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字怎么读?

是下面这个 类似“鱼”字的图片。

着有4种读音:zhe、zhuó、zháo、zhāo。

一、着的详细解释

[ zhe ]

1.助词,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的持续:走~。开~会。

2.助词,表示程度深:好~呢!

3.助词,表示祈使:你听~!

4.助词,用在某些动词后,使变成介词:顺~。照~办。

[ zhuó ]

1.穿(衣):穿~。穿红~绿。~装。

2.接触,挨上:~陆。附~。不~边际。

3.使接触别的事物,使附在别的物体上:~眼。~笔。~色。~墨。~力。~想。~意(用心)。

4.下落,来源:~落。

5.派遣:~人前来领取。

6.公文用语,表示命令的口气:~即施行。

[ zháo ]

1.接触,挨上:~边。上不~天,下不~地。

2.感受,受到:~凉。~急。~忙。~风。~迷。

3.使,派,用:别~手摸。

4.燃烧,亦指灯发光:~火。灯~了。

5.入睡:躺下就~。

6.用在动词后,表示达到目的或有了结果:打~了。没见~。

[ zhāo ]

1.下棋时下一子或走一步:~法。~数。一~儿好棋。

2.计策,办法:高~儿。没~儿了。

3.放,搁进去:~点儿盐。

4.应答声,表示同意:这话~哇!~,你说得真对!

二、着的词组

1、着zhe

(1)看着[kàn zhe] 眼看着。谓转瞬间。

(2)跟着[gēn zhe] 跟在(某人)后面。

(3)沿着[yán zhe] 顺着进程到。

(4)刻着[kè zhe] 犹铭刻。著,附着。

(5)接着[jiē zhe] 用手接。

2、着zhuó

(1)沉着[chén zhuó] 从容镇静;不慌不忙。

(2)着落[zhuó luò] 事情有归宿、有结果。

(3)执着[zhí zhuó] 亦作“执着”。原为佛教语。指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放,不能超脱。

(4)胶着[jiāo zhuó] 亦作“胶着”。牢固地黏住。

(5)着墨[zhuó mò] 指用笔墨来叙述描述。

3、着zháo

(1)着急[zháo jí] 急躁;心中不安。

(2)着迷[zháo mí] 入迷。

(3)该着[gāi zháo] 指命中注定,无法避免。

(4)着忙[zháo máng] 因感到时间紧迫而行动加快。

(5)着慌[zháo huāng] 着急;慌张。

4、着zhāo

(1)绝着[jué zhāo] 一般人想象不到的计策、手段。

(2)失着[shī zhāo] 行动或方法有失误;失策。

(3)妙着[miào zhāo] 亦作“妙着”。神妙的破解。

(4)着数[zhāo shù] 下棋的步子

(5)着法[zhāo fǎ] 下棋的着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12

一、趟的拼音tàng、tāng。

二、释义:

[ tàng ]

1、量词。1.用于来往的次数:我上天津去了一~。2.用于成行列的东西:沿堤栽了一~柳树。

2、行(háng)列:跟不上~。

[ tāng ]

1、在较浅的水里走:~水。

2、用犁松土去草:~地。

三、趟的部首:走

四、汉字结构:半包围结构

五、造字法:形声;从走、尚声

六、相关组词:

趟马 、走趟 、趟趭 、趟主、趟地

扩展资料:

一、汉字笔顺:一丨一丨一ノ丶丨丶ノ丨フ丨フ一

二、笔顺读写:横、竖、横、竖、横、撇、捺、竖、点、撇、竖、横折钩、竖、横折、横、

三、词组释义:

1、趟马[tàng mǎ] 

戏曲表演中的一种程式动作。演员通过动作表现骑着马走或跑。

2、走趟[zǒu tàng] 

走;前往。

3、趟主[tàng zhǔ] 

清 农民起义军捻军各大旗的首领,其地位在总旗旗主之下。大旗是组成捻军的独立单位,因能独立活动,出发一次,称为一趟,故名。

4、赶趟[gǎn tàng] 

赶得上;来得及。老舍《龙须沟》第三幕:“赶趟,等我说完最要紧的一段儿。”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一:“不行,得赶快,要不就不赶趟了。”

5、趟地[tāng dì] 

用犁把土翻开,除去杂草,并给苗培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趟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我觉得应该不是。

