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化验单各项解读

如题所述


血常规化验单怎么看血常规化验单解读
医院里的化验单总是很让人头疼,一排排的英文缩写字母和数字在平常人眼里就像天书一般。我整理了血常规化验单解读,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血常规化验单解读
1、怎么看血常规检验报告单
血常规检验报告单内包括有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及白细胞分类计数,红细胞比容及血小板等。在报告单的右侧会有正常参考值,当检查出来的结果超过参考值时,除了能从数字上看出来,还会有符号“↑”和“↓”表示比正常参考值高了或是降低。在看血常规报告单时,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小板的数据是最关键的。
2、血红蛋白及红细胞
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就是携带氧分子,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细胞。血红蛋白的正常浓度范围在110~150g/L,如准妈妈血红蛋白的浓度大于150g/L时,可能会出现血液中含氧量不足的情况。如果血红蛋白与血红细胞同时减少的话,则有可能出现急性或慢性失血,缺乏造血因素、造血障碍和造血组织损伤、贫血等。
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的正常对我们的身体有非常大的影响,很多孕妇都需要做血常规检查,国内外对于准妈妈是否贫血的判断标准也有所不同。在国内血红蛋白的正常值是100g/L,低于100g/L为轻度贫血,低于80g/L为中度贫血,低于60g/L为重度贫血。而在国外血色素正常值为110g/L,低于110g/L为轻度贫血。低于90g/L为中度贫血,低于70g/L为重度贫血。
3、白细胞
白细胞主要有消灭病原体,保卫健康的作用,孕期白细胞有一定的上升空间,从孕7周开始增加,孕30周达到最高峰。它的正常值范围为×10^9/L,最高可达到×10^9/L,如果高于孕期范围,则表示准妈妈可能有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等。
4、血小板
血小板正常值的范围为PLT×109/L,如果血小板低于100×109/L,会影响准妈妈的凝血功能。
血常规检查在全身体检中是基本的体检项目,它的意义在于可以发现许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诊断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反应骨髓的造血功能等。那么血常规化验单的内容就充分展现了诊断结果。
血常规正常范围
红细胞计数
男4.0-5.50×10^12/L,女3.5-5.0×10^12/L,新生儿6.0-7.0×10^12/L。
红细胞压积
男:40-50%,女:36-45%,新生儿:36-50%。
平均红细胞体积
男:80-100FL,女:80-100FL,新生儿:97-109FL。
红细胞分布宽度
男:10-16%,女:10-16%新生儿:10-18%。
血红蛋白浓度
男:120-160g/L,女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男:26-38pg,女26-38pg,新生儿26-38pg。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男:300-360g/L,女300-360g/L,新生儿300-360g/L。
白细胞计数
男:4-10×10^9/L,女:4-10×10^9/L,新生儿1.5-2.0×10^9/L。
单核细胞计数
男:0.3-0.8×10^9/L,女:0.3-0.8×10^9/L,新生儿0.3-0.8×10^9/L。
单核细胞比例
男:3-10%,女:3-10%,新生儿3-10%。
中性粒细胞计数
男:2.0-7.5×10^9/L,女:2.0-7.5×10^9/L,新生儿2.0-7.5×10^9/L。
中性粒细胞比例
男:50-70%,女:50-70%,新生儿50-70%。
淋巴细胞计数
男:0.8-4.0×10^9/L,女:0.8-4.0×10^9/L,新生儿0.8-4.0×10^9/L。
淋巴细胞比值
男:17-50%,女:17-50%,新生儿17-50%。
血小板计数
男:100-300×10^9/L,女:100-300×10^9/L,新生儿100-300×10^9/L。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男:10-18%,女:10-18%,新生儿10-18%。
平均血小板体积
男:7-13fL,女:7-13fL,新生儿7-13fL。
大型血小板比例
男:10-50%,女:10-50%,新生儿10-50%。
血小板压积
男:0.10-0.35%,女:0.10-0.35%,新生儿0.10-0.35%。
白细胞和血小板低怎么怎么回事
血常规化验单中有不同类型的细胞化验结果,白细胞和血小板就是其中的一种,他们一旦减少就意味着有不好的病症出现。
白细胞在机体内起着消灭病原体,保卫健康的作用,它的正常值是×109/L。白细胞的减少,常表现为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及药物或放射线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
1、中性白细胞,正常为0.5-0.7,增高或减少的原因与白细胞计数相同。
2、淋巴细胞,正常为0.2-0.4,减少时表明中性白细胞增多。
3、嗜酸性粒细胞,正常为0.005-0.05,这种细胞增多意味着可能患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及某些皮肤病;
4、嗜碱性粒细胞,正常为0-0.0075,这一数据对人的的影响不大。
5、单核细胞,正常为0.01-0.08,增多时见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血小板的正常值范围为×109/L。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参与机体的止血与凝血。血小板数量过高血液会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发生血栓,过低则容易发生出血如鼻衄、牙龈出血、皮肤出血点或瘀斑等。
