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泥土配筋的承重力计算公式!

如题所述

如图所示:

式中:puv————地基极限承载力的垂直分力,kN/m^2;

γ1————基底下持力层的重度,水下用浮重度,kN/m^3;

b————基础宽度,m;

q————基底平面处的在有效旁侧荷载,kN/m^2;

c————土的黏聚力,kN/m^2;

强度概念针对微观材料单元而言,刚度概念即可针对微观材料而言(单元或者微观刚度),也可以适用于宏观结构,而稳定性则针对宏观承载结构而言。

x=h0^2-2*M/(1.0*14.3*150=270^2-2*104218750/(1.0*14.3*150)=-24273.65967小于0。

承载能力是构件内在材质结构与外在载荷的统一。外在的载荷,通过构件的结构化方式,分配到微观材料单元,表现为应力及应变;同样,微观的强度、应变或刚度在外力作用下,通过结构的系统化逻辑,统一表现为宏观的结构的形变及承载能力,即结构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扩展资料:

均匀连续性假设:假定变形固体内部毫无空隙地充满物质,且各点处的力学性能都是相同的。各向同性假设:假定变形固体材料内部各个方向的力学性能都是相同的 。

弹性小变形条件:在载荷作用下,构件会产生变形。构件的承载能力分析主要研究微小的弹性变形问题,称为弹性小变形。弹性小变形与构件的原始尺寸相比较是微不足道的,在确定构件内力和计算应力及变形时,均按构件的原始尺寸进行分析计算。

强度: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称为构件的强度。刚度: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称为构件的刚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承载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森地基承载力公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8
资料:目前在工程界,对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底板的配筋有四种做法:
(1)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底板每m宽度范围内的配筋取计算配筋和1000h×0.15%(mm2)的较大值,但不得少于φ10@200。h为基础高度(mm)。 (2)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底板每m宽度范围内的配筋取计算配筋和1000hz×0.15%(mm2)的较大值,但不得少于φ10@200。hz为基础截面的折算高度(mm),公式见规范附录S。 (3)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底板每m宽度范围内配筋取计算配筋和1000h1×0.15%(mm2)较大值,但不得少于φ10@200。h1为阶形独立基础第一阶的高度(图3),以mm计。阶形独立基础每阶的高度为300~500mm;当h≤500mm时为一阶;500mm900mm时为三阶。 (4)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底板每m宽度范围内的配筋取计算配筋和φ10@200的较大值。上述四种配筋做法中,笔者认为第一种做法过于安全;第二种做法也有一定道理;第四种配筋做法与配筋率无关,除满足计算要求外,其最低配筋要求是: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宜≥10mm,间距宜≤200mm。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