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后人都姓什么

如题所述

年羹尧的子女姓年,年羹尧之后裔,因惧祸,改“年”为“生”,认为“生”字是“年”字倒看,世代为江都县人。

年羹尧后代改姓的故事:

年羹尧给儿子们聘请的教书先生叫岳钟举,为人刚正讲义气,极受年羹尧信赖。年羹尧及长子年富被处死后,岳钟举冒着被朝庭通辑杀头的危险,带上年氏钟爱的小儿子年忠和年羹尧的一副盔甲仓惶出逃。

他们首先逃到岳的山西老家,此时山西正遭水患,百姓流离失所两人无依无靠。无奈之下,岳钟举想到年羹尧的五个老婆中有一个是甘肃武威一带的人,年羹尧在时对其家看顾颇多,且河西地旷人稀,远离京城,易于避难,于是就带着年忠来到了甘肃镇番(今甘肃民勤)。

逃难途中,为了应付官府的盘查,将“年”姓以谐音谎称为“连”,自此年忠就成了“连忠”。岳钟举将连忠安置在镇番以做小买卖维持生计。

扩展资料

年羹尧后代改姓的原因:

雍正以俯从群臣所请为名,尽削年羹尧官职,并于当年九月下令捕拿年羹尧押送北京会审。十二月,朝廷议政大臣向雍正提交审判结果,给年羹尧开列92款大罪,请求立正典刑。其罪状分别是:大逆罪5条,欺罔罪9条,僭越罪16条,狂悖罪13条,专擅罪6条,忌刻罪6条,残忍罪4条,贪婪罪18条,侵蚀罪15条。

雍正说,这92款中应服极刑及立斩的就有30多条,但念及年羹尧功勋卓著、名噪一时,“年大将军”的威名举国皆知,如果对其加以刑诛,恐怕天下人心不服,自己也难免要背上心狠手辣、杀戮功臣的恶名,于是表示开恩,赐其狱中自裁。

年遐龄及年羹尧兄年希尧夺官,免其罪;斩其子年富;诸子年十五以上皆戍极边。年羹尧幕客邹鲁、汪景祺先后皆坐斩,亲属给披甲为奴。公元1726年(雍正四年),叱咤一时的年大将军以身败名裂、家破人亡告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羹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15

年羹尧的后人都姓“连”。

年羹尧给儿子们聘请的教书先生叫岳钟举,为人刚正讲义气,极受年羹尧信赖。

年羹尧及长子年富被处死后,岳钟举冒着被朝庭通辑杀头的危险,带上年氏钟爱的小儿子年忠和年羹尧的一副盔甲仓惶出逃。

他们首先逃到岳的山西老家,此时山西正遭水患,百姓流离失所两人无依无靠。

无奈之下,岳钟举想到年的五个老婆中有一个是甘肃武威一带的人,年在位时对其家看顾颇多,且河西地旷人稀,远离京城,易于避难,于是就带着年忠来到了甘肃镇番(今民勤)。

逃难途中,为了应付官府的盘查,将“年”姓谎称为“连”,自此年忠就成了“连忠”。岳钟举带着连忠在镇番以做小买卖维持生计。乾隆元年(1735年)由镇番懋迁(边做生意边迁移)到金塔落脚。

最先来金塔的连姓祖先是连忠(其后人大多居住金塔乡红光村三、四组)。他们在金塔繁衍生息至今已有266年,总产数约30余户,共9代传人。

扩展资料

年羹尧生平:

年羹尧(1679年—1726年),字亮工,号双峰,中国清朝名将。原籍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怀远县),后改隶汉军镶黄旗。

清代康熙、雍正年间人,进士出身,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还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显爵集于一身。

他运筹帷幄,驰骋疆场,曾配合各军平定西藏乱事,率清军平息青海罗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战功。

公元1724年(雍正二年)入京时,得到雍正帝特殊宠遇。但翌年十二月,风云骤变,他被雍正帝削官夺爵,列大罪九十二条,于公元1726年(雍正四年)赐自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羹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4-15

年羹尧的后裔,为了躲避灾祸,迁移到江都县(今江苏省扬州市),并且把改“年”姓改为“生”姓,认为“生”字是“年”字倒看,世代为江都居住。

年羹尧征战西藏,打的西藏俯首称臣,更以雷霆扫穴之势荡平青海叛乱。所谓满招损,谦受益,年羹尧身居高位,志得意满,嚣张跋扈,做出了不少超出他为人臣子本分的事情。

最终不容于雍正,雍正先是找个理由将年羹尧贬官到杭州。随后又以俯从群臣所请为名,尽削年羹尧官职,并下狱看押。紧接着被押解到京城会审,一共给年羹尧列了92款大罪,其中有30款罪名皆可判死刑。

