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几本关于吸血鬼的书

如题
小说、历史一类哒
谢了

  历代文人墨客写下了大量的诗歌剧本来表达这种即向往又恐惧的心情,如拜伦的《吸血鬼》1816年,科勒律支的《克里斯特贝尔》,济慈的《无情的美人》《拉弥亚》.就连大仲马,狄更斯这样的大家也写过相关的作品,但这些作品中影响力最大的莫过于斯托克的《惊情四百年》。
  现代人对吸血鬼的理解,大多源自维多利亚时代小说家布兰•史塔克著名的《德考拉伯爵》系列中妖异迷幻的描述。此后哥特式文学的盛行,终于使苍白、嗜血、恐惧阳光、长生不死的吸血鬼形象在公众的认知中确立起来。不过,很少有人知道,就在那同时,医学家和生物化学家们已经发现,这些关于吸血鬼的传奇故事,很可能并非子虚乌有。

  以下是吸血鬼之母ANNE RICE的吸血鬼作品集
  大家最熟悉的《夜访吸血鬼》中国译林出版社出版过的
  《吸血鬼维托利奥》这个是中国目前还没有翻译过的,英文名为《VITTORIO,THE VAMPIRE》
  还有大家经常看到的《天遣者女王》 台湾时报出版社出版过的
  《吸血鬼黎斯特》 同样是台湾时报出版社出版的
  《美瑞克》 英文名为《MERRICK》中国没有翻译过的
  《血与黄金》英文名为《BLOOD AND GOLD》这个其实就是吸血鬼美瑞克的自转而已 中国无翻译
  《布莱克伍德庄园》英文名为《BLACKWOOD FARM》中国无翻译
  《肉体窃贼》台湾时报出版社出版过
  《潘多拉》英文名为《PANDORA》我比较喜欢的一部
  《吸血鬼阿曼德》英文名为《THE VAMPIRE ARMAND》这当然就是阿曼德的自转咯
  《恶魔蒙那屈》英文名为《MEMNOCH THE DEVIL》中国无翻译
  以下是关于吸血鬼的书,没有统一的作者,您自己注意看
  《红蔷薇新娘》作者为田中芳树
  《亲爱的德古拉》作者为DAN SIMMONS等人
  《情惊四百年》作者为FRED SABERHAGEN还有JAMES V。HART 这个台湾麦田出版社出版过
  《吸血鬼德古拉》作者为BRAM STOKER 台湾万象图书出版社出版过
  《女吸血鬼卡蜜拉》作者为丹。雷。法纽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部,黑黑,台湾国际少年村出版社出版过
  而短片小说就有以下一些
  《吸血鬼与双簧管》《拳击生涯》《塔屋》《夜飞人》
  就是这些,中国的作品千万别拿出来给我看啊~~~~其他的还有少的,这里血族的朋友们可以补充一下的
  以下是是安妮吸血鬼家族的编年史
  1976年起,安妮·赖斯开始写出吸血鬼系列,从1976年的《夜访吸血鬼》,截止到
  2001年10月的《血和黄金》,共十本。

  它们依次为《夜访吸血鬼》(Interview with the Vampire 1976),《吸血鬼莱
  斯特》(The Vampire Lestat 1987),《被诅咒的女王》(The Queen of the Damned
  1989),《偷尸贼的故事》(The Tale of the Body Thief 1992),《恶魔迈诺克》
  (Memnoch the Devil 1995),《潘朵拉》(Pandora 1998),《吸血鬼阿蒙》(The
  Vampire Armand 1998),《吸血鬼维多利奥》(Vittorio the Vampire 1999),《梅
  瑞克》(Merrick 2000),《血和黄金》(Blood and Gold 2001)。

  这十本书中有两本被拍成了电影,一部是《夜访吸血鬼》,另一部是计划于2002年
  完成的《被诅咒的女王》。《被诅咒的女王》本应该2001年夏季上映,可是因为阿卡莎
  的扮演者阿丽娅·豪夫顿在飞机失事中去世,所以计划延迟,现在看到的报导是2002年
  完成,不过不知道还是不是原班人马制作的。看过一点《被诅咒的女王》的剧照,同
  《夜访吸血鬼》相比,它的调子华丽了很多,非常妖艳。因为莱斯特变成了摇滚歌星,
  所以在《被诅咒的女王》中应该有大量的摇滚歌曲,原来的计划中是由KORN制作其中的
  音乐(和朋友笑称,的确是黑暗啊,所以要由KORN那样的音乐才可能把地下的女王刺激
  醒,不过却不知道女王的复活是因为太喜欢了还是因为太忍受不了了)。

