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中的小飞虫是怎么产生的?

是飞来的还是垃圾本身产生的?求科普。

垃圾中的小飞虫是果蝇,垃圾中果蝇的产生方式有两种:

1、是从外面飞进来的,因为果蝇的身体体积很小,很容易从纱窗等缝隙中飞进来,果蝇喜欢在果皮等废弃物区域觅食,所以堆积的垃圾中就容易招来果蝇。

2、在丢弃的果皮或者蔬菜叶上附着着果蝇卵,因为果蝇卵的繁殖周期很短,所以在垃圾堆砌的几天之内,果蝇卵就会繁殖,然后形成果蝇。

扩展资料:

果蝇类昆虫与人类一样分布于全世界,并且在人类的居室内过冬。由于体型小,很容易穿过纱窗,因此居家环境内也很常见。有些种生活以腐烂水果上。

有些种则在真菌或肉质的花中生活。在垃圾筒边或久置的水果上,只要发现许多红眼的小蝇,即是果蝇;果蝇类幼虫习惯孳生于垃圾堆或腐果上。

果蝇广泛地存在于全球温带及热带气候区,由于其主食为酵母菌,且腐烂的水果易滋生酵母菌,因此在人类的栖息地内如果园,菜市场等地区内皆可见其踪迹。

除了南北极外,目前至少有1000个以上的果蝇物种被发现,大部分的物种以腐烂的水果或植物体为食,少部分则只取用真菌,树液或花粉为其食物。

体型较小,身长3~4mm。近似种鉴定困难,主要特征是具有硕大的雄性腹部有黑斑前肢有性梳,雌性没有红色复眼。雌性体长2.5毫米, 雄性较之还要小。雄性有深色后肢,可以此来与雌性作区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果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12

外来或者家中为丢弃垃圾产生的,垃圾中的小飞虫应该是果蝇。果蝇体型小,只有几毫米,很容易穿过砂窗,进到家里来。另外,垃圾中的蔬菜、水果皮上可能有果蝇卵,果蝇繁殖周期约为十天,所以这些卵很快就孵出小果蝇。

果蝇类昆虫与人类一样分布于全世界,并且在人类的居室内过冬。由于体型小,很容易穿过纱窗,因此居家环境内也很常见。有些种生活以腐烂水果上。有些种则在真菌或肉质的花中生活。在垃圾筒边或久置的水果上,只要发现许多红眼的小蝇,即是果蝇;果蝇类幼虫习惯孳生于垃圾堆或腐果上。

扩展资料

杨梅果蝇在田间世代重叠,不易划分代数,各虫态同时并存,在气温10℃以上时,果蝇成虫出现。在气温21-25℃、湿度75%-85%条件下,一个世代历期4-7天。杨梅进入成熟期后,果实变软,果蝇有合适的食物,此期为果蝇发生盛期,随着采收,杨梅逐渐减少,果蝇数量随之下降。

果蝇主要栖息在具有发酵物、潮湿阴凉的生态环境,所以在杨梅采收后,树上残次果和树下落地果腐烂,又会出现盛发期,而随着残次果及落地果的逐渐消失,虫口又随食物的缺少而下降。杨梅果蝇发生盛期在6月中下旬和7月中下旬两个食物条件极好的时期。

以6月中下旬的发生危害造成经济损失。清晨和黄昏为成虫的日活动高峰期。果蝇对不同杨梅品种的危害程度和空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

防治方法

(1)加强果园治理 合理施肥灌水,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抵挡力。科学修剪,剪除病残枝及茂密枝。调节通风透光,保持果园适当的温湿度,结合修剪,清理果园,尤其是腐烂的杂物及发酵物。减少虫源。

(2)果实成熟期诱杀成虫。利用果蝇成虫趋化性,用敌百虫、糖、醋、酒、清水按1∶5∶10∶10∶20配制成诱饵,用塑料钵装液置于杨梅园内,诱杀成虫。定期清除诱虫钵内虫子,每周更换一次诱饵。

(3)化学防治 在5月中下旬对杨梅园除草,同时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对地面喷雾处理,压低虫源基数,可减少发生量;拣除杨梅成熟前的生理落果和成熟采收期的落地烂果,送出园外一定距离的地方覆盖厚土或用30%敌百虫乳油500倍液喷雾处理,可避免其生存繁殖后返回园内危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果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梅树果蝇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两种情况都可能。垃圾中的小飞虫应该是果蝇。果蝇体型小,只有几毫米,很容易穿过砂窗,嗅觉又非常灵敏,进入家中的圾垃桶也不奇怪。另外,垃圾中的蔬菜、水果皮上可能有果蝇卵,果蝇繁殖周期约为十天,所以这些卵很快就孵出小果蝇。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6-05
是飞来的。
垃圾的小飞虫绝大部分是果蝇,可以认为是体型非常小的苍蝇。
垃圾腐败的味道把他们吸引过来,他们在垃圾中取食、繁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