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

目前在我市各小学实施的校本教研制度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学校方面是缺乏一套适合本校特点的有效、健全的校本教研组织实施制度。表现在教师方面是对开展校本教研还有许多模糊的认识和难以实施的部分,如传统的教研制度和校本教研制度的区别,如何选择教研课题、如何反思、合作与交流等。调研表明,虽然目前部分学校建立起了校本教研制度,但不少学校的校本教研存在着形式化、经验化等倾向。要有效克服上述倾向、增强校本教研实效,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与实践,希望大家围绕主题进行研讨。

我想,在校本教研的实际工作中之所以出现种种偏差,是因为对校本教研这项工作认识不够。首先要明确,校本教研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的办学层次,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其次,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研究的过程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是教师对自身的课堂实践不断地加以反思、改进,获得教学质量的提高。第三,校本教研的基点是学校,研究要扎根于本校的实践,以本校教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出发点,解决现存的问题。如果认识正确,我校方式和方法就能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21
做为一名一线教师,我认为校本教研在研究形式上,要克服规定性、指令性,要按教师的需求给我们自主选择的权力,创造一种民主、平等的研究氛围。我们必须看到:甲教师需要研究的问题,并不代表乙教师的需求;乙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丙教师不一定有这样的愿望。因此,在我们的校本教研中,既要有学校研究的专题,又要允许教研组有自己的专题,还要允许广大教师制订与学校或教研组与之相应的“子课题”。只有这样,校本教研的燎原之势才可能形成,人人都是研究者的局面才可能出现。同样的在校本教研过程中,除了要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个人研究意识外,也要特别强调教师集体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成功的经验。
第2个回答  2013-11-21
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的教研。校本教研的主体就是教师。校本教研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以课堂观察为手段,以课例分析为载体,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校本教研关键是二方面,一是核心问题。二是教师的主动参与。作为一线教师的我觉得,校本教研的实效性,主要取决于教师本身,改变教师观念,变独立为合作,变说教为践行,变客串为主角,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研究的主人、发展的主人。
第3个回答  2013-11-21
关于冯主任提出的校本教研中存在的问题,作为一线教师,我认为校本教研主要是改善教师自身行为的反思性实践和专业成长的过程。教师面对的是复杂的、充满思想感情和丰富想象力的不同个体——学生,要使教学真正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教师的教学必须是研究性的;教师要适应变换复杂的教学情境,比如,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出现的新的教学内容、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方法,教师必须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加以研究。校本教研是要教师把教和研紧密地结合起来,实现教和研的和谐和统一。作为一线教师,我会时时关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做为出发点,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已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11-21
一、增强研究问题的针对性是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的前提
二、增强理论学习的有效性是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的基础
三、增强研究过程的科学性是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的关键
四、增强研究制度的规范性是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的保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