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清朝,有很多人自愿进宫做太监?

在宫里做太监就意味着要舍弃很多,为什么还有人主动去做?

主要还是生活所迫吧。古代本就物质条件不丰富,民间的穷苦百姓很多都穷困潦倒地连饭都吃不上,整日过着颠沛流离,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在这样的境遇下,活下去就是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目标。进宫做太监虽说要经历残酷的阉割,还要每天伺候人做着脏活累活,但起码有吃有穿,有个遮风挡雨的容身之所。

更何况,如果自己有眼色能讨主子欢心,兴许还能不断晋升做个有权有势的大太监,金钱地位样样都有。虽说也不能像正常男人那样结婚生子繁衍自己的后代,但大部分情况下宫里也是允许结对食的,中意哪个宫女就与她结成对食,在宫里相互扶持相互依靠,也算是找到了情感的寄托。这么看来,除了身体上有缺陷以外,在宫里做太监总比在外面受苦受穷要好得多。

所以,古代穷苦人家的男子有一些就会在征召太监时自愿报名,大多都抱着能改善生活的心态去的。不过也有很多人即使报了名也无法做成太监,因为古代的医疗条件不发达,所谓的阉割手术也只是找一些当地的土郎中,用粗糙的手法去割掉生殖器。

不论是手术的方法还是后期的保养处理,都存在着极大的风险。所以很多人在手术后不是感染而死,就是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往往还没等到皇宫里就已经死在半路上了。

总的来说,选择做太监算是穷人的无奈之举了,他们宁愿冒着巨大的风险,宁愿去面对未知的未来,都是因为生活是真的过不下去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20
因为在古代很多人都是没有食物吃的,所以有人甘心进宫做太监,这样日子好过一点。
第2个回答  2019-08-20
在宫外生活不下去了,进了皇宫有吃有住,不用担心吃了上顿没下顿,自然有人愿意进宫做太监。
第3个回答  2019-08-20
只有走投无路被生活所迫的人才会自愿去做太监,为了能够在宫中谋生存,一切也都是逼不得已。
第4个回答  2019-08-21
明朝的太监选择相对还是比较广,很多省份都有人做太监。
到了清朝,太监的来源主要是鲁北、冀中和冀南这一带,一来比较接近太监最大的就业市场北京,二来这几个区域生活相对比较艰辛,很多父母为了生活甚至是生存,于是把孩子送去做太监。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