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秉坤(熊秉坤熊永铸)人物介绍

如题所述


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熊秉坤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熊秉坤熊永铸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
武昌起义第一枪谁打的
一、武昌起义第一枪谁打的
熊秉坤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时,熊秉坤亲率新军工程第八营首先发难,打响了第一枪。随后又率敢死队攻占清廷督署;在阳夏战斗中,誓死保卫新生政权。史学家称他是一位忠贞不渝的共和卫士,武昌起义第一枪的制造者,武昌起义的组织发动者,新生政权的英勇捍卫者,高风亮节的民主革命勇士而湖北的父老乡亲们则口口相传,亲切地称他为:我们的辛亥首义元勋“熊一枪”。
武昌起义在中国的革命时期,对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11年10月湖北武昌发生了兵变。同时也是推翻清朝统治的第一枪,辛亥革命是民主开端的一切源头,对于这场武昌起义,也是逐步将清朝推向灭亡的开始。并且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二、武昌起义第一枪介绍
武昌起义,又称辛亥首义、武汉首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
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以文学社和共进会为主的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在1911年(清宣统三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武昌起义。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并建立起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是亚洲和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开端,在中国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武昌起义军事总指挥为蒋翊武,参谋长为孙武,总理为刘公。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号召各省民众起义响应辛亥革命。武汉辛亥革命军政府旧址现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三、武昌起义的影响
引领革命
革命军攻克总督府,占领武昌,消灭清军大批有生力量,在中国腹心地区打开一个缺口,成为对清王朝发动总攻击的突破口,并在全国燃起燎原烈火。
武昌起义胜利后的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退位,清朝灭亡。结束了二百多年清王朝封建统治和二千多年封建帝制。
初创法治
武昌起义产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近代意义的宪法草案《鄂州约法》。11月初,宋教仁、居正、刘公、孙武、张知本等商议,认为仅有政府组织法还不够,尚需有一个根本法类型的法规。众人推宋教仁起草。宋教仁早年喜爱研习法律,曾入日本东京法政大学研究各国宪法和政治制度,对西方三权分立制度十分赞赏。
因而他为鄂军政府草拟的约法(定名为《中华民国鄂州临时约法》,简称《鄂州约法》),是一个三权分立的法律,共7章60条。规定“鄂州政府以都督及其任命之政务委员与议会、法司构成之”。行政权由“都督及其任命之政务委员”行使,立法权属“议会”,司法权则归“法司”。
《鄂州约法》对这三方面职权均有明确的划分。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采用三权分立原则的政权根本法。它首次正式规定人民依法享有民主权利,享有“自由保有财产”和“自由营业”的权利。取得政权的中国资产阶级在这里以法律形式宣告自己的胜利并维护既得的成果。
开启共和
武昌起义吹响了共和国诞生的号角。武昌起义创建了湖北军政府,成为共和政权的雏型,并引发各省响应。不到两个月就诞生了中华民国,建立了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取得辛亥革命的重大胜利。
武昌起义即狭义的辛亥革命,同时又是广义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后期腐败的统治,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前后的系列事件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影响。
;
熊秉坤的人物介绍
