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史前时期的西方美术史

题目如上,要两千字左右
给个开头和结尾,我是初中生,要像是我这个水平写出来得

西方人最早的美术作品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即距今3万到1万多年之间。最杰出的原始绘画作品,发现于法国南部和西班牙北部地区的几十处洞窟中,其中最著名的是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壁画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所绘形象皆为动物,手法写实,形象生动。迄今为止发现的原始雕刻大多为小型动物雕刻,少数人像雕刻中,裸体女性雕像占主要地位,这些女性雕像夸张女性的生理特点,突出表现女性的乳房、臀部、腹部、大腿等,体现出原始人对于母性和生殖的崇拜意识。在维也纳附近的威伦道夫出土的女性雕像被称为“威伦道夫的维纳斯”,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
进入奴隶社会,那些文明古国谱写了人类美术史的辉煌篇章。

美索不达米亚(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地区,又称两河流域)的雕塑,如巴比伦王国的“汉漠拉比法典”浮雕,亚述王国那些表现战争和狩猎的紧张场面、手法极为写实、充满激烈动势的浮雕。

古埃及的庞大金字塔建筑,按照正面律程式雕刻的人像雕刻和神秘威严的狮身人面像。

古希腊的自由民主创造了具有民主思想的建筑、雕刻和绘画作品,其中留存于世的不少健美而优雅的雕刻形象,如《掷铁饼者》、《米洛斯的维纳斯》等,尤其具有无穷的魅力。

古罗马美术承继着古希腊的传统,但罗马人的美术更倾向于实用主义。规模巨大的科洛西姆竞技场和万神庙是古罗马建筑的杰出代表。而曾被维苏威火山灰掩埋达1700多年的庞贝壁画,则给我们展示了古罗马绘画的独特面貌。

封建社会时代
自公元476年开始,欧洲历史进入封建中世纪。受基督教制约,中世纪美术不注重客观世界的真实描写,而强调所谓精神世界的表现。建筑的高度发展是中世纪美术最伟大的成就。拜占庭罗马式教堂和哥特式教堂,各具艺术上的创造性。与宗教建筑相结合,雕刻、镶嵌画和壁画也取得了一定成就。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14-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美术以坚持现实主义方法和体现人文主义思想为宗旨,在追溯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精神的旗帜下,创造了最符合现实人性的崭新艺术。

意大利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是文艺复兴美术的三位代表。达?芬奇既是艺术家又是科学家,其杰作《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皆被誉为世界名画之首。米开朗基罗则在雕刻、绘画和建筑各方面都留下了最能代表鼎盛期文艺复兴艺术水平的典范之作。他塑造的人物形象,雄伟健壮,气魄浑宏。拉斐尔则以其塑造的秀美典雅的圣母形象最为成功。他的圣母像寓崇高于平凡,被誉为美和善的化身,最充分地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理想。

17世纪时期

17世纪在欧洲出现了巴洛克美术,它发源于意大利,后风靡全欧。其特点是追求激情和运动感的表现,强调华丽绚烂的装饰性。这一风格体现在绘画、雕塑和建筑等各个美术门类中。佛兰德斯的鲁本斯是巴洛克绘画的代表人物,他的热情奔放、绚丽多彩的绘画对西方绘画具有持久的影响。同时代的现实主义大师如荷兰的伦勃朗、西班牙的委拉斯贵支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巴洛克的特色。

18世纪时期
18世纪罗可可风格在法国兴起,随后波及欧洲其他国家。罗可可美术的特点是追求华丽纤巧和精致。代表画家有法国的瓦托、布歇和弗拉戈纳尔。随着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到来,进步的美术家们又一次重振了古希腊古罗马的英雄主义精神,开展了一场新古典主义艺术运动。其代表画家是法国的大卫和安格尔。浪漫主义随着新古典主义的衰落而兴起。法国的热里柯的《梅杜萨之筏》被视为浪漫主义绘画的开山之作,而这一运动的主将却是德拉克洛瓦,其绘画色彩强烈,用笔奔放,充满强烈激情,代表作有《希阿岛的屠杀》和《自由领导着人们》等。法国吕德的《马赛曲》和卡尔波的《舞蹈》都是杰出的浪漫主义雕塑作品。

19世纪时期
19世纪中期是现实主义美术蓬勃兴旺的时期。法国画家库尔贝是现实主义的倡导者,他的代表作《奥南的葬礼》堪称绘画中的“人间喜剧”,而《石工》则深刻揭示了社会的矛盾,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勤劳朴实的农民画家米勒,以醇厚真挚的感情,歌颂了辛勤劳作的农民。政治讽刺画家杜米埃创作了大量思想深刻而形象夸张的石版画和油画。德国女版画家柯勒惠支,以社会民主主义思想和鲜明的个人风格创作了反映工人运动和农民革命的系列铜版画和石版画。俄罗斯的批判现实主义产生了列宾、苏里科夫等杰出画家。法国雕塑大师罗丹的作品也具有一定的现实主义品质。

