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基础的优缺点是什么

如题所述

独立基础的优缺点

1、优点:省钱、不用打桩;而且施工不复杂。

2、缺点:上部重力经过传递直接由土壤承载,如果地质不好,容易倒塌。

建筑物上部结构采用框架结构或单层排架结构承重时,基础常采用圆柱形和多边形等形式的独立式基础,这类基础称为独立式基础,也称单独基础。独立基础分三种:阶形基础、坡形基础、杯形基础。

扩展资料:

独立基础的技术知识:

1、土方开挖后,清理干净浮土,通知相关单位进行验槽。

2、验槽后,基础进行垫层的施工,防止基土晾晒。

3、待垫层达到一定强度后,在上部弹线、安装模板、绑扎基础底板钢筋网。

4、独立基础的边长大于或等于2.5米时,基础底板受力钢筋的长度可取边长或宽度的0.9倍,并交错布置。

5、基础配筋大的钢筋放在底部。

6、基础外边四根钢筋不能取长度0.9倍,必须通长。

7、钢筋网片绑扎好后、用垫块垫置。

8、垫块要求做够的强度,避免脆裂导致保护层不足。

9、柱插筋插至基础底部支在底板钢筋网上。

10、插筋下端设弯钩放在基础底板钢筋网上,弯钩长度大于等于15d,d为钢筋直径(当弯钩水平段不满足要求时应加长或采取其他措施)。

11、在基础承台内部的箍筋(进行固定),间距≤500mm,且不少于两道矩形封闭箍筋(非复合箍)。

12、柱插筋必须加固好,防止在浇筑过程中位移。

13、浇筑前检查轴线、模板、钢筋、防雷等是否符合要求。

14、独立基础宜一次性浇筑完毕,不能留设施工缝,如留设施工缝,必须按规范留设。

15、浇筑时,采用插入式振动器,快插慢拔,必须振动到位。

16、浇筑完后,初凝前用抹子搓平。

17、浇筑完后,及时进行覆盖和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普通混凝土),防止养护不及时,造成混凝土表面龟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独立基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21
独立基础的优缺点
1、优点:省钱、不用打桩;而且施工不复杂。
2、缺点:上部重力经过传递直接由土壤承载,如果地质不好,容易倒塌。
建筑物上部结构采用框架结构或单层排架结构承重时,基础常采用圆柱形和多边形等形式的独立式基础,这类基础称为独立式基础,也称单独基础。独立基础分三种:阶形基础、坡形基础、杯形基础。
扩展资料:
独立基础的技术知识:
1、土方开挖后,清理干净浮土,通知相关单位进行验槽。
2、验槽后,基础进行垫层的施工,防止基土晾晒。
3、待垫层达到一定强度后,在上部弹线、安装模板、绑扎基础底板钢筋网。
4、独立基础的边长大于或等于2.5米时,基础底板受力钢筋的长度可取边长或宽度的0.9倍,并交错布置。
5、基础配筋大的钢筋放在底部。
6、基础外边四根钢筋不能取长度0.9倍,必须通长。
7、钢筋网片绑扎好后、用垫块垫置。
8、垫块要求做够的强度,避免脆裂导致保护层不足。
9、柱插筋插至基础底部支在底板钢筋网上。
10、插筋下端设弯钩放在基础底板钢筋网上,弯钩长度大于等于15d,d为钢筋直径(当弯钩水平段不满足要求时应加长或采取其他措施)。
11、在基础承台内部的箍筋(进行固定),间距≤500mm,且不少于两道矩形封闭箍筋(非复合箍)。
12、柱插筋必须加固好,防止在浇筑过程中位移。
13、浇筑前检查轴线、模板、钢筋、防雷等是否符合要求。
14、独立基础宜一次性浇筑完毕,不能留设施工缝,如留设施工缝,必须按规范留设。
15、浇筑时,采用插入式振动器,快插慢拔,必须振动到位。
16、浇筑完后,初凝前用抹子搓平。
17、浇筑完后,及时进行覆盖和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普通混凝土),防止养护不及时,造成混凝土表面龟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独立基础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0
柱下独立基础的特点是:1、单独开挖的独立基础中浇筑钢筋混凝土,2、对不均匀的土质施工,3、施工不复杂
柱下独立基础,可以不打桩,通常是一柱用一基础,(是很小形的基础)
在结构构件中,基础的定义是“将上部重力传递给土壤”的构件才叫做“基础”。

柱下条形基础:当地基比较软弱,桩承载力或者地基压缩性分布不均匀,以至于使用柱下独立基础可能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此时一般将同一方向活同一轴线上若干柱子的基础联系成一体而成为柱下条形基础。
柱下条形基础特点:抗弯刚度较大,
能将集中柱荷载较均匀分散到整个基地面积上。
找06G101-6在图集中有各种基础的图形 你可以更深入的了解追问

请问它们的缺点是什么???

追答

简单来说,当上部荷载不太大时,独立基础截面在4m左右时,采用独立基础还是可以的;当上部荷载较大,独立基础截面都已经超过4m时,采用独立基础就比较勉强了,主要是比较浪费,这时采用条形基础应该是首选。当然荷载更大时,选用筏基、桩基。其次,当地质不均匀,各独立基础沉降差异较大时,即便是基底面积不大也应该采用条基。

桩基础一般是用在高层建筑,或地基承载力较低或很低的土层上,因地基承载力很小,不能满足建筑物荷载要求,故采用桩基础。柱下独立桩基础是柱建在独立的桩承台上,桩承台下面是桩(桩的长度、根数由设计计算得出)。条形基础就是条状基础,砖墙下的基础是条形基础的一种,框架结构柱下如果独立基础承载力不够,也采用柱下条形基础,一般是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条形基础有两种:一种是带梁的,一种是无梁的,条形基础又叫帯形基础。

另外,一个是连续的,一个是单个独立的。一般是层数较少,荷载不大的框架结构下用独力基础,当层数较多(4层以上)地基承载力不是很好的情况下用柱下条基,这样可以增加基础面积,满足结构承载力的要求。当然框架结构条基也可以做成独立基础,就是你说“柱下独立桩基础”那是因为地基承载力不够单独把独立基础范围内的地基承载力提高了,独立基础满足了设计要求,当然做独力基础也行了。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