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改进要点与措施 拟采用什么方法改进不足

如题所述

一、绩效改进要点:

绩效改善计划旨在让员工改变他们的行为。为了使变化得以实现,符合以下四点:

1、愿意

员工自身对变革的渴望。

2、知识和技术

员工必须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

3、气氛

员工必须在一个鼓励他们提高绩效的环境中工作。而营造这种工作氛围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主管。员工可能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尝试改变。在这种情况下,主管应该帮助员工建立信心。

4、奖励

如果员工知道这样做会得到奖励,更有可能改变自己的行为。奖励可以是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物质条件包括加薪、奖金或其他福利。精神方面包括自我满足,赞扬,增加的责任,更多的自由和授权。

二、绩效改善措施如下:

在实际工作中,以下措施可以帮助各级主管为员工制定绩效改进计划。

1、对各级主管进行广泛的培训和关注:

绩效管理的推进过程中,各级管理者和员工普遍反映不了解绩效管理四个阶段之间的关系,从而影响绩效管理的推进。对考绩结果的应用也是如此。

各级管理者对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知之甚少,对绩效改进的操作流程也不清楚。因此,不能将结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使绩效管理停留在表面。有鉴于此,需要进行广泛的培训,重点是各级的主管。培训内容包括绩效管理的基本知识、流程和应用技能。

培训的目的是澄清各级管理者对绩效管理的错误和模糊认识,绩效管理不是给他们增加额外的工作,而是更好地管理工作;绩效管理不是要在员工之间制造差距,而是要找出并评价员工的绩效和能力,然后有针对性地帮助员工改进。

虽然在绩效指导和沟通上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可以在未来扼杀,并为企业带来长期利益。通过培训,首先提高管理者对绩效改进等内容的理解。

2、通过绩效管理制度的公布,明确相关奖惩措施,确保绩效改进的制度化实施:

在实施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种敷衍了事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对那些能够为员工着想并制定绩效改进计划的管理者明确奖惩制度,对那些培训后仍然敷衍的管理者进行惩罚。同时,对于不适合或不愿意管理的员工,可以进行工作调动。

扩展资料:

绩效改进方法:

一、分析工作绩效差距:

1、客观比较法

将员工在考核期间的实际表现与绩效计划进行比较,找出工作绩效差距和不足之处的方法。

2、水平比较法

将员工在评价期间的实际表现与上一阶段的实际表现进行比较,衡量并比较其进度或差距的方法。

3、横向比较法

在每个部门或单位中,每个员工之间的横向比较法。

二、提高工作表现的策略:

1、预防战略和威慑战略

预防策略是在分配任务前明确告诉员工该如何表现。

威慑策略是及时跟踪员工的行为,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积极激励策略和消极激励策略

积极激励策略主要采取激励方式,而消极激励策略主要采取惩罚方式。

3、组织变革战略和人员调整战略

针对考核中体现的问题,及时调整组织结构、运作方式、人员配置等方面。

三、绩效管理中的冲突及解决方法:

1、员工自我矛盾

员工一方面想得到真实的评价,另一方面又想得到表扬。

2、主管自我矛盾

过于松散无法完成改善的目的,过于严格的影响关系。

3、组织目标矛盾

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冲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11-14
  一、绩效改进的四个要点:
  绩效改进计划设计的目的在于使员工改变其行为。为了使改变能实现,符合四个要点:
  1、意愿。员工自己想改变的愿望;
  2、知识和技术。员工必须知道要做什么,并知道应如何去做;
  3、气氛。员工必须在一种鼓励他改进绩效的环境里工作。而造就这种工作的气氛,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主管。员工可能因畏惧失败而不敢尝试改变,这时,需要由主管去协助员工建立信心;
  4、奖励。如果员工知道行为改变后会获得奖赏,那么员工较易去改变行为。奖励的方式可分为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物质方面包括加薪、奖金,或其他福利;精神方面则包括自我的满足、表扬、加重责任、更多的自由与授权。
  二、绩效改进措施如下:
  实际工作中,通过以下措施,可以切实帮助各级主管制定对员工的绩效改进方案。
  1、广泛开展培训工作,将培训重点放在各级主管人员之上:
  在绩效管理推动的过程中,各级主管和员工普遍反映对绩效管理四个阶段的相互关系不了解,以致影响了绩效管理工作的推动。对待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也是这样,各级主管对绩效结果的应用知之甚少,对绩效改进的操作过程较为模糊,因此无法将结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使得绩效管理停留在了表面。
  有鉴于此,需要广泛开展培训,着重是对各级主管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绩效管理的基础知识、流程和应用技巧等方面。培训的目的是澄清各级主管对绩效管理的错误及模糊认识--绩效管理并不是给其增加额外工作量,只是为了管理工作更好;绩效管理不是为了制造员工之间的差距,而是实事求是地去发现、评价员工的业绩和能力,进而有针对性地帮助员工提高;平时虽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绩效辅导和沟通上,但它却能防患于未然,给企业带来长远效益。通过培训,首先提高各级主管的对绩效改进等内容的认识。
  2、通过公布绩效管理制度,明确相关的奖惩措施,从制度上保证绩效改进的实施:
  实施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了"走过场"的敷衍现象。因此要从制度上明确奖惩,奖励那些能为员工考虑,制定绩效改进方案的管理人员,惩处那些虽经培训却仍然敷衍了事的管理人员。同时,对于那些不适合或不愿意做管理的主管,可以予以工作上的调动。另外,在制定绩效改进方案和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绩效改进方案一定要有实际操作性,要有"行动步骤":
  如果停留在理论上的话,改进方案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根据员工现在的发展水平,绩效改进方案的指导性一定要强,最好是能详细到具体的每一步骤。员工现在的规范化管理比较欠缺,通过绩效改进方案,也能为以后实行规范化管理打好基础。
  ②绩效改进方案也要符合"SMART"原则:
  绩效改进方案是指导绩效改进实施的标准,因此一定要有可操作性。其制定的原则也要符合"SMART"原则,做到具体、可衡量、可达到、相关联和有时限。这是制定任何一个方案都必须考虑的原则。
  ③绩效改进方案可以与计划目标制定相结合,也可以独立制定,为了员工的绩效提高:
  计划目标的范围较大,既包括了以前做得好的日常工作内容,也包括了需要提高的改进内容。与之相比,绩效改进方案虽然也是根据上一阶段绩效考核结果而制定的,但其更具有针对性,是着重针对绩效低下的原因而制定的。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可以将制定绩效改进方案与计划目标相结合,通过一份计划反映绩效改进方案。
  ④绩效改进方案的形式可以多样,但关键是要控制过程,给员工以指导。
  任何方案都需要付诸实施,绩效改进工作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方案,但是改进的过程只有一个。绩效改进能否成功,关键就在于是否能控制改进的过程。只有各级主管在过程中给予员工指导和帮助,修正改进方案,才能保证绩效改进的效果。
  尽管绩效改进是各级主管要为员工考虑的事,但各公司行政人事部门在绩效改进工作中也应该完成其配合的工作:
  1、整理、汇总、分析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指导各级主管开展绩效改进工作:
  员工绩效考核结果的初步分析,需要行政人事部来完成。在各级主管对绩效改进尚不了解的情况下,就需要行政人事部牵头,给出相关分析,指导各级主管开展绩效改进工作。
  2、组织相关培训:
  ①需要(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行政人事部组织各级主管进行培训,以提高其对绩效改进理论的认识;
  ②根据各级主管制定的员工改进方案,有针对性地组织员工培训,以提高员工的专业知识、技能。
  3、评估绩效改进工作:
  由于是绩效管理工作的主要推动部门,因此,行政人事部要配合各级主管,评估改进工作的实施情况,以便于查漏补缺,在下一阶段修正绩效改进方案。绩效改进是绩效管理过程中的一部分,与绩效管理相似的,也是一个连续循环、不断提高的过程。它是企业、各级主管帮助员工提高工作绩效的一个过程。如果能将绩效改进工作做到实处,那就能激发员工更大的工作激情,绩效管理工作也有了成功的保障。
  三、绩效改进的方法:
  1、分析工作绩效差距:
  ①目标比较法: 将考评期内员工的实际工作表现与绩效计划的目标进行对比,寻求工作绩效的差距和不足的方法。
  ②水平比较法:将考评期内员工的实际业绩与上一期的工作业绩进行比较,衡量和比较其进步或差距的方法。
  ③横向比较法:在各部门或单位间,各员工间进行横向比较。
  2、查明产生差距的原因:
  ①个人体力条件:性别、年龄、智力、能力、经验、阅历;
  ②心理条件:个性、态度、兴趣、动机、价值观、认识论;
  ③企业外部环境:资源、市场、客户、对手、机遇、挑战;
  ④企业内部环境:资源、组织、文化、人力资源制度。
  3、改进工作绩效的策略:
  ①预防性策略与制止性策略:
  预防性策略是在作业前明确告诉员工应该如何行为。
  制止性策略是及时跟踪员工的行为,及时发现问题予以纠正。
  ②正向激励策略与负向激励策略:
  正向激励策略主要通过鼓励手段,负向激励策略主要通过惩罚手段。
  ③ 组织变革策略与人事调整策略:
  针对考核中反应出的问题,及时对组织结构、作业方式、人员配置等方面进行调整。
  4、绩效管理中的矛盾冲突与解决方法:
  ①员工自我矛盾:员工一方面希望得到真实评价,另一方面又希望得到表扬;
  ②主管自我矛盾:过松无法完成改进目的,过严影响关系;
  ③组织目标矛盾: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冲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14
 一、绩效改进的四个要点:
  绩效改进计划设计的目的在于使员工改变其行为。为了使改变能实现,符合四个要点:
  1、意愿。员工自己想改变的愿望;
  2、知识和技术。员工必须知道要做什么,并知道应如何去做;
  3、气氛。员工必须在一种鼓励他改进绩效的环境里工作。而造就这种工作的气氛,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主管。员工可能因畏惧失败而不敢尝试改变,这时,需要由主管去协助员工建立信心;
  4、奖励。如果员工知道行为改变后会获得奖赏,那么员工较易去改变行为。奖励的方式可分为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物质方面包括加薪、奖金,或其他福利;精神方面则包括自我的满足、表扬、加重责任、更多的自由与授权。
  二、绩效改进措施如下:
  实际工作中,通过以下措施,可以切实帮助各级主管制定对员工的绩效改进方案。
  1、广泛开展培训工作,将培训重点放在各级主管人员之上:
  在绩效管理推动的过程中,各级主管和员工普遍反映对绩效管理四个阶段的相互关系不了解,以致影响了绩效管理工作的推动。对待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也是这样,各级主管对绩效结果的应用知之甚少,对绩效改进的操作过程较为模糊,因此无法将结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使得绩效管理停留在了表面。
  有鉴于此,需要广泛开展培训,着重是对各级主管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绩效管理的基础知识、流程和应用技巧等方面。培训的目的是澄清各级主管对绩效管理的错误及模糊认识--绩效管理并不是给其增加额外工作量,只是为了管理工作更好;绩效管理不是为了制造员工之间的差距,而是实事求是地去发现、评价员工的业绩和能力,进而有针对性地帮助员工提高;平时虽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绩效辅导和沟通上,但它却能防患于未然,给企业带来长远效益。通过培训,首先提高各级主管的对绩效改进等内容的认识。
  2、通过公布绩效管理制度,明确相关的奖惩措施,从制度上保证绩效改进的实施:
  实施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了"走过场"的敷衍现象。因此要从制度上明确奖惩,奖励那些能为员工考虑,制定绩效改进方案的管理人员,惩处那些虽经培训却仍然敷衍了事的管理人员。同时,对于那些不适合或不愿意做管理的主管,可以予以工作上的调动。另外,在制定绩效改进方案和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绩效改进方案一定要有实际操作性,要有"行动步骤":
  如果停留在理论上的话,改进方案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根据员工现在的发展水平,绩效改进方案的指导性一定要强,最好是能详细到具体的每一步骤。员工现在的规范化管理比较欠缺,通过绩效改进方案,也能为以后实行规范化管理打好基础。
  ②绩效改进方案也要符合"SMART"原则:
  绩效改进方案是指导绩效改进实施的标准,因此一定要有可操作性。其制定的原则也要符合"SMART"原则,做到具体、可衡量、可达到、相关联和有时限。这是制定任何一个方案都必须考虑的原则。
  ③绩效改进方案可以与计划目标制定相结合,也可以独立制定,为了员工的绩效提高:
  计划目标的范围较大,既包括了以前做得好的日常工作内容,也包括了需要提高的改进内容。与之相比,绩效改进方案虽然也是根据上一阶段绩效考核结果而制定的,但其更具有针对性,是着重针对绩效低下的原因而制定的。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可以将制定绩效改进方案与计划目标相结合,通过一份计划反映绩效改进方案。
  ④绩效改进方案的形式可以多样,但关键是要控制过程,给员工以指导。
  任何方案都需要付诸实施,绩效改进工作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方案,但是改进的过程只有一个。绩效改进能否成功,关键就在于是否能控制改进的过程。只有各级主管在过程中给予员工指导和帮助,修正改进方案,才能保证绩效改进的效果。
  尽管绩效改进是各级主管要为员工考虑的事,但各公司行政人事部门在绩效改进工作中也应该完成其配合的工作:
  1、整理、汇总、分析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指导各级主管开展绩效改进工作:
  员工绩效考核结果的初步分析,需要行政人事部来完成。在各级主管对绩效改进尚不了解的情况下,就需要行政人事部牵头,给出相关分析,指导各级主管开展绩效改进工作。
  2、组织相关培训:
  ①需要(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行政人事部组织各级主管进行培训,以提高其对绩效改进理论的认识;
  ②根据各级主管制定的员工改进方案,有针对性地组织员工培训,以提高员工的专业知识、技能。
  3、评估绩效改进工作:
  由于是绩效管理工作的主要推动部门,因此,行政人事部要配合各级主管,评估改进工作的实施情况,以便于查漏补缺,在下一阶段修正绩效改进方案。绩效改进是绩效管理过程中的一部分,与绩效管理相似的,也是一个连续循环、不断提高的过程。它是企业、各级主管帮助员工提高工作绩效的一个过程。如果能将绩效改进工作做到实处,那就能激发员工更大的工作激情,绩效管理工作也有了成功的保障。
  三、绩效改进的方法:
  1、分析工作绩效差距:
  ①目标比较法: 将考评期内员工的实际工作表现与绩效计划的目标进行对比,寻求工作绩效的差距和不足的方法。
  ②水平比较法:将考评期内员工的实际业绩与上一期的工作业绩进行比较,衡量和比较其进步或差距的方法。
  ③横向比较法:在各部门或单位间,各员工间进行横向比较。
  2、查明产生差距的原因:
  ①个人体力条件:性别、年龄、智力、能力、经验、阅历;
  ②心理条件:个性、态度、兴趣、动机、价值观、认识论;
  ③企业外部环境:资源、市场、客户、对手、机遇、挑战;
  ④企业内部环境:资源、组织、文化、人力资源制度。
  3、改进工作绩效的策略:
  ①预防性策略与制止性策略:
  预防性策略是在作业前明确告诉员工应该如何行为。
  制止性策略是及时跟踪员工的行为,及时发现问题予以纠正。
  ②正向激励策略与负向激励策略:
  正向激励策略主要通过鼓励手段,负向激励策略主要通过惩罚手段。
  ③ 组织变革策略与人事调整策略:
  针对考核中反应出的问题,及时对组织结构、作业方式、人员配置等方面进行调整。
  4、绩效管理中的矛盾冲突与解决方法:
  ①员工自我矛盾:员工一方面希望得到真实评价,另一方面又希望得到表扬;
  ②主管自我矛盾:过松无法完成改进目的,过严影响关系;
  ③组织目标矛盾: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冲突。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2-20
不管采用什么方法来进行绩效改进,最重要的就是让每个人都能意识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原则,这样才能让公司的员工积极上进公司,氛围融洽
第4个回答  2016-01-15
你先说清楚不足的地方是什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