熊秉坤(1885—1969),原名祥元,又名炎炳,字载乾。江夏修元乡熊家湾人,后迁石嘴袁家河楠木庙村。早年因父亲早死,家道中落,读书不成,乃入商店当学徒;曾在武昌平湖门一带码头做搬运工。后入湖北新军第八镇工程第八营当兵,升正目;1909年加入革命团体日知会。宣统三年(1911年)春,加入共进会,继雷振声之后担任共进会工程第八营营代表。至起义前夕,在营中发展会员200余人,任工程营革命军大队长。1911年9月24日,共进会、文学社召开联合大会,制定起义方案,采纳其建议,决定由工程营负责占领该营防地楚望台军械库。10月10日,工程营革命同志面对孙武受伤,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三烈士就义,起义计划暴露的严峻局面,议决率先发动起义。程正瀛首先开枪打死值班排长陶启胜,后击毙前来弹压的黄坤荣、张文涛,全营振动,枪声四起。熊立即以该营代表和革命军大队长身份首先率部发难,“下楼吹哨笛集合队伍”,随即对空连放3枪,首先率部占领楚望台军械库。进攻督署战斗开始后,熊组成敢死队40人攻破督署东辕门。督署下,武昌光复。阳夏战役爆发,任民军第五协统领,先后在汉口刘家庙、大智门、跑马场一带与清军激战。
次年1月湖北军政府整编各部,第五协编入第三镇,移驻云梦一带;3月,改协为旅,任第五旅旅长;10月,北京政府授熊以陆军少将衔,1913年补授勋五位。因反对黎元洪与袁世凯勾结,受黎通缉,乃弃职逃至赣、宁、沪等地。旋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遭黎元洪悬赏通缉和缺席审判,远走日本。1914年参加中华革命党,同年秋回鄂,被孙中山委为讨袁鄂军司令。后追随孙中山参加护法运动,任广州大元帅府参军。中国国民党成立,任军事委员会委员。1928年4月,任湖北省政府委员,并受聘为湖北革命博物馆筹备委员会委员,1930年一度兼任武昌市长。1931年调任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1946年退役。
武汉解放前夕,参与维持地方治安,为武汉市临时救济委员会公安组负责人之一。新中国建立后,历任湖北省政协常务委员、湖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参事室参事、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孙中山90诞辰全国纪念大会筹备委员。1961年,曾同温楚珩、李白贞3人代表湖北辛亥老人到北京参加辛亥革命50周年纪念大会。1969年5月31日逝世后葬于武昌九峰山。著有《辛亥首义工程营发难概述》等。
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的人是谁?
中国武昌起义打响第一枪的人,就是被孙中山先生多次肯定的熊秉坤。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上海某报撰写国庆贺词说:“今日何日,此非我革命同志熊秉坤以一枪发难之日乎?”此即“熊一枪”的由来。
1911年9月24日,共进会和文学社召开的联合大会通过了武昌起义的计划。熊秉坤当时是工程八营的负责人。他建议由工程营负责占领楚望台军械库的任务,因为该处是2程八营的防地。起义前,熊秉坤作了积极准备。
10月10日,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三烈士就义。熊秉坤悲痛之余,决定先夺取军械库,他对同志们说:“党人名册已落清吏手中,势必按名逮捕。反也死,不反也死,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死里求生。”大家表示赞同。决定晚7时发难。余兆龙着战时装束,抱枪躺在床上假寝,排长见状责骂,引起扭打,随即营房一片混乱熊秉坤闻声前往,见时机紧迫,即对空鸣枪,示信发难。接着,熊秉坤吹哨集合队伍,迅速占领了楚望台军械库,又组织敢死队攻克湖广总督署。由此揭开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序幕,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
熊秉坤在武昌起义后任第5旅旅长。他于1913年在南京参加讨袁失败,流亡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护法运动期间,他在广州大元帅府任参军,1927年参加北伐,后长期任国民党政府参军。
熊秉坤于1946年退职,建国后,历任湖北省政协常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等职。
熊秉坤参与的历史事件是啥
熊秉坤(1885-1969),字载乾,原名祥元,又名忠炳。湖北江夏人,早年经商。后投鄂军第八镇第八营当兵,加入“共进会”,任该营总代表,秘密发展会员200余人。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率工程兵首先发难,占领楚望台军械库,卓著功勋,有“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熊秉坤”之誉。武昌起义后,任第五协统领,参加武汉保卫战。1913年“二次革命”时,在南京参加讨袁后,流亡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护法运动”中任广州大元帅府参军。后曾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解放后,历任湖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省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委员等职。1969年,熊秉坤病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