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概念是什么?

如题所述

正在接受教育的人群

一、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1.从教师层面来说,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教育者、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对象和客体,是被教育者、被组织者、被引导着。

2.从学生自身特点层面来说,学生具有可塑性、依赖性和向师性。

(1)学生具有可塑性。学生的身心发展处于形成期和发展期,各方面尚未成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学生的身心发展是可以塑造、可以改变的。如“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体现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可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

(2)学生具有依赖性。学生多属于未成年人,身心发展不够成熟,独立性、自主性等相对来说较差,所以学生的身心发展方面需要依赖家庭、学校、社会等。如学生在家会比较依赖父母,在学校会比较依赖老师和同学等。

(3)学生具有向师性。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后,会较多的去亲近、信任、尊敬、模仿甚至崇拜教师,教师的言行举止等各方面,都会成为学生模仿学习的对象。如学生经常在遇到问题时会以教师为楷模作为参照去解决问题。

二、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1.依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学生具有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会按照一定的要求和参照对自我进行教育和发展。

(2)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可以进行自我教育,学生也具有一定的素质。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也会从自我素质和特点出发,进行自我教育和发展。

2.学生主观能动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1)自觉性,又称为主动性。自觉性指的是学生能根据一定的目标和要求,或是在一定情景的激发下,自愿地、自觉地、主动地、采取相应的态度或行动。这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基本表现。如小明回家后,在没有任何人催的前提下,自觉主动地去自己的房间完成作业。

(2)独立性,又称为自主性。独立性指的是在自觉性的基础之上,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确定或选择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特点和条件的目标和行动方式,并在实现目标的行动的过程中自我监督和调控。如,小明在写完作业后,发现自己当天的某块知识点掌握的不够扎实,于是自行给自己找了一部分练习题进行再次巩固。

(3)创造性。创造性指的是学生在自觉性和独立性的基础之上,具有超越意识和观念,对于知识内容、权威观念等能进行创造性地审视和批判地接受,并有所创新。如学生能去超越课本、超越老师、超越权威等。这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如小明把今天的学习任务完成后,对于某些知识观点提出了质疑,并写出了自己对于该知识点的比较全面的新的见解。

三、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学生处于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身心发展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可能性。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1.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学生具有和成人不同的身心发展特征。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教师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2.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发展过程中的人,身心发展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信任学生,给予学生一定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

3.学生有发展的需要。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各方面发展的需要,教师要满足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需要,绝不能打压或者压抑学生的发展需要。如教师要尽力满足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创新和实践的需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5-19
在学校接受学习教育的人。接受他人的教导并帮助传播和实行的人。古代一种自我谦虚的称呼,多用于晚辈对于长辈请教或学习或尊师等行为。就是学习他人东西的人。受教育者并且拥有学籍的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