  两部电影都是由华纳公司出品。华纳公司有意向拍摄整个吸血鬼系列,不过这计划
  算相当庞大吧。安妮·赖斯的小说到目前为止已经跨越了几千年,还在不断的加入旁支
  细节。另外,在《夜访吸血鬼》中因为已经改变了一些原著中的人物关系(比如记者丹
  尼尔书中是被阿蒙变成的吸血鬼,但是电影中是被莱斯特变成的),所以也许故事没法
  连续起来,那么,就只是一个又一个的独立小故事,未免有点遗憾。

  安妮·赖斯第一系列的吸血鬼故事到从公元前4000年到1995年基本结束,也就是到
  了她95年的小说《恶魔迈诺克》后结束。继续出的那几本是穿插在整个故事中的分支。
  在正规的系列中,莱斯特是主角。在《恶魔迈诺克》中,整个故事简直就是吸血鬼版的
  《神曲》。

  下面大致罗列了一部分在主干中出场的人物及关系,这样可以方便的看后面的年代
  记录。这些看了会让人头疼的东东,只有和我一样对“吸血鬼历代纪”着迷的人才会喜
  欢吧:)

  阿卡莎(Akasha),吸血鬼的起源,古老的被诅咒的女王。最后被麦哈瑞特杀死并
  取而代之。
  凯门(Khayman),阿卡莎的随从,第一个牺牲品。
  麦可儿(Mekare),最初被阿卡莎结婚时带走的双胞胎之一。她召唤了魔怪阿莫,
  吸血鬼从此产生。在阿卡莎最后的吸血鬼大屠杀中杀死阿卡莎成为新的“被诅咒的女
  王”。
  阿莫(Amel),传说中的魔怪,进入阿卡沙的身体,使阿卡莎成为吸血鬼。
  安克欧(Enkil),阿卡莎的丈夫,最后一次与阿卡莎复活时被阿卡莎消灭。
  麦哈瑞特(Maharet),双胞胎之一,阿卡沙大屠杀时托梦给吸血鬼们。
  米丽亚姆(Miriam),麦哈瑞特的凡人女儿。
  艾立克(Eric),不详。
  梅尔里斯(Marius),新一代吸血鬼的元老级人物,钟爱漂亮男孩,阿蒙的制造者
  和爱者。
  米欧(Mael),不详。
  圣提诺(Santino),不详。
  阿蒙(Armand),俄罗斯血统的漂亮男孩,十七岁未成年时被主人梅尔里斯变成吸
  血鬼。
  玛格纳斯(Magnus),另一个元老级人物,一个疯狂者。莱斯特的制造者,被巴黎
  的吸血鬼群体驱逐的人。一生都在寻求制造一个完美的金发男性吸血鬼,制造莱斯特以
  后随后便投入火中自杀。
  莱斯特(Lestat),整个故事的主人公,二十岁时被玛格纳斯制造成吸血鬼,在什
  么都没有学到之前失去玛格纳斯。一生中不停的爱与恨,相遇而又分手,与母亲卡布丽
  埃尔,与朋友尼古拉斯,与吸血鬼阿蒙,与被制造者路易,与女王阿卡莎。最后穿越了
  天堂与地狱,取得宗教上瞬间的宁静。
  路易(Louis),法裔美国人,因弟弟的自杀而对人生失望,被莱斯特变成吸血
  鬼。
  尼古拉斯(Nicolas),莱斯特凡人时候的好朋友,爱人,最后也被变成吸血鬼,
  失望后自杀,留下吸血鬼剧院,被阿蒙接收。
  卡布丽埃尔(Gabrielle),莱斯特的母亲,情人,被莱斯特变成吸血鬼,是他的
  支柱,当她离开莱斯特后,莱斯特进入第一次沉睡。
  克劳迪亚(Claudia),五岁时被莱斯特变成吸血鬼,路易的爱人,设计与路易摆
  脱了莱斯特,最后被阿蒙杀死。
  玛德琳(Madeleine),路易爱上阿蒙后为克劳迪亚找的伙伴,与克劳迪亚一起被
  吸血鬼剧院里的吸血鬼们处以死刑。
  大卫·塔尔博特(David Talbot),被莱斯特变成吸血鬼,是一个年轻的身体和七
  十岁的灵魂的结合。
  杰茜(Jesse),麦哈瑞特的后代。
  丹尼尔(Daniel),采访路易的记者,被阿蒙变成吸血鬼。
  简可宝贝(Baby Jenks),不详。
  潘朵拉(Pandora),梅尔里斯制造的女吸血鬼,梅尔里斯的情人,有强大的能
  力。
  格莱恩·占姆士(Raglan James),不详。
  罗杰(Roger),不详。
  朵拉(Dora),罗杰的女儿。
  恶魔迈诺克(Memnoch the Devil),不详。

