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篇感人的事,尽量简短些。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啊,快点,谁找倒我给谁20分。。。

我们班是一个温暖的家庭,在班主任的教导下同学之间做到互帮互学,我我亲身经历了感人的一件事。

在一个寒冬的上午,我在位子上削铅笔,准备下节课使用,一不小心把手划了一道口子,手上的鲜血流个不停,不便和我一起玩的李博看见了,他走过来帮我止住血,只见他迅速的用手把我地手上的伤口按住,拉着我就往医务室跑。校医做了包扎,我俩才回教室,这时他还说:“这手千万不能冻,一冻就不容易好了。”

第二天长跑时候到了,同学们都戴上了手套,来到操场上,我早上忘了戴手套,手冻得通红,李博看见我没戴手套走过来问:“李根你没带手套吗?”我点点头,他看了看我受伤的手,一边摘下他的手套,一边对我说:“来,戴我的吧!”我连忙把手插进兜里,推辞说:“不用、不用,我不冷,再说跑不了多远就回来了。”“那你的伤口怎么办呀?”他二话没说就把我手拽了过去,硬把手套给我戴上。

我们排着队,跑出校门,风呼呼地吹着。刮在脸上像刀割一样。我的手暖烘烘的,看着这双手套,我心里有说不尽的感激。我回头看看李博,他的手冻得通红,两只手握得紧紧的。他发现我在看着他,冲我笑了笑好象在说:“没关系,我结实着呢。”

回到班里,我的手一点也没事,我摸了摸李博的手却冰凉冰凉,我把手套还给他感激地说:“太谢谢你了!”他微笑着对我说:“不用谢。”看着李博那通红的双手,我感激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一股暖流进了我的心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4-22
乡下小村庄的偏僻小屋里住着一对母女,母亲深怕遭窃总是一到晚上便在门把上连锁
三道锁;女儿则厌恶了像风景画般枯燥而一成不变的乡村生活,她向往都市,想去看看
自己透过收音机所想象的那个华丽世界。
某天清晨,女儿为了追求那虚幻的梦离开了母亲身边。
她趁母亲睡觉时偷偷离家出走了。
「妈,你就当作没我这个女儿吧。」可惜这世界不如她想象的美丽动人,
她在不知不觉中,走向堕落之途,深陷无法自拔的泥淖中,这时她才领悟到自己的过
错。
「妈!」经过十年后,已经长大成人的女儿拖着受伤的心与狼狈的身躯,回到了故
乡。
她回到家时已是深夜,微弱的灯光透过门缝渗透出来。她轻轻敲了敲门,却突然有种不祥的预
感。女儿扭开门把时吓了一跳。「好奇怪,母亲之前从来不曾忘记把门锁上的。」母
亲瘦弱的身躯蜷曲在冰冷的地板,以令人心疼的模样睡着了。
「妈……妈……」听到女儿的哭泣声,母亲睁开了眼睛,一语不发地搂住女儿疲惫的
肩膀。在母亲怀里哭了很久之后,女儿突然好奇问道:「妈,今天你怎么没有锁门,有
人闯进来怎么办?」
母亲回答说:「不只是今天而已,我怕你晚上突然回来进不了家门,所以十年来门从
没锁过。」
母亲十年如一日,等待着女儿回来,女儿房间里的摆设一如当年。这天晚上,母女回
复到十年前的样子,紧紧锁上房门睡着了。

家人的爱是希望的摇篮,
感谢家的温暖
第2个回答  2008-04-22
http://www.wenhuazhi.com/
这是她的网站,很多详细的内容

文花枝,一个23岁的花季少女,她有着花一样的容貌和花一样的年华。更有着花一样清纯的微笑。2005年秋冬时节,花枝绽放出感动人心的灿烂,她使人们对什么是新时代的英雄有了一个全新的印象,她用“我是导游,先救游客”的强音,感动和震撼了人们的心灵!在文枝花这里,“导游”或许不是一个理由,它是一种坚持,一种责任。作为一名年轻的导游员,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壮举,展示了她崇高的思想境界,谱写了完美的人生乐章。文花枝不怕牺牲的忘我境界,忠于职守的责任意识,先人后已的崇高思想,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005年8月28日下午,文花枝所带团队乘坐的旅游大巴在陕西省延安洛川境内,意外遭遇严重交通事故。在等待求援的过程中,昏死多次的文花枝,不断地用她平静的声音鼓励已挤成一团的游客,而在求援人员赶到后,文花枝又请求救援人员先救自己的游客。最终,游客纷纷成功获救,而她却因为延误了最佳抢救时间,而不得不实施左腿高位截肢
第3个回答  2008-04-26
作者:张月明 出处:扬子晚报 时间:2006-3-2 11:48:34 浏览数:332