19世纪后期在法国产生了印象派。此派绘画以创新的姿态出现,它反对当时已经陈腐的古典学院派的艺术观念和法则,受到现代光学和色彩学的启示,注重在绘画中表现光的效果。代表画家有马奈、莫奈、雷诺阿、德加、毕沙罗、西斯莱等。继印象派之后还出现了新印象派(代表画家是修拉和西涅克)和后印象派(代表画家是塞尚、凡?高和高更)。而实际上后印象派与印象派在艺术主张并不相同甚至完全相反。其中凡?高的绘画着力于表现自己强烈的情感,色彩明亮,线条奔放。高更的画多具有象征性的寓意和装饰性的线条和色彩。塞尚绘画则追求几何性的形体结构,他因而被尊称为“现代艺术之父”。

20世纪时期至今

20世纪以来,现代美术呈现出流派迭起,千姿百态的局面。1905年诞生的以马蒂斯为代表的野兽派绘画,强调形的单纯化和平面化,追求画面的装饰性。1908年崛起的以布拉克和毕加索为代表的立体派绘画继承了塞尚的造形法则,将自然物象分解成几何块面,从而从根本上挣脱传统绘画的视觉规律和空间概念。随着德国1905年桥社和1909年蓝骑士社的先后成立,表现主义作为一种重要流派登上画坛,此派绘画注重表现画家的主观精神和内在情感。1909年在意大利出现了未来主义美术运动,此派画家热衷于利用立体主义分解物体的方法表现活动的物体和运动的感觉。抽象主义的美术作品大约于1910年前后产生,其代表画家有俄罗斯画家康定斯基和荷兰画家蒙德里安,而两人又分别代表着抒情抽象和几何抽象两个方向。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产生的达达主义思潮,此派艺术家不仅反对战争、反对权威、反对传统,而且否定艺术自身,否定一切。杜尚将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画上胡须,并将小便池作为艺术品,便是达达主义思想的体现。随着达达主义运动消退,在此基础上出现了超现实主义艺术思潮。此派画家以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梦幻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力图展现无意识和潜意识世界。其绘画往往把具体的细节描写与虚构的意境结合在一起,表现梦境和幻觉的景象。代表画家有恩斯特、马格利特、夏卡尔、达利、米罗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产生的以波洛克、德?库宁为代表的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综合了抽象主义、表现主义的特点,强调画家行动的自由性和自动性。

20世纪50年代初萌发于英国、50年代中期鼎盛于美国的波普艺术,继承了达达主义精神,作品中大量利用废弃物、商品招贴、电影广告和各种报刊图片作拼贴组合,故又有新达达主义的称号。代表人物有美国画家约翰斯、劳生柏、沃霍尔等。

而70年代兴起的超级写实主义(或称照相写实主义)运动,其主要特征是利用摄影成果,进行客观的复制和逼真的描绘。代表画家有克洛斯、佩尔斯坦,雕塑家中,安德烈、汉森最为著名。除上述之外,可以归入现代艺术范畴的还有偶发艺术、大地艺术等。其许多艺术活动已经超出了美术的范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5-12
  欧洲史前美术

  欧洲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建筑、雕刻、绘画和工艺的总称。

  迄今所知,欧洲最早的美术作品出现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前段,距今约2.5~3万年前,即地球处在玉木冰河期。这种旧石器时代的美术,约在公元前1万年随着冰河期的结束而消失。中石器时代美术的类型有所增加,随着各地区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出现了各自独立发展的美术传统,不同程度地演化为新石器时代的美术。

  旧石器时代美术 旧石器时代晚期之前,虽然缺乏人类对于形象的模仿表现的证据,但实用的工具制作和改进,已经显示了许多审美因素。如手斧的几何化造型、对称感,刃口的细小修饰以及刻痕,都不无初级的装饰价值,而且制造工具的过程也为创作艺术作品准备了造型的技巧。

  旧石器时代晚期传统地划分为4个主要的文化期:①奥瑞纳文化,②佩里戈尔文化,③梭鲁特文化,④马格德林文化。奥瑞纳文化得名于法国上加龙省的奥瑞纳洞窟。佩里戈尔文化得名于法国的佩里戈尔,它们合成旧石器美术的早期发展阶段,在莫尔多维亚附近的维伦多夫文化层里,发现过女性小雕像,被称为“维伦多夫的维纳斯”,同期刻画过的骨片、石片,可以在洞壁画上找到对应的风格,著名洞窟拉斯科就是这个阶段最主要的代表。梭鲁特文化得名于法国索恩-卢瓦尔省的梭鲁特,马格德林文化得名于法国多尔多涅省的马格德林洞,它们构成旧石器美术的晚期阶段,其典型为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