  下面是摘录的到目前为止整个“吸血鬼历代记”年表。可以说,安妮的吸血鬼系列
  是《史记》风格--纪传体,现在把它排成编年史(笑)。
  因为这套系列中只读过《夜访吸血鬼》和部分的《吸血鬼阿蒙》,所以不清楚这些
  故事和年代是否正确。另外自己的英语水平自己了解半斤八两,所以如果发生错误的
  话,大错误是下载网站的错误,小毛病则是自己滥竽充数的后果(笑)。

  大约公元前4000年
  女王阿卡莎(Akasha)带着双胞胎去她的宫殿,随从凯门(Khayman)强暴了双胞
  胎,双胞胎之一的麦可儿(Mekare)向神灵阿莫(Amel)祈求复仇。
  阿莫和阿卡莎融合,变成了吸血鬼,随后阿卡莎又把丈夫安克欧(Enkil)变成了
  吸血鬼。
  双胞胎中的另一个麦哈瑞特(Maharet)有一个凡人女儿米丽亚姆(Miriam),由
  她开始了一个伟大的家族。凯门带麦可儿和麦哈瑞特回到埃及。
  阿卡莎把凯门变成了吸血鬼。
  凯门改变了麦可儿, 又改变了麦哈瑞特。
  麦哈瑞特和麦可儿被分离开,封闭在棺材里。两个人都逃跑了但是没有找到对方。
  阿卡莎和安克欧制造了其他的吸血鬼。
  他们被崇拜,然后被控制了很多年。最后,他们自己解脱出来,但是渐渐的开始从
  这个世界中退出了。
  凯门制造的吸血鬼和阿卡莎、安克欧制造的吸血鬼交战。

  大约公元前3000年
  阿卡莎和安克欧进入他们的沉睡。

  大约公元前1000年
  麦哈瑞特把艾立克(Eric)变成了吸血鬼。

  罗马帝国(公元前49年以后)
  四十岁的梅尔里斯(Marius)变成了吸血鬼。
  米欧(Mael)成为吸血鬼。
  梅尔里斯把阿卡莎和安克欧带出埃及带到安提俄克。

  14世纪
  圣提诺(Santino)成为吸血鬼。

  15世纪
  梅尔里斯把阿蒙(Armand)变成吸血鬼,当时阿蒙十七岁。
  玛格纳斯(Magnus)成为吸血鬼。

  1760年
  莱斯特(Lestat)出生。

  1766年
  路易(Louis)出生。

  1779年
  莱斯特与尼古拉斯(Nicolas)去巴黎,成为一名演员。

  1780年(冬天)
  玛格纳斯把二十岁的莱斯特变成吸血鬼,然后走进火焰中。
  莱斯特把母亲卡布丽埃尔(Gabrielle)变成吸血鬼。
  莱斯特遇到了阿蒙。
  莱斯特把尼古拉斯变成了吸血鬼。
  莱斯特给尼古拉斯一所剧院,尼古拉斯把它变成“吸血鬼剧院”。

  1780年 (五月)
  莱斯特和卡布丽埃尔开始他们的恶魔之旅。

  1789年
  尼古拉斯走进火焰中。
  莱斯特的人类家庭在法国大革命中被屠杀。卡布丽埃尔离开了莱斯特进入丛林中。
  莱斯特沉睡于地下。梅尔里斯把莱斯特带到入眠的阿卡莎与安克欧的岛屿上。
  莱斯特唤醒了阿卡莎,但是梅尔里斯让莱斯特离开。
  莱斯特到了新奥尔良。
  克劳迪亚(Claudia)出生。