雍正为没有对年羹尧施以断首之刑,而是赐其狱中自裁。对于年羹尧的家人,雍正下令,可赦免父兄子孙伯叔等人死罪,但有官职者须革除。威风赫赫的年羹尧一家就此陨落。

据清代笔记《苌楚斋续笔》记载,年羹尧死后,他的后人为了避祸,迁居到今天扬州江都区郭村镇,并将姓氏“年”改为“生”,因为“年”字倒着看,与“生”很像,这其中也有死里逃生,苟全性命的意思。


扩展资料:

年羹尧死后,他的家人并没有被处死,最后都随家族南迁到江都县。

年羹尧的第一位妻子纳兰氏,清朝著名大词人纳兰性德(纳兰容若)的女儿。因为古代普遍重男轻女思想,历史上不记其名。

年羹尧的第二位妻子苏氏,名不详,只知其父为宗室辅国公苏燕。苏燕的名声远不如纳兰性德,因此其历史资料不详。但既然能成为年羹尧的岳父,想来也是有一定能力的。

年羹尧长子年熙,年羹尧与纳兰氏所生长子。年熙于康熙五十年中举人,后通过捐官的方法入仕,雍正初年官至浙江道监察御史。

年熙虽然有个厉害的父亲,可惜成就不高,因为他大概在20岁左右的时候就去世了。年熙死于病痛,据说他去世之前,雍正帝认为年熙与年羹尧父子相克,所以下旨将年熙过继给雍正朝另一重臣隆科多

隆科多接到旨意后,还曾表示自己一定不辜负圣上皇恩,会将年熙当作是自己的亲子看待。可惜的是年熙最后没有熬过病痛,年轻早逝。历史并没有记载年熙有没有结婚,但他英年早逝,应该是没有子嗣了。

年羹尧次子年富,蒙父荫入仕。雍正二年年羹尧平定卓子山叛乱,此时年羹尧已经位高权重,再封就真的危险了。

所以雍正帝干脆将这份功绩移了一部分到年富的头上,年富因此继承一等男爵爵位。雍正三年年羹尧落马,四年去世。雍正帝赐其自尽,对其家人宽恩。年富应当保住一命,但是爵位可能就被收回了。

年羹尧三子年斌,历史记载不详。

随着敦肃皇贵妃年氏与年羹尧的去世,曾经显赫一时,比普通皇族宗室还有脸面的年家就此落下帷幕。曾经被权势富贵冲昏了头脑,狂妄自大的年家,这个时候终于清醒了过来。

他们终于意识到再如何,也越不过皇权。既然已经得罪了统治者,好不容易保住性命,就更应该活的小心谨慎。所以年家人后来选择改名换姓,避居江都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羹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7
年羹尧后人都姓“连”

年羹尧给儿子们聘请的教书先生叫岳钟举,为人刚正讲义气,极受年羹尧信赖。年羹尧及长子年富被处死后,岳钟举冒着被朝庭通辑杀头的危险,带上年氏钟爱的小儿子年忠和年羹尧的一副盔甲仓惶出逃。他们首先逃到岳的山西老家,此时山西正遭水患,百姓流离失所两人无依无靠。无奈之下,岳钟举想到年的五个老婆中有一个是甘肃武威一带的人,年在们时对其家看顾颇多,且河西地旷人稀,远离京城,易于避难,于是就带着年忠来到了甘肃镇番(今民勤)。逃难途中,为了应付官府的盘查,将“年”姓谎称为“连”,自此年忠就成了“连忠”。岳钟举的连忠在镇番以做小买卖维持生计。乾隆元年(1735年)由镇番懋迁(边做生意边迁移)到金塔落脚。最先来金塔的连姓祖先是连忠(其后人大多居住金塔乡红光村三、四组)。他们在金塔繁衍生息至今已有266年,总产数约30余户,共9代传人。
岳钟举冒着生命危险救下了年羹尧的一个儿子。他在金塔为连忠娶妻盖房,维持生活多年,自己一生没有留下后人。他去世后,连忠将他埋葬在自己的田地边。每逢年头节下,连家子孙都要先给他烧纸,这个习惯一直延续至今,“先有岳家坟,后有连家人”的歌谣也在红光村世代流传下来。岳家坟在二十世纪70年代“农业学大寨”时被平整成耕地,这块地的名字现在仍叫“岳家坟地”,由红光四组村民连成富承包耕种。岳钟举和连忠带来的年羹尧盔甲,被连家视为传家宝,代代承袭下来。解放初期,连家后代恐保存盔甲招致不测,决定将其交由政府保管。因当时金塔尚无文物管理部门,他们也不愿在当地张扬此事,就把盔甲交给了酒泉县文化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03-30
年羹尧 因为被满门斩首 后跑到各地 都改姓了
鄢姓或连姓(一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