血小板减少常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脾功能亢进,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某些药物所致以及血小板生成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恶性肿瘤骨髓转移等。
怎么从血常规化验单看是否贫血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参与氧气运输的一种蛋白质,铁、叶酸、维生素B12是其合成的重要原料。正常男性为g/L,女性为g/L。血红蛋白也是检测人体是否出现贫血问题的重要依据。
血红蛋白低于正常水平称之为贫血,不同原因导致的贫血症状及反应也是不一样的,贫血为危害也有很多,可见于多种疾病。
1、造血原料不足引起的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
2、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3、各种急性、慢性失血所致红细胞丢失过多如严重外伤失血、溃疡病出血、月经过多、痔疮或肛裂出血。
4、红细胞破坏过多引起的各种溶血性贫血。
5、恶性肿瘤细胞侵犯骨髓,如各种白血病、骨髓瘤、骨髓转移癌等。
血常规化验单怎么看
血常规化验包括很多项目,但主要有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血小板计数等3项。看血常规化验单,重点看以下几个方面。
一、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参与氧气运输的一种蛋白质,铁、叶酸、维生素B12是其合成的重要原料。正常男性为
g/L,女性为
g/L。
血红蛋白低于正常水平称之为贫血,可见于多种疾病:①造血原料不足引起的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②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碍性贫血。③各种急性、慢性失血所致红细胞丢失过多如严重外伤失血、溃疡病出血、月经过多、痔疮或肛裂出血。④红细胞破坏过多引起的各种溶血性贫血。⑤恶性肿瘤细胞侵犯骨髓,如各种白血病、骨髓瘤、骨髓转移癌等。
血红蛋白增高常见于: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呕吐、腹泻等严重脱水,严重烧伤,大量长期吸烟,慢性支气管炎、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某些肾脏疾病,高山地区的居民等。
如发现血红蛋白结果异常,应注意查看是否同时伴有白细胞数、血小板及网织红细胞数目异常,必要时应做骨髓穿刺检查,因为这些数据对于进一步明确贫血的病因非常重要。同时应听从血液科医师的指导,不可自作主张乱服药,以免延误诊治。
二、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血液中的白细胞俗称“白血球”,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化验单中白细胞计数是指测定血液中白细胞的总数,分类是指计算上述各类白细胞的百分比。在不同的疾病状况下,可引起不同类型白细胞的数量变化。医生会根据白细胞的数量及百分比的变化来判断病因。正常成人WBC总数为×109/L;分类百分比:中性粒细胞占50%~70%,淋巴细胞占20%~40%,单核细胞占3%~8%,嗜酸性粒细胞0.5%~05%,嗜碱性粒细胞0~1%。
白细胞减少常见于:①病毒性感染。如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病毒性感冒等。②某些细菌、原虫性感染。如伤寒、副伤寒、疟疾、黑热病,以及严重感染如粟粒性结核、严重败血症等。③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缺乏症、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等。④某些药物及化学试剂及放射线影响,如磺胺药、氯霉素、抗肿瘤药、化妆品、不合格装修材料等。
白细胞增多常见于:①全身或局部感染,如大叶性肺炎、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丹毒、急性阑尾炎、白喉等。②明显的白细胞升高应警惕白血病的可能。③某些肿瘤可致白细胞升高。④外伤或组织坏死,如大面积烧伤等。
淋巴细胞增多常见于结核病、病毒感染、百日咳、急性或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中性粒细胞减少时,淋巴细胞比例会相对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剥脱性皮炎、肠道寄生虫病等;某些白血病也可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升高。
应提醒注意,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是动态变化的,有些生理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一过性波动,如餐后、剧烈运动等,另外也可能出现仪器测量误差。因此发现白细胞计数异常时不必过于惊慌,至少要复查一次,尽早到血液科就诊。
三、
血小板计数
PLT的正常值范围为×109/L。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参与机体的止血与凝血。血小板数量过高血液会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发生血栓,过低则容易发生出血如鼻衄、牙龈出血、皮肤出血点或瘀斑等。
血小板升高常见于血液疾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某些感染、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脾切除后、运动后等也可有血小板增高。
血小板减少常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脾功能亢进,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某些药物所致以及血小板生成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恶性肿瘤骨髓转移等。
血常规各项指标怎么看?