  1791年
  莱斯特把25岁的路易变成了吸血鬼。

  1794年
  莱斯特把五岁的克劳迪亚变成吸血鬼。

  1795年
  三个人定居在新奥尔良的市内。

  1862年
  克劳迪亚攻击莱斯特并把他的遗体扔进沼泽。当莱斯特幸免遇难回去时,路易点燃
  了房子和克劳迪亚逃跑了。
  克劳迪亚和路易乘船去了欧洲,找到了旧世界的吸血鬼。
  克劳迪亚和路易去了巴黎。
  路易遇到了阿蒙和其他一些吸血鬼,他们在吸血鬼剧院里生活。
  路易为克劳迪亚把玛德琳(Madeleine)变成吸血鬼。
  阿蒙的吸血鬼们杀死了克劳迪亚和玛德琳。
  路易报复地烧毁了整个吸血鬼剧院。

  1862年以后
  路易和阿蒙旅行,后来回到新奥尔良见到了莱斯特。
  阿蒙离开了路易。
  1917年以后
  大卫·塔尔博特(David Talbot)出生。

  1929年
  莱斯特再次在新奥尔良沉睡。阿蒙也来到新奥尔良并居住。

  1950年
  杰茜(Jesse)出生。

  1955年
  丹尼尔(Daniel)出生(或者是更早两年)。

  1975年
  路易把他的故事告诉圣弗朗西斯科的记者。记者就是丹尼尔,他去寻找莱斯特但是
  遇到了阿蒙。

  1976年
  《夜访吸血鬼》以“安妮·赖斯”的假名字出版。

  1984年
  莱斯特从昏睡中被音乐唤醒,最后决定成为一名摇滚歌星。

  1985年
  二十岁的简可宝贝(Baby Jenks)成为吸血鬼,她于同一年被毁灭。
  《吸血鬼莱斯特》在新奥尔良以“安妮·赖斯”的假名字出版。
  杰茜开始调查新奥尔良的吸血鬼情况。
  莱斯特的摇滚音乐会将与万圣节在圣弗朗西斯科演出。其他的吸血鬼密谋消灭他。
  路易再次回到莱斯特身边。
  阿蒙把三十岁(也许是三十二岁)的丹尼尔变成了吸血鬼。
  阿卡莎从昏睡中苏醒,杀死了安克欧,把梅尔里斯冻入冰中,开始屠杀吸血鬼。
  麦克尔给各处的吸血鬼送去关于过去故事的梦。
  凯门恢复了记忆,跟随阿卡莎去圣弗朗西斯科,他看了莱斯特的演唱会。
  潘朵拉(Pandora)和圣提诺解救了梅尔里斯带他到所罗马。
  吸血鬼们聚集在莱斯特的音乐会上。阿卡莎杀死了其中大部分吸血鬼。
  卡布丽埃尔回到莱斯特身边。
  阿卡莎挟持了莱斯特,带着他开始进行对人类的屠杀。
  麦哈瑞特把35岁的杰茜变成吸血鬼。
  残余的吸血鬼毁坏了阿卡莎在所罗马的栖息地。
  梅尔里斯回到阿蒙的身边。
  阿卡沙和莱斯特到达了所罗马。
  迈可儿杀死了阿卡莎成为新的被诅咒的女王。
  莱斯特记录了整个事件。
  莱斯特遇到了大卫·塔尔博特。

  1988年
  《被诅咒的女王》出版。

  1991年
  莱斯特试图结束自己的存在。
  莱斯特遇到了格莱恩·占姆士(Raglan James)并转换了身体成为凡人。占姆士带
  着莱斯特的身体潜逃,被莱斯特追回并杀死。
  莱斯特把大卫·塔尔博特变成吸血鬼。大卫70岁,不过现在的身体是一个26岁男人
  的。
  路易和大卫同意与莱斯特一起住在新奥尔良的房子里。

