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胆囊息肉怎么办?

问题描述:我今年3月份体检身体查出长有胆囊息肉,0.45cm大,我身体本身没有感觉有什么难受,请问平时饮食应该如何注意?最终的解决办法只能是做手术吗,有没有别的可能治愈的方法?

胆囊息肉指发生在胆囊里的突起,虽然大部分是良性的,但是因为存在着一定的癌变几率,所以希望发现了胆囊息肉的人群能够引起重视。除了积极治疗之外,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的事情需要注意。当胆囊患者发现疾病时,要及时调理。可以喝德盙的立胆束茶中药调理,养胆护肝,清热化湿。
1 有胆囊息肉的患者要求避免熬夜,因为人体的肝胆在23点至凌晨3点处于自我修复阶段,熬夜的话,肝胆就无法自我修复,熬夜吃宵夜又会更会加重身体负担,刺激胆囊一揉的进一步扩大。 保持情绪愉悦 2 情绪对肝脏的影响很大,而肝脏是分泌胆汁的器官,如果肝脏受到影响,可能导致胆汁分泌紊乱,从而加重胆囊息肉的病情。所以社会生活及工作的思想压力较大,经常出现情绪波动较大,烦燥易怒,情绪抑郁的人群更容易患上胆囊息肉。 保持饮食规律 3 生活习惯是最常见的引起胆囊息肉的原因,患有胆囊息肉的人群每天都要吃早餐。一天三餐要按时,不能饥一餐、饱一餐。空腹容易导致胆汁在胆囊内浓缩,过饱又会加重肝脏负担,促进胆囊息肉的大量分泌,从而导致胆囊息肉的发生。 保持适当的体重 4 患胆囊息肉的人群需要通过饮食、运动来保持适当的体重,减少体内血脂的含量。因为过于肥胖的人群胆固醇过于饱和,从而引起沉积,导致胆囊息肉的情况得不到改善。肥胖人群胆囊息肉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群的三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20

你有点太紧张了,其实没必要,息肉刚0.45cm,每年定期复查就可以,下面的需要注意

大多数为良性,定期观察即可      

  胆囊息肉主要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临床上以非肿瘤性息肉居多,包括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腺肌症等;肿瘤性息肉以腺瘤最为常见。

    要手术切除胆囊息肉是不是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胆固醇性息肉 胆固醇性息肉最为常见,它是由于肝脏对胆固醇代谢异常,导致胆固醇结晶沉积在胆囊壁并向腔内隆起而形成的。胆固醇性息肉绝大多数为多发性,本质上不属于新生物,因此不会发生恶变,而且多数患者没有症状,息肉生长缓慢,可以定期观察。但是,胆固醇性息肉可能脱落,脱落后可成为胆囊结石的核心,部分患者会有慢性胆囊炎的表现。这类患者如果症状反复发作,影响饮食、生活,建议手术治疗。

  胆囊腺瘤性息肉 胆囊腺瘤性息肉是一种真正的胆囊肿瘤,绝大多数为单发,且会逐渐增大,具有癌变可能,恶变率高达10%。因此胆囊腺瘤性息肉一旦发现,均建议手术治疗。

  胆囊腺肌症 胆囊腺肌症也称“肌腺症”,通常认为是发生在胆囊的一种良性增生性疾病,但临床中少数情况下也会发生恶变。由于局限性腺肌症有时很难和胆囊癌鉴别,建议最好还是手术切除。

  四个条件中有一条都建议切除     

  当发现胆囊息肉难以抉择时,建议只要具备以下四个条件中的一个,均建议行微创手术治疗。

① 息肉最大直径≥1厘米,尤其是单发息肉;

② 息肉最大直径<1厘米,但短期快速增长(在6个月、1年、2年~5年随访期增大2毫米以上);

③ 胆囊息肉合并急慢性胆囊炎;年龄>50岁,合并胆囊结石;

④ 超声检查胆囊息肉血供丰富,怀疑癌变。

  对于最大直径<1厘米的息肉,建议三个月或半年后再次复查。如息肉无变化,以后可以每半年至一年复查一次。对于单发又非常接近1厘米“危险线”的息肉,可以进行超声造影检查,有助于进一步确诊。关于胆囊息肉的症状和预防建议可搜【体格检查报告解析】回复【胆囊息肉】里面讲的很明白、很清楚,不用过多焦虑和紧张

第2个回答  2020-11-13
胆囊息肉大小不足10mm,不算太严重的情形,不需要手术,但是平时要注意定期复查,防止息肉有增大趋势
胆囊息肉可以喝德莆的利柦束茶,针对胆囊息肉,辨证施治可快速消除口干、口苦、食欲不振、腹痛等不适,恢复胆囊正常功能,并改善机体内循环,借助收涩之品,通透并举,化收并用,则恶肉逐渐缩小,渐而消失。
另外在生活细节中也是需要重视的,注意做到这些:饮食清淡,多吃水果蔬菜,不要吃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注意作息要有规律,不要让自己过度劳累等等
第3个回答  2020-04-14
患有多发性胆囊息肉,这种病情,最好是手术治疗。建议到正规公立医院,挂号普通外科门诊看看,现在有微创技术,手术创伤小,恢复起来相对快。多发性胆囊息肉最好是手术。
第4个回答  2020-04-14
临床上一般胆囊息肉如果比较小,是不会引起症症状的,如果胆囊息肉比较大,或者伴有胆囊炎,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右上腹部疼痛等症状,临床上如果胆囊息肉小于0.5厘米,一般不需要处理,可以注意观察,如果胆囊细致,大于0.5厘米,可以考虑做胆囊切除手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