着 简体部首:目,部外笔画:6,总笔画:11
有四种读音:zhuó 、zháo 、zhāo 、zhe
1 zhuó (衣着 着陆)
2 zháo(着火 着凉)
3 zhāo(着儿 高着)
4 zhe (走着 看着 等着)
zhuó ㄓㄨㄛˊ
◎ 穿(衣):穿着。穿红着绿。着装。
◎ 接触,挨上:着陆。附着。不着边际。
◎ 使接触别的事物,使附在别的物体上:着眼。着笔。着色。着墨。着力。着想。着意(用心)。
◎ 下落,来源:着落。
◎ 派遣:着人前来领取。
◎ 公文用语,表示命令的口气:着即施行。
◎着想:作打算,考虑,操心。如:为人民利益着想。
● 着
zháo ㄓㄠˊ
◎ 接触,挨上:着边。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 感受,受到:着凉。着急。着忙。着风。着迷。
◎ 使,派,用:别着手摸。
◎ 燃烧,亦指灯发光:着火。灯着了。
◎ 入睡:躺下就着。
◎ 用在动词后,表示达到目的或有了结果:打着了。没见着。
● 着
zhāo ㄓㄠˉ
◎ 下棋时下一子或走一步:着法。着数。一着儿好棋。
◎ 计策,办法:高着儿。没着儿了。
◎ 放,搁进去:着点儿盐。
◎ 应答声,表示同意:这话着哇!着,你说得真对!
● 着
zhe ㄓㄜ
◎ 助词,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的持续:走着。开着会。
◎ 助词,表示程度深:好着呢!
◎ 助词,表示祈使:你听着!
◎ 助词,用在某些动词后,使变成介词:顺着。照着办。

详细字义

◎ 着 zhāo
〈动〉
(1)著的俗字。
(2)放置。
文成示温,温以着坐处。—— 晋· 陶潜《晋故西征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3)又如:着盐(搁盐;炒菜放盐);板上着碗。
(4)安顿。
更有南堂堪着客,不忧门外故人车。——宋· 苏轼《南堂》
(5)围棋的下子;下棋落子。
某有仆能棋,欲试数着不敢?——元· 蒋正子《山房随笔》
(6)又如:棋高一着;高着。
着zhāo<名>
◎ 着 zhāo
〈名〉
(1)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一步;策略。
三十六着,走为上着。——《水浒传》
(2) 又如:失着(失策);着儿(计策;手段);着着(一步一步地,逐渐地;亦指样样;每一样);三十六着,走为上着。
(3)象棋术语。对局中轮到走棋的一方,把某个棋从一个交叉点走到另一个交叉点,或吃掉对方的棋子而占领其交叉点,即为走了一着。
着zhāo<形>
◎ 着 zhāo
〈形〉
(1) 是;对。用于答语,表示同意。
着!着!着!就是这么着。——《儿女英雄传》
(2) 又如:着,咱们就这么办。
着zháo<动>
◎ 着 zháo
〈动〉
(1)著的俗字。
(2)触及某物;接触。如: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3)燃烧。
以火煮令一着一灭。——《物类相感志》
(4)又如:火着得很旺;着火点(可燃物质开始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5)指灯发光。如:天一黑,灯都着了。
(6)遇;受到。
庭花着雨晴方见‘野客叩门去始知。——宋· 陆游《午寝》
(7)又如:着雨;着水着恼(生气;发怒);着疑(怀疑;起疑心)。
(8)进入睡眠状态 。如:他躺下就着了;着着(睡得很熟的样子)。
(9)觉得。
惟有垂泪,十分着急。——《镜花缘》
(10)又如:为此着恼;越寻思越着昏。
(11)中,恰好合上。
依方位,百下百着。——《西游记》
(12)又如:着手(上当,落入圈套);着道儿(中计;上当);着魔(比喻迷恋某种事物到了几乎失去理智的地步)。
(13)得当,对。
只因用人不着,半路被贼人劫将去了。——《水浒全传》
着zháo<后缀>
◎ 着 zháo
<后缀>
(1)用在动词后,表示已经达到目的或有了结果。
鸡猪鱼蒜,逢着就吃;生老病死,时至则行。——《因话录》
(2)又如:猜着了;打着了。
着zhe<助>
◎ 着 zhe
〈助〉
(1)著的俗字。
(2)用在谓语之后,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的持续。
道着姓名人不识。——唐· 白居易《恻恻吟》
(3)又如:他们正说着话呢;门敞着。
(4)用在句末,表示命令、祈使或一般告语。
这短命,等得我苦也!老娘先打两个耳刮子着。——《水浒全传》
(5)又如:听着;快着点儿。
(6)加在某些动词后面,使变成介词。如:沿着;挨着,朝着。
(7)用在某些形容词后面,表示程度的比较等。如:着呢。
(8)用在某些名词后,表示“呢”。
吾师,你却如何正等得这贼首着?——《水浒传》[1]
着zhuó<动>
◎ 着
著、箸 zhuó
〈动〉
(1)着为著的俗字。
(2)穿。
恂常私着胡服。——《资治通鉴》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说着了小服,从西门进来了。——《二刻拍案惊奇》
(3)又如:着衣(穿衣);着绯(穿红色官服。古代官服颜色不同,表示官吏品级的高低。唐制四品服深绯,五品服浅绯。后常以“著绯”指当了中级官员)。
(4)附着;加……于上。
血脉不复归,必燥着母脊。——《三国志·方伎传》
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汉· 贾谊《论积贮疏》
始欲着推字。——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5)又。
又欲着敲字。
手足无可着处。——《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6)又如:着生植物(植物学名词。即附生植物);着浅(搁浅)。
(7)接触;挨上。
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着手为摩挲。——韩愈《石鼓歌》
此手那可使箸贼!——《世说新语·雅量》
野船着岸又春草,水鸟带飞夕阳。——唐· 朱庆馀《南湖》
(8)又如:着地(贴着地面);着末(撩拨;沾染);着肉(贴身);着莫(引惹;牵缠);着脚(涉足)。
(9)安置,放置。
以犀柄尘尾着柩中,因恸绝。——《世说新语·伤逝》
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
(10)差使;打发。
姑娘那边这两年不时着人问信。——《镜花缘》
蒋爷叫小童着官人将,邓车解到知府衙门收入监中。——《小五义》
(11)又如:着叠(打发);着人前来领取。
(12)关切。
怎比得玉天仙知心着意。——吴昌龄《张天师》
(13)又如:着己(亲近;贴心);着紧(紧要;重要;抓紧;赶紧;着意;留意);着趣(知趣)
(14)生长;增添。
画蛇着足无处用,两鬓雪白趋尘埃。——韩愈《感春》
王伦那厮不肯胡乱着人,因此我们弟兄们看了这船样,一齐都心懒了。——《水浒传》
(15)又如:着迹(留有痕迹。多用以比喻艺术作品有斧凿之迹而不自然,没有达到浑然一体的境地)。
(16)用。
每至公坐,广谈,仲治不能对;退,着笔对 广, 广又不能答。——《世说新语·文学》
江绕屋,水随船,买得风光不着钱。——徐积《谁学得》
(17)开[花]。
来时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18)结[果实]。
春根夏苗秋着子。——苏轼《周教授索枸杞因以诗赠》
(19)命令。旧时公文用语。
着先赴礼部,即照前次试题各补诗赋一卷,仍发誊录。——《镜花缘》
老爷大怒,已告知县主,着公差捉拿题诗人与小姐了。——清· 崔象川《白圭志》
(20)又如:着令(命令;责成)。
(21)助词。用于动词之后。
莫愁春已过,看着又新春。——司空图《退居漫题》
着zhuó<名>
◎ 着 zhuó
〈名〉
(1) 泛指服装。
男女衣著,悉如外人。——晋· 陶潜《桃花源记》
(2)酒器。
着,殷尊也。——《礼记》
(3)着落。又如:吃穿无着,寻找无着。