  1992年
  《偷尸贼的故事》出版。

  1992年-1993年
  路易、大卫和莱斯特分道扬镳。
  莱斯特回到里约热内卢开始。

  1994年
  莱斯特给大卫讲述他的捕猎。莱斯特杀了罗杰(Roger),与他的灵魂交谈。
  莱斯特遇到了罗杰的女儿朵拉(Dora)。
  莱斯特的捕猎者恶魔迈诺克(Memnoch the Devil)介绍自己并寻求帮助。
  莱斯特陪伴迈诺克到天堂和地狱。
  他遇到了上帝,听到了关于创世的故事,看到了基督的受难和死亡以及制造维罗妮
  卡的面纱。他来到地狱违反条例帮助迈诺克。离开地狱的时候失去了左眼。
  莱斯特把维罗妮卡的面纱给了朵拉。朵拉用它振兴基督教。
  阿蒙在太阳下自我毁灭来证明维罗妮卡面纱的真实。
  米欧也做了同样的事。
  麦哈瑞特还给莱斯特他的眼睛。莱斯特把他的经历口述给大卫。
  《夜访吸血鬼》被拍成电影,由汤姆·克鲁斯、布拉德·皮特主演。

  1995年
  《恶魔迈诺克》出版。

  以上为转载

  最有名的书就是《德古拉伯爵》和《毒伯爵该隐》啦~~我很迷该隐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6-04
吸血鬼小说,其实大部分可将它归入恐怖文学类。其源头则可以归入哥特小说。“哥特”(gothic)这个词在英语里有多种含义。它既是一个文学词汇,又是一个历史术语,还可以用作建筑和艺术方面的专门用语。作为一个文学词汇,它也有多种含义。它既指一种文学现象,又指一类文学作品;而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历史阶段,这些文学现象、文学作品的内涵也不尽相同。在这里,我们用它来表示一类小说小说形式。

那么我们就先从他的源头开始追溯。最早的时候,“哥特”被用于文学流派,主要因为这种流派的主题是探讨极端感情以及一些黑色话题,并且哥特小说的背景通常是哥特式的:废弃的摇摇欲坠的城堡,阴暗的修道院。这个流派关注哥特式的相关建筑,艺术,诗歌甚至园艺。到了后期,尤其是在英国,哥特小说到1840年已衰败。这主要是由于廉价作者的过饱和,以及在世纪之交所描写的暴露过分的性,暴力作品的问世大大降低了哥特小说的品位。但哥特小说对于维多利亚时代文学样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掀起了维多利亚时代短篇鬼故事的热潮,并且使著名作家艾伦坡以死亡为主题的故事得以出现。哥特小说的阴郁对崇尚哀悼仪式、铭记永生及长生不老的维多利亚时代人来说有着特殊的吸引力,这也使得它对文学有了更为广泛的影响力。到1880,哥特式小说作为半正统文学样式,开始了自己的复兴之路。这时期(后维多利亚时代)的作家有罗伯特鲁易斯史蒂文森,亚瑟米堪及奥斯卡威尔德,1897年哥特式最著名的恶魔在布莱姆斯托克(Bram Stoker)的小说《德库拉》(Dracula)中诞生,它是一个名为德库拉的吸血鬼。虽然评论家用“哥特”一词来代称所有的相关流派,但是哥特小说其实已开始让位给现代恐怖小说。有些恐怖小说作家继承了哥特式的情感,如安妮莱斯(Anne Rice),有些则没有,如斯蒂芬金(Stephen King)。哥特式也将自己的领域扩展到电影,音乐,甚至以互联网这一新形式为载体。

这类小说曾经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十分繁荣,然而它们的作者,除少数外,均被文学批评家和文学史家所忽视。其模式特征是,故事常常发生在遥远的年代和荒僻的地方,人物被囚禁在狭窄的空间和鬼魂出没的建筑物内,悬疑和爱情交织在一起。惯常的悬疑手段有神秘的继承权、隐秘的身世、丢失的遗嘱、家族的秘密、祖传的诅咒,等等。到最后,悬疑解开,歹徒暴露,男女主人公的爱情障碍扫除。不过,这种爱情有别于言情小说里的爱情。两者的区别是:哥特式小说通常描写神秘冒险故事,其爱情障碍往往来自歹徒;而言情小说描写家庭平凡琐事,其爱情障碍往往来自男女主人公本身。