血常规中的许多项具体指标都是一些常用的敏感指标,对机体内许多病理改变都有敏感反映,其中又以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最具有诊断参考价值,许多患者在病因不明时可以做血常规检查对其进行辅助诊断。
此外,血常规检查还是观察治疗效果、用药或停药、继续治疗或停止治疗、疾病复发或痊愈的常用指标。
1、红细胞计数
【正常参考范围】
新生儿:×1012/L
婴儿:×1012/L
儿童:×1012/L
成人男:×1012/L
成人女:×1012/L
2、血红蛋白
【正常参考范围】
男性120~160g/L
女性110~150g/L
新生儿170~200g/L
3、血细胞比容
【正常参考范围】
男40%~50%;
女35%~45%。
4、白细胞计数
【正常参考范围】
成人×109/L
新生儿×109/L
5、白细胞分类计数
【正常参考范围】
中性粒细胞N0.5~0.7
嗜酸性粒细胞E0.01~0.05
嗜碱性粒细胞B0~0.0l
淋巴细胞L0.20~0.40
单核细胞M0.03~0.08
6、血小板计数
【正常参考范围】
×109/L
扩展资料:
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
生理性变化①增多见于精神因素、红细胞代偿性增生。②减少见于妊娠、6个月~2岁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造血原料相对不足、某些老年人造血功能减退。
病理性增多见于频繁呕吐、出汗过多、大面积烧伤、血液浓缩,慢性肺心病、肺气肿、高原病、肿瘤以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病理性减少①红细胞生成减少,见于白血病等病;②破坏增多,见于急性大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③合成障碍,见于缺铁、维生素B12的缺乏等。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血常规
血常规化验单究竟该如何看?
其实看血常规是一件有技巧的事,抓住技巧,分3步看,很多异常或者是疾病都是可以自己做出判断的,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该如何看血常规的化验单,以便大家日后可以简单的给自己或者家人看看有无明显异常情况,判断健康,指导生活。
当拿到血常规报告单时我们要关注哪些内容呢
首先来说,我们要大致了解血常规里面包含了哪些内容,能够指导哪些方面的疾病异常,也就是有目的有依据的进行解读。血常规大致分为贫血指标、感染指标、凝血指标,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血细胞、白细胞还有血小板,而其他那么多项目多是这三个指标的子集或者是辅助项目,这样就比较好理解了,简单分三部分。红细胞这一部分主要的看有没有贫血、有没有红细胞异常方面疾病,这里面包括的项目主要有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以及红细胞压积,当然还有一些小项目,对于非专业血液科医生是无需掌握的,我们平时关注有无贫血也只是关注这几个项目,而大家了解这三项是足够了。
有没有贫血我们该如何判断呢
1、首先,如果是单纯的体检的话,发现这几项有异常,我们要按以下思路进行考虑,首先要看血红蛋白,这也是最基本的项目,因为是体检,所以每年都会检查的,所以基本上是不会出现明显异常的,如果有明显异常那就说明不是个好预兆,因为如果一年内血红蛋白下降的很多的话,可能是肿瘤、溃疡出血、妇科出血等失血性疾病,是一定需要进行进一步检查的,但是如果血红蛋白比上一次相差不是很大,仅有10以内,那么基本上不会有很大的问题,毕竟与检查的仪器以及患者不同的状态是不一样的。
但是如果血红蛋白在100以下,那就要好好查找一下自身有无导致出血的疾病了,除了上面所说溃疡出血、妇科出血或者是肿瘤出血以外,最主要的是看看自己有么有痔疮、千万不要小看痔疮,我的一个病人来住院,入院检查发现血红蛋白只有50多,比正常差了一倍多,但是患者自己就知道是痔疮惹的祸,经常出血,但是就是不想处理,这是很不正确的想法,血红蛋白这么低,是会影响到全身的供氧供血的,患者是会有浑身没劲、面色苍白爱睡觉等表现。
