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任谋女郎是谁

如题所述

巩俐:最早看到她的表演,还是上中学阶段。她演的一个电视剧,一个思想在当时看来,颇为激进的家庭教师。当时,只觉得这女人真够健康的,按现在的说法,还有股酷劲。后来随着《红高粱》的为国争光,巩俐也屡屡上了当时最红的电影杂志《大众电影》的封面。她很少笑,大耳环挂着,异常饱满地为我们送来一个个暧昧的眼神。她像一个成熟的果实,仿佛随便一挤,就能流出水来。她在《红高粱》里不像她的玉照那般面沉似水,动不动就露出她标志性的小虎牙,学生气十足。那年她22岁,还未从中戏毕业。有着这样怯生生的笑容,实在太过正常。但我更爱看她目光呆滞的时刻,心知欲望迟早是要被引爆的,却不知会爆炸成一个怎样的情形,是血肉横飞,还是欲仙欲死。好在《红高粱》里的九儿,这两点都相当圆满。 除了《菊豆》和《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还让巩俐放射出颇有些本份的骚浪外,张艺谋对巩俐的处理,皆淡化其女性魅惑。这里又以《秋菊打官司》和《活着》最为明显,展现的是女性在细碎、平俗的生活流中的沉沉浮浮。将性别退让给性格,并将女性概念稀释到“人”的定义上来。巩俐在张艺谋影片中塑造的女性形象都是抽象化、符号化的。她们的自然属性大于社会属性,她们的合法伴侣常常是这样的,麻疯、阳萎、老人。即使是个好男人,也会被男人踢坏(陈源斌的原作《万家诉讼》里男人的伤好像不在命根上,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强化了这一点)。于是,她们的反抗精神也就蓬勃了。试想,你的生理需求如何与社会平衡作一较量,这无疑是一桩螳臂挡车的壮举。 瞿颖:《有话好好说》是部不折不扣的男人戏,瞿颖的出现只有一个目的,好让这场闹剧更为通畅。所以,影片后半部分,就没她什么事,剩下两个男人在结结巴巴地磨嘴皮子,顺便结下深情厚谊。假如换作巩俐来演,我估计这剧本都得重写,很可能会往悲情的路子上走。瞿颖演那种没心没肺的女人显然比巩俐更得心应手,更关键的是,瞿颖对时尚的把握更容易心领神会。另一方面,瞿颖的身形更显朝气,在朝气扬洒之余,那种花瓶感也跃然银幕之上。而巩俐主演的绝大部分影片,都会有一个男人为她去生去死。而瞿颖从形象上来讲,没有这么大的负累。张艺谋对现代女性的处理仍是符号化的,并将它放在了一个随时可以替换,可有可无的位置上来。 魏敏芝:这个少女版的秋菊,显然比秋菊更缺乏女性的甜美。但那种原生态的表演,并不逊色于经科班训练过的巩俐。至少,她是极为合适的。前段时间看到她去考北京电影学院的纪录片,落榜了。她的姐姐挡驾,让那些记者不要跟过来,并说魏敏芝还要去考的。看得出来,她跟银幕上那个临时拉差的小民办教师一样,都有股“一根筋”的劲。张艺谋对“一根筋”向来情有独钟,他影片中的人物大都是这副德性。这倒不是信念坚定,而是带种生物性的条件反射,不自觉地就会把道理往死里认。这类人简单,直接,对社会的抵触,不会触及要害。因为她们对社会的诉求,也是平实,易于满足的。相反,她们那种一条道跑到黑的劲,为我们这个欲望与现实总处水涨船高的世界平添了趣味。 章子怡:她一出场,人们都说她是稍稍缩水的小巩俐。她红的速度和巩俐有过之而无不及。名导、大片纷纷与她有了瓜葛,并频频出席国际A级电影节。作为巩俐的校友,也是在就读期间,拍摄了《我的父亲母亲》。一派清纯,从气质上来讲,也有股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劲。她之后出演的《卧虎藏龙》和《紫蝴蝶》,这股劲更为浓烈而鲜明。张艺谋喜欢倔妮子,但却不必太刚烈。 董洁:当年的选秀风波,不知谁是最大的受益者。那个在春节晚会上站在谢霆锋身边的女孩,谁也不知道,她会成为目前为止,第四个谋女郎。那片子叫《幸福时光》,她是个盲子,后来在《天上的恋人》里,她演一个哑子。这姑娘眉眼与巩俐也有几分相像,显示了张艺谋一贯的品味。只是她的弱不禁风,却成为谋女郎中的异类。她和魏敏芝一样,都有种干净的味道。魏敏芝是天然的,董洁的一颦一笑,明显受过教化,只是教化的还算干净。她那种亲和力不足,但却惹人我见犹怜的风范,毕竟不符合张艺谋敢打敢拼,不计后果的女性策略
麻烦采纳,谢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