而与哥特小说联系密切的恐怖小说中经常出现的则是一些非人类的生物,正因为我们身边没有这些生物,才更能显出恐怖气氛。而这中间描写过无数次并且经久不衰的不多,僵尸吸血鬼就是其中之一。这类题材由于题材本身的特殊性,经常会在恐怖的气氛外带上凄美的色彩。关于吸血鬼题材的文学作品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不乏名人:如普罗斯普梅里美(1827年)写了《拉古兹拉》,还有波德莱尔、考乐利齐、菲利克斯旦、大仲马、汉斯汉兹爱渥兹、高蒂埃,等等。[6]而对这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则是三位英国作家:约翰威廉姆波利多里(John William Polidori,1795~1821)、约翰谢礼旦勒法努(J SheridanLe Fanu,1814~1873)和布莱姆斯托克。其中,前两位作家使人重新对这一主题感兴趣,而第三位作家则真正确立了,我们今天认识的吸血鬼形象。波利多里的代表作是《吸血鬼传奇》,文中描写了一个令人不安的生灵“路特分勋爵”,一个吸血鬼,小说中将他描写成一个看上去令人恐慌,饥渴,残酷的魔鬼。勒法努的代表作《卡米拉》则是一篇女性吸血鬼的故事。他借鉴了古希腊罗马时代食尸女鬼的故事,这在后面的吸血鬼起源中将具体谈到。最后一位代表作家布莱姆斯托克的代表作《德库拉》,这本小说1897年出版,“它在用文学表现吸血鬼迷信的历程上确实是个转折点。这部小说复兴了18实际一度流行的‘哥特式’精神,又让吸血鬼迷信再度出现在世人面前,为一则流传至今的现代神话奠定了基础”[7]。不仅如此,这部小说还被拍成电影《惊情四百年》,在吸血鬼电影史上担任着里程碑式的角色。

最早有关吸血鬼的可靠记载是在波斯发现的一只史前陶罐上的画:一个男人与要吸他血的魔鬼搏斗。之后,巴比伦传说中的女妖利利图也以吸食儿童的血而闻名。事实上,在地理和年代上,我们是没有办法具体考证的。因为这毕竟只是个人类杜撰的吸血鬼精灵。吸血鬼随着时代发展,到十九世纪进入了文学作品,著名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写出了《吸血鬼的变形》(1866年),将吸血鬼写成致命的美女。拜伦也曾经打算写作一部关于吸血鬼的小说,但后来未成形。这个故事后来由他的私人医生波利多里完成了。最著名的吸血鬼小说也在这个时期诞生:1897年,英国作家布莱姆斯托克(Bram Stoker)的《德库拉》(Dracula)正式出版

吸血鬼在文学艺术中的体现

要考察文学作品中的吸血鬼主题,必然要在一定程度上尽量多的自各处取材,事实上该领域要比我们所估计的广阔丰富得多,在这里仅就几个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谈一谈。

在18世纪开始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中,吸血鬼形象与作家灵感之间的互动,产生了一些新的作品。浪漫主义诗人塑造了一种迷死人的女吸血鬼形象,如柯勒律治的《克里斯特贝尔》中、济慈的《无情美人》中,都有这样的吸血鬼形象。而在波德莱尔的《吸血鬼的变形》中,则是堕落的女花痴。这些女吸血鬼迷人、美丽而且神秘,让男人们止不住心猿意马。

然而,使吸血鬼成为西方现代文艺中的灵感资源,至少有两位大功臣值得一提。这两位前面都已经提到过。

一位是中篇小说《吸血鬼传奇》的作者波利多里(John William Polidori)。此人原是诗人拜伦的秘书兼私人医生,拜伦1816年曾与人打赌,要写一部以吸血鬼达尔韦(Darvell)为主角的小说,这部小说后来未能完成,但拜伦曾将设想好的情节告诉了波里多利。不久波里多利与拜伦闹翻,次年他离开拜伦回到英国,开始撰写小说,他以拜伦的故事为大纲,但改换了主角的名字,变成路特分爵士。1819年小说在《新月刊》上发表,颇为轰动,多次再版,又被译成法文,次年即被改编成戏剧——30年后,大仲马还在改编这部小说。这部小说引起了持久的吸血鬼风潮,甚至出现了一连串的抄袭之作。但是,波利多里本人却并未因这部小说而文坛登龙,原因是很戏剧性的——小说在《新月刊》上发表时,主编自作主张将作者姓名换成了拜伦!