  旧石器艺术的创造者是克罗马农人,他们属于晚期智人阶段,在体质(特别是脑的容量)上同现代人几无差别。当冰层覆盖欧洲大陆的时候,在法国南部和西班牙北部集中了许多草原动物,如长毛犀、猛犸和驯鹿,以法兰西-坎塔布里连地区为中心,以狩猎为生的克罗马农人也聚居在这里的天然溶洞中,在长期的生产斗争中积累了技能、经验和知识,加强了人对自身及其生活环境的了解,发展了精神文化,在洞窟上画画,为工具加饰雕刻。这种艺术活动流传到广大地区形成不同的地方差异风格,但从整体来看, 它们的意义和风格是统一的。有些图形显然出自一人之手,证明这些洞中绘制的各种图形是少数专门人(可能是巫师)所作。

  旧石器时代洞窟艺术创造过程是完整的,最早发现一些画在洞壁上的指痕,可能是模仿熊的爪痕留下的,从这些指痕中逐步出现简单的、局部的动物形象。早期动物只勾粗拙的轮廓造型,渐次精确,手法日益丰富;到马格德林文化期用多种色彩绘制了富有体积感、透视准确的大型动物,姿态生动。人们常常是依赖石壁上天然的隆突缝隙作为造型基础。在洞口透进的光线照射下,或在洞深处摇曳的火光中,凹凸不平的石块看起来非常像洞居者日常接触的动物形象。这种心理的投射在洞窟艺术的形成过程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旧石器时代艺术的作用,一般被看成是一种狩猎巫术,利用图画或雕刻达到控制狩猎对象或增殖动物资源的目的。在克罗马农人时代,装有木柄的长矛和弓箭已经出现,从旧石器时代早期就已经萌芽的巫术,作为一种“观念的生产”,此时发展得相当完整。在许多洞窟壁画上,可以清楚地看到画完后,举行仪式时矛戮箭射的痕迹。有的动物身上刻上了箭簇、矛头或陷阱。许多动物都集中地画在特定的壁面上,大概认为这些壁面具有魔力,各种形象常常相互重叠在一起,可能它们像真实动物一样,一次“杀死”就得重新再画。在同时期的可携
  带搬动器具艺术,也同样发现了类似的处理。有些动物和人的形象画在代表大地之母的生殖器的岩壁的孔隙附近,这是为了促进它们诞生、再生和增生。洞居人的日常生活区在洞口部,而绘画和雕刻常常绘制在洞窟深处,意味着狩猎巫术仪式本身是在大地母腹中进行。这种图画的写实追求,是为了提高巫术的感应效果。

  旧石器艺术的题材以动物为主,人物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植物形象只有极少几例,还有手印和几何纹样。动物中主要是欧洲野牛、野马、野羊、猛犸、犀牛、鹿类和一些肉食类动物,驯鹿在当时人的生活中占了极大的比重,其角、骨、皮、肉、血都被广泛利用,但描绘得不多,可能因为驯鹿性温、体拙,易于捕杀,数量又多,无需借助巫术的缘故。同样,植物是人们生产(木制工具)和生活(花果叶浆)中的重要依赖对象,却几乎未加描绘。人物的描绘常以面具遮脸,或者人身兽首,以此推论当时人们对自己的形象描绘存在着特殊的禁忌。有些可能是巫师作法的真实写照,有些巫师画在动物集中的地方,是为了体现强大的控制力量。人物在某种场合下也是作为被伤害的形象,有的身上插了箭,更多的人物形象(特别在器具艺术中)是作为增殖种族的偶像而创造的,这些形象以女性为主。

  旧石器时代的艺术分布范围相对集中,洞窟艺术以法兰西-坎塔布里连地区为中心。西班牙南部,意大利半岛南部和西西里也发现一些有壁画的岩洞,最早的洞窟壁画发现于苏联乌拉尔地区。器具艺术分布范围要广泛得多,德国、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苏联部分地区均有发现。器具艺术和洞窟艺术时间和风格相同,可能游猎于这些地区的克罗马农人找不到合适的洞窟作画,或者画在岩壁上未能流传下来,只剩下器具艺术。器具艺术便于携带,也利于他们的传布。

