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杨垂柳绾芳年,飞絮飞花媚远天译文

如题所述

“垂杨垂柳绾芳年,飞絮飞花媚远天”。首联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外在形象展示出柳枝、柳絮的内心世界。垂杨垂柳是写拂地而垂的柳枝柳丝,绾是打结,“绾芳年”即打结系住芳年,不让年光流动。杨氏以前,诗人写柳枝多用于惜别,如《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唐代李嘉佑《自苏台至望亭驿,怅然有作》“远树依依如送客”;刘禹锡《柳枝词》“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李商隐《赠柳》“堤远意相随”。凡此皆从惜别着眼。杨氏大概受晋代傅玄“安得长绳系日车”和唐人张 《咏柳》“如凭细叶留春色,须把长条系落晖”的启发,想象出长长的柳丝,似欲系住芳年。芳年本极抽象,着一“绾”字,随具情态和形象,它出手可扪,打结可系。飞絮飞花是写漫天飞舞的柳絮、柳花,“媚”是取悦,“媚远天”即起舞取悦远天,讨取远天青睐。杨氏以前,诗人写柳絮,或鄙其轻薄无情,如韩愈《晚春》“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或惜其不为人重,如苏轼《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杨氏一反前人窠臼,认为柳絮不是无情之物,它也懂得用轻柔的舞姿去取悦远天。这两句化实为虚,用简笔勾画出一幅春光旖旎的景色,赋予无情感之柳枝、柳絮以人的心理情感。“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主观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一“绾”一“媚”,表达了柳枝柳絮的内在情感,诗人的惜春之情自在言外。
“金距斗鸡寒食后,玉娥翻雪暖风前”。颔联从李商隐《柳》诗“已带黄金缕,仍开白玉花”脱出,加以点化。金距斗鸡是指在鸡爪上装备金属片,有如武士带甲,进可攻击敌人,退可保护自己。斗鸡之俗,由来已久,《左传》记载:“季郈之鸡斗,季氏介其羽,郈氏为之金距。”这里是用金距斗鸡来比喻柳枝的缠绕、起伏。时当寒食之后,金黄的柳枝上下不停地摆动,活象鸡格斗时伸出的爪子。玉娥即白蝴蝶,梁元帝有“柳絮飘春雪”句,杨氏信手拈来,赋之以更生动的形象,意谓在暖风吹拂下,雪白的柳棉翩翩起舞,漫天飞杨,就象白蝴蝶翻动着翅膀。用“金距斗鸡”喻柳枝,落实“绾”字,用 “玉娥翻雪”喻柳絮,落实“媚”字,比喻贴切,造语新颖,色彩鲜明,形象生动。颔联分承首联,由虚入实,展示了柳之外在形态,即柳枝动态,柳絮舞姿。
“别离江上还河上,抛掷桥边与路边”。这里的“别离”句是承一、三句写柳枝,“抛掷”句是接二、四句写柳絮。江上、河上是折柳赠别之地,桥边、路边是柳絮飘落之所。汉代有“折柳”之俗,用来赠别寄远。古人辞家远行,因陆路不便,常取道水上,亲友饯行多在江岸或河畔,南朝江淹《别赋》所谓“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即是说的这种情况。离别时送行者折柳以赠,取平安之意,寄祝愿之情,离别双方似乎都有了一种精神寄托。这两句是说,或在江上,或在河上,柳枝被离人纷纷折离本根,替人垂泪,代人伤别;柳絮在尽情狂舞之后,或飘桥边,或落路边,既无人惜,也无人管。颈联转写枝之缠绵,絮之失落。而枝之别离本根,正如人之背井离乡;絮之飘泊无依,亦如人之依傍都空。从章法上看,它承上启下,勾绾紧密。且语语双关,写柳亦是写人,物我无间,虚实相生。也委婉、曲折地道出作者谪居远地,思归不得的抑郁心情。至此,诗的笔调也带上较重的伤感色彩。
