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初二历史

1.材料一 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
材料二 社员苦干两年,生产发展了,产量一年比一年提高,社员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加,生活也一年比一年改善。组织起来的优越性显示出来了。
材料三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责任明确,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丰收。农民高兴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请回答:(1)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农村生产状况?
(2)材料一中,农民积极性高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对我过社会主义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阅读材料二,如果农民不组织起来,有哪些弊端?
(4)材料三反映了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态度怎么样?为什么?
(5)综合三则材料,你会发现同样在农村,不同时期实行不用的制度,却去得了相同的效果,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1、改革开放以后
2、主要原因:废除了一大二公的公社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为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3、分散经营,效率低下。
4、欢迎态度。因为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5、启发:农业政策的制定必须符合农村实际,不能超越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 农业政策必须为老百姓切身利益着想,才能真正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4-12
材料一发生在52年末土改完成后;二发生在三大改造时期;三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第三题:因为当时的农民很贫穷,缺乏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所以农业生产很难得到提高
支持;因为这样农民真正拥有自己的土地,可以积攒下属于自己的财产。
这说明社会在发展,社会的制度也应该与时俱进,只有发展才不会被淘汰.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