2、如果血红蛋白降低的话,可以关注一下红细胞压积这一项,如果这一项也低的话,是可以辅助证明有贫血的情况的,但是这只针对于普通人,对于一些大手术术后或者是外伤的患者的话,如果血红蛋白降低,而红细胞压积升高了,也是存在贫血的,只是血液被浓缩了,需要进行补充。
3、当然红细胞计数也是这样的道理,比较好理解,红细胞计数减少可能存在贫血、红细胞被破坏等疾病。
1、现在不少人都是知道白细胞升高是存在感染的情况,这样说基本上是正确的,白细胞计数升高是代表有细菌感染,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包括,细菌性感冒、细菌性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以及胃肠道炎症等,而一般情况下白细胞是不会升高很明显的,差不多都在10左右,如果白细胞升高到了10几个以上,那么说明感染的情况还是蛮重的,这时的患者应该是有比较明显的症状的,如发热,比如说一个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可能会出现白细胞10几个的情况。
2、但是不要光看白细胞的计数,要看中性粒细胞的比率,如果中性粒细胞的比率是升高的,既可以增加细菌性感染的证据,但是大家不要以为白细胞升高才是细菌性感染,白细胞降低的话,也可能是细菌性感染的可能,但是一般情况下代表感染是很重的,就好像体温一样,体温升高大家觉得是存在感染性疾病,但如果体温降低的话,那么则是重症感染的表现。
3、因为除了细菌性感染以外,还有病毒性感染、寄生虫感染等,这类感染的话,白细胞一般是不会升高的,可能是正常也可能是降低的,但是中性粒细胞不会升高,一般会降低或者正常,而淋巴细胞或者嗜酸性粒细胞是会出现升高的,这就要说一个大家质疑的事了,有人质疑为什么孩子感冒了却要查血常规,这是因为血常规是可以基本判断出是病毒性感冒还是细菌性上感的,以便指导用药。
血常规中有一项重要的指标就是血小板,那么血小板到底有哪些作用与危害呢,血小板简单的讲就是给我们止血的物质,不小心割了手指,血小板就会来到这里止血,所以说是个好东西,但是这个血小板升高的话,就不是好事了,因为太多了血液就会黏稠凝固,该出现血栓性疾病了,所以说多了不是好事。一般来说,血小板减少可能是原发性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但是这些骨髓抑制性的疾病一般都会合并三系的减少,也就是血细胞、白细胞以及血小板都减少。而血小板升高的话,除了见于血液疾病以外,还可能是存在急慢性的感染性疾病。
人手一份血常规解读大全,各项数据都说明了什么问题?
看血常规主要看以下几个项目:
1、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增高很可能是急性聚精感染,比如伤口化脓感染。减少多数是因为病毒性感染,比如伤寒、肺结核都可导致。另外如果发现白细胞没有增多,和中性粒细胞增多明显,则表示感染比较严重。
2、血红蛋白数量减少与贫血有很大关系,贫血分为溶血性贫血和失血性贫血,孩子主要表现为缺铁性贫血为主。血红蛋白增多很可能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或者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3、血小板数量,血小板与凝血功能有很大关系,如果血小板过少,很可能出现大出血,常见原因有严重感染疾病,如败血症。血小板增多,常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另外孩子被病毒感染也会出现血小板增多。
通过血常规我们能够及时发现某些疾病,但不代表血常规没有问题,身体就完全健康,有些疾病需要做其他检验才能发现。比如很多风湿性疾病,会导致血液中的细胞数量发生变化,却无法诊断出具体疾病。只能一个一个项目做检查,确诊红斑狼疮需要做抗核抗体谱检查,确诊类风湿需要做风湿因子检查。总之血液中含有的任何一项物质都应该在一定范围内,否则就很可能出现疾病。
年轻人不要觉得验血很麻烦,大部分疾病如果你能早一些治疗,不仅能够减少痛苦,带来的经济压力也会减轻。我个人活到25岁从来都没有去做过血常规,有一年身体出现了明显不适,去医院一次性抽了11罐血,最后才被确诊了系统性红斑狼疮。不过病发时血常规仍然正常,就是身体各方面都会疼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