“游子魂消青塞月,美人肠断翠楼烟”。曰“魂消”、曰“肠断,”皆言别后思念之深,伤心已极。浪迹绝塞的游子面对高悬的一轮孤月,被青青柳色撩拨起无限的乡愁;孤居深闺的美人被迷茫的柳烟牵动绵绵的离恨。前六句寓情于景,写来不动声色,后两句借景抒情,也把感情推向最高点。从章法上看,前六句穿插写柳枝、柳絮,至尾联如二水分流,汇入一川,使全诗浑成一体。
初读此诗,很容易把它当成一首简单的咏物诗。其实,这里面包含了作者的身世和感慨。作者明则处处写柳,实则处处写人。亦即说,作者乃是托物言志,所谓言在此而意在彼。写柳是陪衬,通过写柳寄寓身世感慨才是杨氏志之所之。试看首联,垂杨垂柳之“绾芳年”,表达的正是作者自己的心事,逝者如斯,岁月不饶人,包含着作者自伤迟暮,老大无成的苦恼。而“媚远天”的“媚”字,不能简单的看作是作者受了六朝人的影响,单纯追求字面的华丽,它其实是作者孤居心灵的独白,作者谪居云南,看京城的天自然是很遥远,远而不可企及。此处之天,表面上看是指自然之“天”,实则是指当朝皇帝_杨氏自身命运的主宰者明世宗。意谓自己虽遭迁谪,头童齿豁,但对皇帝依旧忠诚,不改初衷。但天高皇帝远,一把孤臣泪,寄天天不知。作者内心的失望可以想见。人在伤心、绝望时,往往会用过去的快乐来冲淡当前的痛苦,以此作为生存的精神支柱。从这个意义上讲,颔联既是比喻,也是写实。我们不妨把它看作是作者对一往京城生活的回顾,斗鸡走马,轻歌曼舞既反映了作者生活庸俗的一面,也反衬出其年少得志,春风得意的一面。但作者毕竟不同于一般的封建士大夫,朝欢暮乐,醉生梦死。杨氏不甘随世乾没,犯颜直谏,结果惹祸烧身,远窜云南。颈联再现了作者与家人离别的情景,那抛掷桥边与路边,漂零无依的杨花正是杨氏自身命运的艺术再现。尾联则进一步写两地相思之情。升庵是绝代才子,夫人是才貌双全的佳人,夫妻可谓珠联璧合,如鱼得水。如今劳燕分飞,天各一方,彼此的思念之情自不待言。京城与云南遥隔万里,作者用一组工整的对句,浓缩万里空间于咫尺,从眼前着笔,从对面收束,颇见笔力。我国古典诗歌中,不写自己如何思念对方,却写对方如何思念自己,是一种传统的写法。钱钟书先生谓之“据实虚构,以想象与怀忆融会而造诗境, ……分身以自省,推己以忖他,写心行则我思人乃想人必思我。”金圣叹谓之“倩女离魂法”。这种写法自《诗经陟岵》开其先,后世继起者实繁有徒。它将思念之情表达得更执着,也更深刻。显然,杨氏借鉴了这种写法,但他似乎并不满足于此。他既写自己的望月思念,也写妻子的对柳伤情,其中游子与美人,青塞与翠楼,跨越时空,巧妙关合,从而构成一幅朴朔迷离,缠绵悱恻的画面。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量。
这首诗语言清新流丽,格调园转浏亮。胡应麟说它:“风流蕴籍,字字天成,如初发芙蓉,鲜华莫比”(《诗薮》);沈德潜谓之“带六朝格,八句皆对,又体中之变者”(《明诗别裁集》)。作者处处咏柳,又处处写人,句法极尽变化的能事而又错综有致,对仗工巧而又行云流水般的自然,可谓无一字不园成,无一句不妥帖,显示了作者谋篇布局和遣词造语的高度技巧。明代诗坛是前后七子的天下,升庵此诗从所谓“人人关壮缪,个个大江东”(吴乔《围炉诗话》语)的镗嗒之声中,别开蹊径,独树一帜,宛如楚楚动人的妙龄女郎,丰姿绰约,让人赏心悦目。咏柳诗中,允推绝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10-18
垂杨垂柳绾芳年,飞絮飞花媚远天.别离河上还江上,抛掷桥边与路边。

古时候人们分手别离, 有折杨柳作为送别这样一种礼仪。在这里杨柳就是意味着离别了。

垂柳垂杨寄系着年轻时候(芳年)的美好, 而柳絮纷飞又象征着向往远方(远天)的追求(媚)。 诗人用了连续的叠句: 垂杨垂柳,飞絮飞花,河上江上,桥边路边, 音节的反复再现加强了意境。 后两句其实冷酷, 折柳送别, 别离之后杨和柳都被扔弃在桥边和路边。美好的过去终究抵不住离别的现实。

绾:挽起、卷起, 也做牵挂解。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绾别离。”(唐·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