一个母亲,她有心比任何人都强;一个母亲,她的爱无以伦比。
故事:
我居住医院宿舍,每天见多了生生死死,一直以为再不会有什么能让我轻易喜悲。直到有一天,我知道了江生,护士们说他没有父亲,只有一个母亲与之相依为命。
见到江生,他蜷躺在靠窗的病床上;床边坐着他瘦弱的母亲,正认真地向他描述窗外的情景:“今天天气多好啊,看阳光都照到你床上了,窗外,油菜花儿开了,金灿灿的一片。草坪上,咦!不是小玉吗,就是早几天住进来的那位姑娘,跟我们得的是一个病,开始比我们还重,这不,现在自己能在院子里散步了。医生说,现在,这病好治……”
病房的窗外其实是一堵光秃秃的墙,什么都没有,江生患的脑肿瘤压迫了视神经,入院时已经失明。医生向病人家属反复交待了病情的严重。可他的妈妈,这个瘦弱的母亲。坚持要让儿子得到最好的治疗,她不愿放弃哪怕万分之一的希望。后来才知道她在大治路边摊鸡蛋饼,为了儿子治病,她已卖掉了居住的房子,还卖了血……
街邻亲友都不忍心与她照面,只要见谁,总上前拉住手不放。“给我儿子打个电话吧。”她总是一次次地央求人给儿子的手机打问候电话。她对他说:那么多人关心你呢!
她日复一日陪着病床上的儿子,默默地坐在床边看着儿子接听自己精心安排的来电。

谁都难以相信,她能接连几天通宵不眠,四处奔走。打听儿子的同学、朋友住址。“给我儿子打个电话吧。”她说。
医生们尽了最大的努力,江生终于还是在一个静悄悄的黎明走了。
那个母亲,没有嚎啕大哭,她只是紧紧地抱着儿子生前的衣物。久久地呆望儿子睡过的床……
大治路边,又看到了那个摊“鸡蛋煎饼”的手推车和那个更瘦、更憔悴的身影。儿子那只手机伏在母亲胸口温暖贴身子的布袋里。
每个清晨和黄昏都有人绕很远的路,去买她摊的鸡蛋煎饼。
每个清晨和黄昏她胸口那只手机都有人发来问候的信息:“妈妈,我们爱你。”作者:张月明 出处:扬子晚报 时间:2006-3-2 11:48:34 浏览数:332

一个母亲,她有心比任何人都强;一个母亲,她的爱无以伦比。
故事:
我居住医院宿舍,每天见多了生生死死,一直以为再不会有什么能让我轻易喜悲。直到有一天,我知道了江生,护士们说他没有父亲,只有一个母亲与之相依为命。
见到江生,他蜷躺在靠窗的病床上;床边坐着他瘦弱的母亲,正认真地向他描述窗外的情景:“今天天气多好啊,看阳光都照到你床上了,窗外,油菜花儿开了,金灿灿的一片。草坪上,咦!不是小玉吗,就是早几天住进来的那位姑娘,跟我们得的是一个病,开始比我们还重,这不,现在自己能在院子里散步了。医生说,现在,这病好治……”
病房的窗外其实是一堵光秃秃的墙,什么都没有,江生患的脑肿瘤压迫了视神经,入院时已经失明。医生向病人家属反复交待了病情的严重。可他的妈妈,这个瘦弱的母亲。坚持要让儿子得到最好的治疗,她不愿放弃哪怕万分之一的希望。后来才知道她在大治路边摊鸡蛋饼,为了儿子治病,她已卖掉了居住的房子,还卖了血……
街邻亲友都不忍心与她照面,只要见谁,总上前拉住手不放。“给我儿子打个电话吧。”她总是一次次地央求人给儿子的手机打问候电话。她对他说:那么多人关心你呢!
她日复一日陪着病床上的儿子,默默地坐在床边看着儿子接听自己精心安排的来电。

谁都难以相信,她能接连几天通宵不眠,四处奔走。打听儿子的同学、朋友住址。“给我儿子打个电话吧。”她说。
医生们尽了最大的努力,江生终于还是在一个静悄悄的黎明走了。
那个母亲,没有嚎啕大哭,她只是紧紧地抱着儿子生前的衣物。久久地呆望儿子睡过的床……
大治路边,又看到了那个摊“鸡蛋煎饼”的手推车和那个更瘦、更憔悴的身影。儿子那只手机伏在母亲胸口温暖贴身子的布袋里。
每个清晨和黄昏都有人绕很远的路,去买她摊的鸡蛋煎饼。
每个清晨和黄昏她胸口那只手机都有人发来问候的信息:“妈妈,我们爱你。”作者:张月明 出处:扬子晚报 时间:2006-3-2 11:48:34 浏览数:332

