊肉、乳制品深加工产品及穆斯林用品制造三大产业。加快太阳山能源新材料基地的发展,加快煤炭、煤化工产业项目上马;青铜峡新材料产业基地重点发展铝镁、炭基材料,成为全国重要的新材料生产基地;吴忠金积园应加快农副食品与生物制药产业发展,重点构建园区内部循环产业链。
石嘴山市—“3旧4新1中心”: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稳步发展煤炭电力工业、钢铁工业和机械制造三大传统产业;提升新能源、碳基和金属等新材料、精细化工、电子制造(新型电子元器件)四大新型产业。利用丰富的风能光能资源,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发电产业,促进能源产业转型。利用循环经济试点城市的地位发展环保技术产业,推进环保产业的市场化。
中卫中宁—“二三并重,促旧换新”:发展以农副产品加工为根本,以造纸、冶金化工、建材、机械制造、能源化工为支柱的产业体系,着力培育优势骨干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强对造纸、冶金化工、建材等传统高能耗、搞污染企业的治理,对不达标的企业强制关闭,通过高新技术改造,大力发展清洁型制造业。发展保险、市场开发、商品广告、物流等与农业生产、物流等与农业品种拓展和产业化有着较大联系的服务产业。
(3)有效整合产业基地/园区 明确园区功能定位,引导产业合理发展
重点推进各市县农业产业化基地和龙头工业园区建设,围绕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产业,形成多级工业园区。以这些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整合并联合周边若干有条件的开发区和重点工业园,建成一批有特色的产业集群。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5-06
《中国农业一体化管理系统》
研究人:冯贵文16619922630

项目核心功能
1、打造:农业一体化管理平台
说明:专业协助中国政府从顶层设计高度,对境内各个县级区域农业的生产、加工、流通、监管、市场结构和形态调整等需求,通过一套系统,全面实现数字化、平台化、可视化、智能化、系统化、集约化目标的农业管理平台(工具)。
2、打造:农业产业结构宏观调控数据可视化指挥决策系统
说明:中国政府使用该系统,可从宏观管理高度,对全国所有县级区域“向市场输出农产品”的功能进行对比和指导,最大限度降低不同县域之间,在农产品的生产和输出功能方面无序性的竞争程度,从根源上解决中国农产品市场经常出现的区域性、品类性、周期性的滞销现象,从而实现整体性提升中国农业产业价值的效果。
3、打造:农产品区域性品牌标准化建设系统
说明:为全国所有县级以上区域,打造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需求,提供一套统一的运营系统和执行标准。有效解决各个县级以上政府,在区域性品牌建设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重复性问题,为政府节约大量品牌建设成本的同时,快速构建由功能清晰的县域品牌所组成的“中国区域”品牌结构。
4、建立:农产品市场需求甄选机制
说明:在区域性品牌标准化建设系统的支持下,各个区域清晰的品牌功能定位,将为市场(消费群体)对不同区域农产品的消费需求,提供一个以区域品牌为辨识渠道的购买和消费路径。消费群体通过区域品牌购买和消费不同区域农产品的过程,本质上是市场对不同区域农产品供应功能的选择和定位过程。地方政府根据市场对本区域农产品生产和输出功能的甄选结果,可对本辖区农业生产、种养殖结构的管理,形成针对(市场需求)性指导和调整的长效管理机制。
5、建立:县域农产品精准物流体系
说明:以县域为单位的农产品区域性品牌标准化建设方式,可对中国境内各县域农产品的流通数据具有(分区、分类、分量、分时)的系统性采集功能,相关管理部门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可建立高效的县域农产品精准物流体系,从源头上降低中国农产品的流通成本,间接增加农民和农企的收益。
6、引导: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发展
说明:在以区域性品牌为抓手的市场需求甄选机制支持下,不同区域的农业(第一)产业在生产品类、生产规模、生产数量及生产周期将以数字化方式呈现。围绕不同区域的第一产业发展需求,相关管理部门可对农资、农机、农技以及加工、物流等第二产业的企业,在建设区域、项目类型、建设规模、建设时间等方面,进行针对性设计和规划,最大限度避免重复建设、低效或无效投资的情况产生,充分利用市场规律,来增强和巩固中国的经济发展动力。
7、从源头上解决中国大多数“三农”问题
说明:以区域性品牌标准化建设系统为基础,把中国境内,片面性存在的农民与农民、农民与农企、农民与产区、农企与农企、农企与产区、产区与产区之间,无序性竞争的产业发展状态,提升到以区域为单位的有序竞争高度上。通过品牌拔高产业价值、降低竞争程度的方式,实现帮助农民、农企增收目的。农民、农企收益得到提升,即可从源头上解决农民贫困、土地流失、撂荒、农业人口外流、空心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乡村文化断层、过度使用化肥、农药、激素等问题,进而获得土壤修复、优化农产品质量、缓解国家管理压力、降低管理成本、精简管理机构等重要作用和价值。
8、推动农业:品牌化引领规模化,规模化支撑现代化和产业化
说明:在“市场需求甄选机制”引导下,地方政府根据本区域品牌在市场中的功能定位,对本区域“符合市场需求”的产业进行规模化发展。只有在符合市场需求,以及具有一定产业规模的双重条件下,才能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有效的实施基础,和为相关产业链的构建,提供产业资源供应基础。
第4个回答  2020-03-03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