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六礼七出”中的“七出”指的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七出者:无子,一也;淫佚,二也;不事舅姑,三也;口舌,四也;盗窃,五也;妒忌,六也;恶疾,七也。

详细介绍:

1、不顺父母:亦即妻子不孝顺丈夫的父母。

2、无子:亦即妻子生不出子女来。

3、淫指妻子与丈夫之外的男性发生性关系。

4、妒:指妻子好忌妒。

5、有恶疾:指妻子患了严重的疾病。

6、口多言:指妻子太多话或说别人闲话,喜欢嚼口舌、说是非,影响家庭和睦。

7、窃盗:即偷东西。

扩展资料:

七出社会作用:

七出在古代中国,代表了一种在婚姻制度中 ,对于传统中国原本就处于弱势,难以独立生存于社会的妻子来说,七出的规定也最低限度地保障她不至于因丈夫个人的好恶喜好,而任意被抛弃。

除此之外,在一些案例中,由于受到丈夫欺虐的妻子缺乏主动要求离婚的手段,同情妻子的地方官员,会以七出的法律来要求双方离婚,使妻子能脱离恶夫。

妻子若合乎于七出的条件时,依照礼制及法律,丈夫便可以要求休妻。但七出所包涵的范围甚广,可夫家利用为借口的可能甚大,因此又订立了三不去,用以保障妻子不被任意休掉。

据《大戴礼记·本命》和《公羊传》庄公二十七年何休注,三不去翻译为:

1、娘家已无人的妻子可以不去,以免离异后妻子无法生活。

2、与丈夫共同为父母居三年丧的妻子可以不去,表示不忘她的恩德。

3、贫贱时娶的妻子在丈夫富贵后要求离婚时可以不去,表示不使丈夫违背道德规范。

六礼:

六礼,中国婚姻仪礼。指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采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

1、纳采:当儿女婚嫁时,由男家家长请媒人向物色好的女家提亲。

2、问名:即在女方家长接纳提亲后,女家将女儿的年庚八字带返男家,以使男女门当户对和后卜吉凶。

3、纳吉(又称过文定):当接收庚帖后,便会将庚帖置于神前或祖先案上请示吉凶,以肯定双方年庚八字没有相冲相克。当得知双方并没有相冲相克之征象后,婚事已初步议定。

4、纳征:(又称过大礼):即男家把聘书和礼书送到女家。

5、请期(又称乞日):即男家择定合婚的良辰吉日,并征求女家的同意。

6、三书六礼亲迎(或迎亲):在结婚吉日,穿着礼服的新郎会偕同媒人、亲友亲自往女家迎娶新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17
七出是:一是无子,二是淫,三是不顺父母,四是口多言,五是盗窃,六是妒忌,七上恶疾,这是婚姻解除的条件。
第2个回答  2013-06-17
古代的七出指的是一是无子 是淫 是不顺父母 是口多言 是盗窃 是妒忌 恶疾这些都是 哎呀 比较恶劣的一些事情啦 希望采纳 O(∩_∩)O谢谢4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8-05-20
  “六礼”是西周礼制所规定的婚姻成立的六道程序,指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是婚姻成立的必要条件。
  西周时期解除婚姻的制度,称为“七出”,即:无子、淫佚、不事姑舅、口舌、盗窃、妒忌、恶疾;又称“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盗窃,去。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