在《吸血鬼传奇中》波利多里向我们描绘了一个令人不安的生灵。路特分勋爵是个面无表情的绅士,灰色的眼睛透出冷漠,脸色白得发青,看上去好像能让最无顾忌的人也生出恐慌,而且他的力量超人。当他身上长出坏疽开始腐烂时,它让人把他的身体抬到一座山的山顶,让他沐浴在月光里。人们照办了,然而,当大家准备掩埋他的时候,发现路特分勋爵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后来他重新出现,并吸干自己的妻子和妻妹的血,之后就逃之夭夭了。描述过程中,叙述者营造出怪诞的气氛,他不是用委婉地曲笔以引人想象,而是进行切实描述,勾画出吸血鬼的标准像。故事的结局并不完美,路特分勋爵没有被杀死,因而它可以继续挑选牺牲品,吸他们的血。但是这并不妨碍它对兴起英国吸血鬼类文学的作用。从1819年起,这部小说即被译成法语,多次再版,而且有诸多模仿者。之后又改成剧本多次上演,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

另一位英国作家布莱姆斯托克的代表作《德库拉》则可以说是英国“家喻户晓的作品”[13]。故事讲述伦敦一名年轻的公证处书记员乔纳森哈克,奉命前往罗马尼亚的小镇特兰西瓦尼亚,与一个叫德库拉的伯爵洽谈生意,因为伯爵想购买英国的一处房产。一日,哈克在阅读一本小说时,发现他像是一份档案,其中有信件、日记等等。他由此文件里发现一个可怕的秘密:德库拉伯爵是一具僵尸,一个夜间从棺材里爬出来吸人血的吸血鬼。勇敢的年轻人于是跟踪监视伯爵的罪行,善恶双方也展开一次又一次的对决。开始时,代表恶的德库拉占上风,他看上了哈克未婚妻米娜的朋友露茜,不幸的露茜被吸干了血,然后死去,但是象征善的哈克扭转了颓势,最后和米娜、范赫尔辛博士等人一同战胜了吸血鬼。

斯托克的小说采用新闻体的写作方式,让读者可以身临现场般看着主人公如何发现恐怖的事情,如何与恶势力抗争。《德库拉》再现了英国“哥特式”小说的风格:一座中世纪的城堡,有些部分已成废墟,埋葬死尸的地下室里隐藏着可怕的秘密。不仅如此,小说中的吸血鬼德库拉真有其人,就是前面提到的弗拉德四世。公元1462年,这位德库拉伯爵的妻子伊丽莎白听到他战死沙场的谣言,信以为真,悲痛万分投河自尽。伯爵回到君土坦丁堡,只看到了妻子的尸体。他愤怒地责问上帝,为什么他一生都为主而战,最终却遭到这种结局。他用长矛穿了十字架上的耶酥,鲜血直流。德库拉从此投向了魔鬼,以鲜血作为生命,成了一个不死的吸血僵尸。在这里,没有用“弗拉德”而使用了他的绰号“德库拉”。斯托克借用这个传说,以丰富的想象力和逼真的文学描摹,使德库拉的形象在19世纪复活,同时也使一度沉寂的吸血鬼文学重获振兴,成为延续至今的神秘小说传统的主脉之一。

吸血鬼德库拉的形象,虽然比不上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但自斯托克的小说问世以后,以吸血鬼为主题的小说、戏剧和电影层出不穷,而且都是以德库拉为原型创作的。这部小说之所以能在文学上取得巨大成功,与作品本身丰富的内涵特色密不可分。首先,他虽然以神秘怪诞、血腥恐怖的超自然故事为主题,却“旗帜鲜明地突出了善与恶的二元对立”[14],以德库拉为代表的邪恶力量与以范赫尔辛等人为代表的正义力量的生死对决,是一场光明与黑暗、理性与放纵、道德与非道德、基督教正统与旁门左道的全面较量,而最后以正义的一方大获全胜告终,在满足同时代读者喜好猎奇、刺激的隐秘心理的同时,也使他们在道德良心上解脱了逾越规范尺度之虞。其次,它有着极其隐讳而又极其复杂的象征意味,吸饮人的血液、潜入人的灵魂的吸血鬼形象,不啻是人类某种欲望的象征,这种欲望体现在被吸血鬼俯身的女性身上,更多的代表了人性中被压抑的性欲冲动本能。对斯托克所处的维多利亚时代晚期的绅士来说,任何性欲冲动都是污秽不洁、充满邪恶又足以致命。但同时,它又是流淌在血液中的本能反应。露茜和米娜(在小说中都被德库拉诱惑与袭击),两个在灵与肉的煎熬中挣扎的女性,她们迷乱中交织着狂喜与恐怖的精神,也同样散发着令人沉迷的蛊惑力。此外,作者大胆涉及了当时还属新鲜的精神病学理论,在有关伦费埃尔德的精神病例(小说中另一位受德库拉精神迫害而神志失常的书记员),以及采用使人如身临其境的日记体写作方式,都使此书在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西方恐怖类型电影戏剧取之不尽的创作题材和灵感。

