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见面怎么打招呼

如题所述

现代社会见面打招呼比较随便。嗨!干吗呢?吃了没有哇?今晚找几个哥们撮一顿? 这些日常会话,随便回答,并无固定模式。古人不是这样。见面怎么招呼,怎么回答,都有比较固定的模板。往浅处说,这叫学问、知识;往深处说,这叫规矩、礼貌。以下试举数例。头一次跟人家见面,问人家姓什么,要问“贵姓”、“上姓”或“尊姓”,回答者要说“贱姓某。”问人家名字,要问“台号”或“大号”,回答则说“年幼无号”,或仅说“年幼”,或说“贱字某”等。问人家多大年纪,要问“贵甲子?”回答则说“虚度(若干)岁”。问人家住哪里,要问“府上住何方?”回答则说“舍下某处”或“草舍某处”等。如果你时不时到朋友家拜访,要说“屡常惊动起居。”主人一般回答“幸蒙赐教,迎请不至。”你抱歉说:“屡承大教。”主人一般答说:“不敢,彼此。”朋友久别重逢。见面时你该说“久违了。久违大教”;对方会回答“不敢”。你再客套一句:“常怀渴想,时常渴慕。”对方会回答:“彼此彼此。”路上遇到官员,要问“老大人贵职?”对方答“某职”。再问:“贵治何处?”答说:“某处。”见老师,要问:“设帐何处?”答说:“某处。”再问:“高徒几位?”或“门人几位?”答说:“小徒几人”或“顽童几人”。孔圣人画像,儒学缔造者路见文人,要问:“治何经?”答曰:“习某经。”多说一问:“一向用功?久闻潜修。”对方会答:”一向荒疏,虚度岁月。”再说:“即日高荐?”答曰:“惶恐。”路见武官,要问:“营扎何处?”对方会答:“营在某处。”又问:“帐下几人?”对方回答:“小卒几人。”再寒喧一下:“久闻弓马精熟。”对方回答:“有失习学,未曾操演。” 路遇农夫,多问“目今年田禾如何?”农夫会答“甚好”或“平常”。又问“今年宝庄收成如何?”农夫可答“甚好”或“比去年稍可”。又问“目下米价贵贱?”答曰:“价若干。”见生意人,要问:“一向生意大发?”对方会答:“托庇,只好度日。”见书画家,要说:“久闻笔法精工。一向丹青甚妙。”对方会答:“拙手惶恐,拙笔涂鸦。”你客套一句:“改日拜求”或“异日转拜奉求。”对方会答:“拙笔献丑。”或“丑笔不敢呈教。” 路见僧人,要问:“宝刹何处?”僧答:“小庵何方。”你问:“上房几众?”僧答:“几僧。”多客气一句:“久闻老师禅机透彻。”对方会说:“愚昧无知。”再说:“一向不曾相会。”僧答:“小僧杜门不出。”路见道士,情景相差不多。问:“仙观何处?”答:“小观某处。”又说:“久闻老师清修高妙。”也答:“愚昧无知。”清代礼仪堂 和尚、道士当然并不愚昧,也非无知。这些都是谦词,是见面应酬的客气话,体现的是儒家文化的恭谦礼貌。答错了,会被人看轻,显得没学识水平。古人视谦和礼让为崇高的美德,女孩子们都很崇拜有学问的知识分子。我中华民族所以被誉为文明礼仪之邦,绝非浪得虚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2-10
一、初次见面
1、问姓名
“贵姓”、“上姓”或“尊姓”,回答要说“贱姓某。”
2、问名字
“台号”或“大号”,回答则说“年幼无号”,或仅说“年幼”,或说“贱字某”等。
3、问年纪
“贵甲子?”回答则说“虚度(若干)岁”。
4、问住址
“府上住何方?”回答则说“舍下某处”或“草舍某处”等。
二、朋友见面
1、家庭拜访
“屡常惊动起居。”主人一般答“幸蒙赐教,迎请不至。”
2、久别重逢
“久违了。久违大教”;对方会回答“不敢”。还可再客套一句:“常怀渴想,时常渴慕。”对方会回答:“彼此彼此。”
三、与官员见面
“老大人贵职?”对方答“某职”。再问:“贵治何处?”答说:“某处。”
四、与老师见面
1、问书院地址
“设帐何处?”
2、问学生
“高徒几位?”或“门人几位?”
五、与文人见面
问“治何经?”
六、与武官见面
问:“营扎何处?”
七、与农夫见面
问“今年田禾如何?”
八、与生意人见面
问:“一向生意大发?”
九、与僧人见面
问“宝刹何处?”
第2个回答  2013-01-05
古人打招呼是行礼,一般不说什么话,说的话当然是说文言文。
行礼:
1、正规揖礼:左手压右手(女子右手压左手),手藏在袖子里,举手加额,鞠躬九十度,然后起身,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然后手放下。
2、一般揖礼:直立,两臂合拢向前伸直,右手微曲,左手附其上,两臂自额头下移至胸,同时上身鞠躬四十五度。正规场合,对朋友。
3、拱手:类揖手,只是身子和胳膊不用动。
4、颔首致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