(你可以在百度字、百度词典上查 或者买本新华字典自己查。)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0-01

读音为:rén,是人字的异体字。

人拼音:rén

释义:

1、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人类。

2、别人,他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人热诚。

3、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人,文如其人。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人声[rén shēng] 

人发出的声音。

2、宜人[yí rén] 

适合人的需要、心意等。

3、非人[fēi rén] 

属性词。不属于人应有的。

4、艺人[yì rén] 

戏曲、曲艺和杂技等演员。

5、人流[rén liú] 

像河流似的连续不断的人群。

6、道人[dào ren] 

旧时对道士的尊称。

第4个回答  2015-05-06
糸mì (同纟) 郑码:ZAAA,U:7CF8,GBK:F4E9 笔画数:6,部首:糸,笔顺编号:554234 一、糸字的由来 “糸”字不能读作( sī )而应读(mì),由于人们误认为“糸”同“丝”,已经习惯地将“糸”也读成( sī )了。 “糸”字是个象形字。 1、“糸”字在甲骨文中,就像一小把丝柠在一起之形。 2、“糸”字在金文中,其形体和在甲骨文中的形体大体相同。 3、在小篆中,其形体和甲骨文、金文中的形体也基本相同。 4、“糸”是楷书的写法。 5、“纟”是简化字的形体。 宋朝研究《说文解字》的学者徐锴说:“一蚕所吐为‘忽’,十忽为“丝”;‘糸’,五忽也。” 可见“糸”是极细小的丝(二分之一丝)。 二、基本字义 1、“糸”字的本义就是“细丝”。 《说文》:“纟,细丝也。象束丝之形。” 2、表示极细、微小。 3、量词,丝的二分之一。 4、用作偏旁,俗称“绞丝旁”。 5、古通丝。 “糸”(纟)字是个部首字,凡由“糸”所组成的字,大都与“丝”与“织”的行为有关。如:“经”、“纬”、“纱”、“纤”、“缝”、“绑”等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