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哪位看过京剧秦香莲啊?帮忙写下观后感。先谢过。 最好有400字左右。

如题所述

秦香莲」 这部戏曲主要内容: 南宋湖广陈世美离开父母、 妻儿上京应试, 考取之后, 为求富贵不顾亲情为皇姑招亲而成为驸马, 结发妻子秦香莲在公婆去世之后带著幼儿金哥冬妹来到京城寻夫, 由他人得知丈夫已经成为驸马, 进入府内原本想要让孩子和父亲相认, 却被逐出府门, 丞相王延龄之情后为香莲安排在驸马的寿宴中藉由著弹唱挽回夫心, 却又遭奚落, 陈世美之后命侍卫韩琪追杀妻儿, 韩期则在秦香莲诉说实情苦苦哀求下自尽, 香莲含冤告上开封府, 包拯秉公办案将陈世美问斩。 ○ 情感分析: 首先, 以陈世美此角色去看, 在开始时他为了上京应试而抛下年迈的父母和妻儿, 虽然向结发妻子许下了种种诺言, 却可感受出他求取功名的野心, 当野心随著考取状元而逐渐茁壮, 陈世美放下诺言而选择做了驸马, 可是在香莲进入府内企图想要让孩子和父亲相认时, 即使陈世美最终选择将妻儿逐出府门但仍可看出陈世美内心仍有著一丝的父爱曾想去抱自己的骨肉, 甚致在得知年迈父母过世之后呈现出心中的伤痛, 但随著剧情脉络的延伸, 秦香莲和孩子渐渐威胁到陈世美的地位时, 贪婪之心啃食了陈世美原先仅剩的良心, 进而对自己的妻儿赶尽杀绝, 一路的情节下来也不时反映了从古至今利益薰心下人们丑陋的面貌。 接著从秦香莲的角色中去看, 我们可看到在儒家思想的薰陶下中国妇女的美德, 当丈夫要追取成就时, 妻子须在困境中对上侍奉公婆, 对下养育子女, 使丈夫安心追取功名; 当面对丈夫成了驸马之后, 不惜放下身段, 求的只是让孩子回到父亲身边, 充分展现了母亲的爱; 在被丈夫逐出府门后, 仍不断的试图挽回丈夫, 突显了对丈夫的执著及忠贞。 最后由包拯的角色中去看, 身为当代的清官, 一来是面对秦香莲母子对他的期待, 另一方面又承受了黄姑对他的施压, 包拯知道自己若将陈世美斩首, 自己的官位可能不保, 终仍怒铡驸马, 选择给予秦香莲一个公道, 突显了包拯的清廉公正、 铁面无私。 ○场随人移, 景随口出 「砌末」 是京剧舞台上各种道具的统称, 砌末并不完全是日常生活中的真实器具, 而是夸张和美化以后的舞台用具, 通常都具有独特的象徵意义, 例如用「车旗」 代表车子, 用「马鞭」 代表马, 例如: 在阎罗梦中用河旗代表河。 京剧的舞台是虚拟化、 象徵性的, 京剧的舞台上几乎没有布景, 最常看到的道具就是「一桌二椅」 了, 这样的虚拟的艺术充分展现了「场随人移, 景随口出。 」 而在几乎空无一物的舞台上, 透过演员模仿日常生活的动作, 例如开门、 关门、 上楼、 下楼、 坐船等, 舞台上不需要出现真正的门、 楼梯或船, 只要看到演员的动作, 就知道剧中人在做什麼了, 例如: 韩琪在开府门时事实上并没有真正的门, 而是靠著他的动作呈现, 在观赏「秦香莲」 时,记得戏曲的一开始是陈世美需离开妻儿上京去考取功名, 分离之场景顿时将观众都拉近了剧情之中, 使我们感受到了秦香莲对丈夫有万般的不舍, 但却必须使丈夫安心求取功名, 所以一方面不断承诺会好好侍奉公婆、 养育儿女, 而一方面又再三叮咛丈夫别忘了结发之妻, 情感的无奈表露无遗; 更令人深刻的是当侍卫韩琪在秦香莲诉说实情苦苦哀求下自尽时, 坐在前面的观众拿起纸巾拭泪, 亲身到现场去观看戏曲才真正体会到何谓「空荡荡的台上, 连一块简陋的布景也没有, 但那是一个世界随著他的肢体、 眼神, 我想被催眠一样, 接受一切他给我的想像。 」 我的心开始随著秦香莲的拭泪水的动作而感到悲伤, 随著陈世美推倒孩子而感到愤怒, 随著韩琪的自尽倒地而感到悲愤, 最后则随著包拯的开铡而感到欣慰, 戏曲艺术充满了感染力, 将在座的每个观众带入了悲欢离合之中。 ○动作 舞台上的表演似乎比电视、 电影要来得夸张, 这是因为舞台和观众有一定的距离, 表演如果不够夸大, 很难将感情传达给观众, 包括话剧、 舞蹈等也都如此将日 常生活中 的某些事物或心情用 非常夸张的型式表现出来, 例如秦香莲哭泣时的「喂呀」 再加上拭泪的动作, 但却将秦香莲的悲伤充分传达给观众, 也同时让观众欣赏了 演员的艺术技巧, 另 外, 因为京剧非常要求美感,不管唱念做打、 喜怒哀乐都必须很美, 例如舞台上的旦角要做出「兰花指」 ,走路要走小碎步, 在被韩琪追杀时即使惊慌跌倒了, 姿势仍是优雅的 决对不会摔得四脚朝天, 必须用 优美的滑步呈现, 演员的一举手、 一抬足, 甚至一个眼神都必须很讲究, 不仅要切合人物身份, 更要有美感。 ○综合艺术 之前老师说过戏剧是包含文学、 表演、 美术制作、 灯光等部门在内的一种综合艺术,这包含了脸谱、 舞台设计、 布景绘制等、 灯光、 服装、 道具等等 ,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包整的脸谱, 展露了他威严正义的形像, 另外, 就是陈世美当上驸马的衣服, 和开始灰色素布的衣服比 , 除了表现了他身分地位的不同之外 , 背后似乎也暗讽著一个人的身心被贪婪埋没, 在包拯请陈世美过府议事, 最后受皇姑、 国太求情, 以及圣旨赦放驸马的圣谕, 那时的音乐瞬间塑造了凝结的氛围, 将观众带入包拯复杂的情绪中, 深怕香莲的冤屈无法平反。 ○ 心得 亲身到现场体会一场艺术的心情是很令开心的, 在演员谢幕的时候, 心中会不禁涌起敬佩之感触, 因为戏曲是不能像一部电影可以经过层层电脑的修饰、 剪接, 演员更不可能可以随时 NG 从来, 一旦站上了舞台, 演员们就必须忘掉现实中的自己, 需快速的融入角色中, 机会只有一次, 若唱错了、 走歩走错了、 肢体不对了, 都很可能影响整部戏的呈现, 这也使的我在那天拼命的鼓掌, 给予每个演员最大的支持。
谢谢提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