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官员姓李的

官大的 为人廉洁 有这个人吗

有一个不知到是不是你要找的
李义琰(?-688年),唐魏州昌乐(今南乐县)人,鳞德中为白水令,有能名,拜司刑员外郎,上元中累迁门下三品,反对武则天干政。虽位及宰相,不营私第,致仕归农。

李义琰,魏州昌乐人,其先出陇西望姓。及进士第,补太原尉。 李绩为都督,僚吏惮其威,义琰独敢廷辨曲直,绩甚礼之。徙白水令,有能名,擢司刑员外郎。 义琰姿体魁秀,博学,有智识。 累迁中书侍郎。 上元中,进同中书门下三品,兼太子右庶子。高宗欲使武后摄国政,义琰与郝处俊固争,事得寝。章怀太子之废,尽赦宫臣罪,庶子薛元超等皆蹈舞,义琰独引咎涕泣,搢绅义之。 帝每顾问,必鲠切不回。 宅无正寝,弟义琎为市堂材送之。 义琰曰:「以吾为国相,且自愧,尚营美宇,是速吾祸,岂爱我者邪?」义璡曰:「凡仕为丞尉,且崇第舍,兄位高,安可逼下哉?」答曰:「不然。事难全遂,物不两兴。既处贵仕,又广居宇,非有令德,必受其殃。」卒不许。后其木久腐,乃弃之。
义琰改葬其先,使舅家移茔而兆其所。帝闻,怒曰:「是人不可使秉政。」义琰惧,以疾乞骸骨,迁银青光禄大夫,听致仕,乃归田里。公卿以下悉祖饯通化门外,时人比汉疏广。垂拱初,起为怀州刺史,自以失武后意,辞不拜,卒
编辑本段译文
李义琰是魏州昌乐人,他的先辈是陇西的名门望族。考中进士,递补为太原尉。李绩是(太原)都督,他手下属僚官吏惧怕他的威势,唯独李义琰敢于当廷(与他)争辨是非曲直,李绩对他很是敬重。李义琰升为白水县令,负有能吏之名,(被朝廷)提拔为司刑员外郎。李义琰身体魁梧长相英俊,学识广博,有智谋有见识。循例升为中书郎。上元年间,晋升为同中书门下三品,兼任太子右庶子。唐高宗想让武后(武则天)执掌国家政权,李义琰与郝处俊力争,事情才得以平息。章怀太子被废弃时,大赦宫臣的罪行,太子庶子薛元超等人都(高兴得)手舞足蹈,唯独李义琰因认为自己有错而哭泣,王公大臣们都认为他有忠义之心。每当皇帝召见问事,李义琰定然鲠直切峻而不回答。李义琰宅院没有正堂屋(?),他的弟弟李义琎为他买来建厅堂的木材送给他。李义琰说:“皇上让我做宰相,我自己尚且惭愧(认为自己不合格),更何况要营造华美的屋宇呢,这是加速我的祸患,哪里是爱我呢?”李义琎说:“凡是出仕为官仅做县丞廷尉级(小官)的,尚且推崇府第高舍,兄长您官位那么高,怎么可以逼迫下属呢(意思是你不盖,你的手下怎么办呢)?”李义琰回答说:“不是这样。事情难以全都遂愿,事物从来不可能两样都兴盛。我为官已经地位高贵,又扩大我的住房,如果没有美德,必定受到灾殃。”最终也没有答应(建房事)。后来那木材年久腐朽,就被丢弃了。

此人位致宰辅,有忠义之心、作风简朴,跟你的描述很像追问


他有钱吗?是李世民在位时的官员吗?

追答

木有钱,是武则天时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1-26
李德裕(唐德宗贞元三年(787年)- 唐宣宗大中三年十二月初十(850年1月26日)),字文饶,赵州赞皇县(今属河北)人,赵郡李氏,唐朝宰相、诗人,爵卫国公,因此又号李卫公。唐宪宗元和宰相李吉甫之子。中晚唐牛李党争中李党的领导人。

李德裕“性孤峭,明辩有风采,善为文章。……不喜饮酒,后房无声色娱”,自奉俭约。“承武宗恩顾,委以枢衡。决策论兵,举无遗悔,以身扞难,功流社稷”。办事专断,受到一些朝臣的怨恨。排斥牛僧孺、李宗闵等人,但亦曾进言力救牛党人物杨嗣复、李珏。反之,牛党中构陷李德裕欲置之死地者,多小人而鲜君子,如“白敏中、令狐绹,在会昌中德裕不以朋党疑之,置之台阁,顾待甚优。及德裕失势,抵掌戟手,同谋斥逐,而崔铉亦以会昌末罢相怨德裕”

话说李商隐就夹老师牛家的令狐楚和丈人李家的王茂元之间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最后才郁郁而终;而且李德裕在海南岛死后,他的政敌梦见他时还心惊肉跳,急忙冒着满朝牛党势力遍天下的风险把他的遗体运回了京城。
第2个回答  2013-01-25
太宗、高宗时期李靖
第3个回答  2013-01-26
李白不是当过大官吗
第4个回答  2013-01-26
李不是国姓么?皇帝就姓李啊
第5个回答  2013-01-29
李世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