1924年,斯托克去世12年后,《德库拉》首次被搬上舞台,1927年在伦敦重演,大获成功,同年9月又在纽约百老汇上演,吸血鬼德拉库终于成为一个传奇人物。他在舞台上的晚礼服和黑披风,从此成为现代吸血鬼形象的共同特征。1931年,根据《德库拉》改编的第一部有声电影《吸血狂魔》上映。从1922年到1994年,以吸血鬼为主题的电影至少有23部。

1992年的好莱坞大片《惊情四百年》是根据布莱姆斯托克1897年的小说《德库拉》改编的又一部电影。这部电影在吸血鬼电影里程碑上实在是重要的一站。历史上曾经有许多改编自这部小说的电影,这部电影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开场,充分利用了历史上罗马尼亚君主弗拉德四世的传说。这个开头奠定了整部电影的凄美基调。

剧本在原著的基础上作了一些改动,德库拉偶尔发现乔纳森哈克的未婚妻米娜与四百年前死去的妻子惊人相象,原来米娜就是妻子的转世。于是他将哈克囚禁在城堡之中,自己来到伦敦。他从一个脸上皮肤干裂而惨白、梳着大分头的白发老伯爵一跃成了一个戴着太阳镜颇有绅士风度的王子。充分体现了吸血鬼传说中“血是生命”的观点----血让人返老还童。这些血的来源是米娜的女友露茜。德库拉诱惑她,然后吸她的血,最终露茜死去。但实际上她是变为了吸血僵尸。范赫尔辛博士和他的朋友们带着圣水、十字架、斧头来到了露茜的坟墓。恰逢她带着一个掠来吸血的孩童回到墓室。博士用十字架对着她,同时泼洒圣水口念《圣经》,最终用斧头砍下了她的头才制服了这个女吸血鬼。

米娜在德库拉的追求下迷上了他,并回忆起她的前世,决定也变成吸血鬼永远跟他在一起。被逃出城堡的哈克和众人制止。众人赶往城堡,并在日落之前重创了德库拉。米娜不顾一切地扑上去,把将死去的德库拉拖入了城堡。在死亡的最后时间,德考拉终于大彻大悟,重新回到了上帝主的怀抱,明白了什么是真正永恒的爱。圣光照在他的脸上,恢复了神勇英武的德库拉伯爵的面容而死去。米娜含泪举起长枪,刺穿了他的心脏,割下了他的头颅。他们之间的爱情已从中得到升华和永恒。

整个影片忠于原著,将德库拉伯爵传说中的英国绅士风度表现得很好。并且人物造型和史书中的弗拉德四世极为接近:黑色长卷发、浓密的小胡子、深陷的眼睛。礼服和礼帽恰到好处地体现出了德库拉的伯爵风度。影片开头的杜撰让吸血鬼传说平添了几分凄美之情,令人开始思考人性和宗教。试想如果仅按斯托克原著中所描写的,伯爵是因为淫念才接近米娜,那岂不又是一个庸俗小说电影版。真正能获得观众的片子是人性化的片子,《惊情四百年》做到了。这样一个吸血鬼让人感动,甚至还想为他的遭遇掉几滴眼泪。而他所惧怕的传统的大蒜、圣水、十字架又让人体味到了那份古老的吸血鬼传说。
第2个回答  2008-06-04
德考拉
惊情四百年
夜访吸血鬼
第3个回答  2008-06-04
<<寻找前世之旅>>
第4个回答  2008-06-04
吸血鬼的历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