一个母亲,她有心比任何人都强;一个母亲,她的爱无以伦比。
故事:
我居住医院宿舍,每天见多了生生死死,一直以为再不会有什么能让我轻易喜悲。直到有一天,我知道了江生,护士们说他没有父亲,只有一个母亲与之相依为命。
见到江生,他蜷躺在靠窗的病床上;床边坐着他瘦弱的母亲,正认真地向他描述窗外的情景:“今天天气多好啊,看阳光都照到你床上了,窗外,油菜花儿开了,金灿灿的一片。草坪上,咦!不是小玉吗,就是早几天住进来的那位姑娘,跟我们得的是一个病,开始比我们还重,这不,现在自己能在院子里散步了。医生说,现在,这病好治……”
病房的窗外其实是一堵光秃秃的墙,什么都没有,江生患的脑肿瘤压迫了视神经,入院时已经失明。医生向病人家属反复交待了病情的严重。可他的妈妈,这个瘦弱的母亲。坚持要让儿子得到最好的治疗,她不愿放弃哪怕万分之一的希望。后来才知道她在大治路边摊鸡蛋饼,为了儿子治病,她已卖掉了居住的房子,还卖了血……
街邻亲友都不忍心与她照面,只要见谁,总上前拉住手不放。“给我儿子打个电话吧。”她总是一次次地央求人给儿子的手机打问候电话。她对他说:那么多人关心你呢!
她日复一日陪着病床上的儿子,默默地坐在床边看着儿子接听自己精心安排的来电。

谁都难以相信,她能接连几天通宵不眠,四处奔走。打听儿子的同学、朋友住址。“给我儿子打个电话吧。”她说。
医生们尽了最大的努力,江生终于还是在一个静悄悄的黎明走了。
那个母亲,没有嚎啕大哭,她只是紧紧地抱着儿子生前的衣物。久久地呆望儿子睡过的床……
大治路边,又看到了那个摊“鸡蛋煎饼”的手推车和那个更瘦、更憔悴的身影。儿子那只手机伏在母亲胸口温暖贴身子的布袋里。
每个清晨和黄昏都有人绕很远的路,去买她摊的鸡蛋煎饼。
每个清晨和黄昏她胸口那只手机都有人发来问候的信息:“妈妈,我们爱你。”作者:张月明 出处:扬子晚报 时间:2006-3-2 11:48:34 浏览数:332

一个母亲,她有心比任何人都强;一个母亲,她的爱无以伦比。
故事:
我居住医院宿舍,每天见多了生生死死,一直以为再不会有什么能让我轻易喜悲。直到有一天,我知道了江生,护士们说他没有父亲,只有一个母亲与之相依为命。
见到江生,他蜷躺在靠窗的病床上;床边坐着他瘦弱的母亲,正认真地向他描述窗外的情景:“今天天气多好啊,看阳光都照到你床上了,窗外,油菜花儿开了,金灿灿的一片。草坪上,咦!不是小玉吗,就是早几天住进来的那位姑娘,跟我们得的是一个病,开始比我们还重,这不,现在自己能在院子里散步了。医生说,现在,这病好治……”
病房的窗外其实是一堵光秃秃的墙,什么都没有,江生患的脑肿瘤压迫了视神经,入院时已经失明。医生向病人家属反复交待了病情的严重。可他的妈妈,这个瘦弱的母亲。坚持要让儿子得到最好的治疗,她不愿放弃哪怕万分之一的希望。后来才知道她在大治路边摊鸡蛋饼,为了儿子治病,她已卖掉了居住的房子,还卖了血……
街邻亲友都不忍心与她照面,只要见谁,总上前拉住手不放。“给我儿子打个电话吧。”她总是一次次地央求人给儿子的手机打问候电话。她对他说:那么多人关心你呢!
她日复一日陪着病床上的儿子,默默地坐在床边看着儿子接听自己精心安排的来电。

谁都难以相信,她能接连几天通宵不眠,四处奔走。打听儿子的同学、朋友住址。“给我儿子打个电话吧。”她说。
医生们尽了最大的努力,江生终于还是在一个静悄悄的黎明走了。
那个母亲,没有嚎啕大哭,她只是紧紧地抱着儿子生前的衣物。久久地呆望儿子睡过的床……
大治路边,又看到了那个摊“鸡蛋煎饼”的手推车和那个更瘦、更憔悴的身影。儿子那只手机伏在母亲胸口温暖贴身子的布袋里。
每个清晨和黄昏都有人绕很远的路,去买她摊的鸡蛋煎饼。
每个清晨和黄昏她胸口那只手机都有人发来问候的信息:“妈妈,我们爱你。”
够短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