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楷书,草书有什么区别?

·

1、历史起源与发展历程不同:

楷书始于汉末,是由汉隶发展而来,通行至现代,长盛不衰。

草书始于汉代,东汉末期,张芝其同时以及稍晚的钟繇等名家辈出,各成流派。

行书始于东汉末年,是介于今草和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直至晋朝王羲之的出现,才使之盛行起来。可以说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代表作最著名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

2、字体特点不同:

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书。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

草书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划连绵。草书笔画省略,相互萦带,便于快捷书写,以符号代替偏旁部首,既具有法度的规范性,又具有极大的灵活性。是最善表达书者情感的书体。草书艺术性高,但是实用性显得相对不足。

行书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笔势不象草书那样潦草,也不要求楷书那样端正。一般为点画以露锋入纸的写法居多。

3、分类与流派不同:

楷书分别小楷和大楷。1~3厘米的为小楷(小字),5厘米以上的为大楷(大字),之间的为中楷。但这仅仅是笼统的分法,实际上,现实生活里很少出现过小于1厘米的小字和大到1.8米的大字。

草书分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称狂草)和小草,在狂乱中觉得优美。

行书由许多流派。东晋具有高度艺术典范性的行书流派,以王羲之、王献之为代表人物,其风格延续至初唐;唐中期至宋代,出现颜真卿行书新风,代表人物有宋代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晋唐书风代表人物有赵孟俯、董其昌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楷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草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行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6
行书是从楷书上演变过来的,楷书是从隶书演变过来的,隶书是从篆书演变过来的,草书是从隶书和行书演变过来的,由行书演变的草书称狂草,由隶书演变的草书称章草。以前写的字都是方方正正的,由于社会的进步,朝廷的公务资料变多,文人的记录也变多,提高写字的速度是关键,所以就出现了行书,所以我们练字一般从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来练习~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5-27

把行书字体转换为正楷字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