  中石器时代美术 产生于公元前1万年以后。随着冰河时期的结束,气候转暖,陆地动物和植物都经历了变化,影响人类生活,人类文化也适应新的环境发生了改变,产生了艺术表现的新形式,制作了壁画、刻凿、小雕刻。此时动物北迁,以描绘动物为主的旧石器洞窟艺术和器具艺术的传统随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衰弱的美术。

  中石器时代美术可分为3个区域。第1个区域是法国南部、西班牙北部旧石器洞窟艺术的繁荣地区,称阿齐利文化,留下的作品很少,其代表作品是一些小卵石上用红或黑颜色画的点和线,这是旧石器马格德林时期几何形风格的延续,但是具体的用途不明。

  第2个区域是北欧,主要是岩石艺术。即在露天的山崖巨石上画或刻的作品和活动艺术(在可以移动的石块或其他材料上刻画的作品)。有些地区发现的旧石器时代小雕刻,可能是冰河期间温暖阶段游猎到此的人群创造的,也有些是被中石器时代开始时追随草原动物北迁的人们带到北欧的。法国阿伦斯堡发现的刻在木头上的小型图案化人像,和莱茵河与德国南部兴盛的马格德林晚期文化和阿齐利文化的程式化作品有相似之处,约在公元前6000年,还有一些刻在骨棒上的半写实的图样。在斯堪的纳维亚,特别是挪威,出现了一种生动的写实雕刻,深得旧石器时代西南欧洞窟美术的遗风(出现于公元前6000~前5000年),是北欧史前美术的第1阶段。后来约在公元前3000年逐步被半写实的风格取代,画有野兽、鱼类和人物,造型比较生硬,常刻画出动物的内脏。采用刻出凹线然后在线中填色的技法,属于第2阶段。第3阶段约始于公元前2000年,是高度简化的程式人物和动物,这种风格向苏联北部和西伯利亚地区发展。这些创作都与当时人们的狩猎巫术有关。此外,还发现一些未能解释的符号,很可能是初期的文字。

  第3个区域是西班牙东部的黎凡特。因此,这时的美术又称黎凡特美术。这一地区在冰河时期结束之后,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流存在露天岩石和岩洞里的壁画,其母题和表现形式都与从前大不相同。题材上以人物为主,但又不是单纯地表现人,而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如狩猎、采集、祭祀、行刑以及农牧生活的情景等。画面上动物形象仍占很大比重,而动物与动物之间,还有着一定的联系。形象的尺寸一般在15~20厘米之间,最小的不到2厘米,极少数与旧石器时代洞窟壁画上的动物一样大。人物和动物形象采用单色平涂,色彩均匀,颜料是赤铁矿、高岭土,调以树脂等。也有勾线的造型,线条熟练。黎凡特岩画都绘在举行宗教仪式的“圣地”。这些“圣地”一直延用到罗马时代。人们常常选择专门的岩壁重复绘制,几个不同时期、不同内容的画叠在一起。最早黎凡特人的特殊巫术观念是创作壁画的动力。也有人认为黎凡特岩画仅仅是再现人们的生活或者是对战争或重大事件的纪念。

  黎凡特美术在旧石器时代的基础上产生了巨大的飞跃,不仅体现了复杂的心理内涵,较为注重构图处理,而且在画面的审美方面已有明显的追求。

  新石器时代美术 在阿尔卑斯山以北,普遍存在一种以巨大石块构筑的建筑物,其壁面多有几何装饰,这种艺术被称为巨石文化,是人类史前创造的文化类型之一,在世界许多地方都有分布。欧洲的巨石文化产生于新石器时代,它不用灰浆粘合,而完全用石块垒砌。这种石块建筑大体上分石圈、石柱、巨石坟墓和神庙 4种类型:

  ①石圈。以大块石头围成,分布在爱尔兰和英国,以英国南部的斯通亨奇最为著名。“斯通亨奇”在古英语中意为“吊起来的石头”。它在等距离的直立巨石上,搁上巨石横梁,以中间的石祭台作为圆心,共有3圈竖立的石块构成的圆圈,在外围还有一圈壕沟,里面洒了白色的土,壕沟与立石圆圈之间,还有些经过计算而后设置的零散石块。斯通亨奇是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东面 2块立石的间空与靠近壕沟另1块石块所构成的直线,正好对
  准夏至日出的方位,由此推论,斯通亨奇与太阳崇拜有关。

  ②石柱。为直立的巨大石块,最高者达20米,重300吨。有的几块聚立在一起,有的是若干块排成行列。法国布列塔尼省的石柱行列最为壮观,共有3000多块巨石,间隔排列了3公里长。对石柱用途的解释有几种:一说是作为宗教仪式的场所,一说是界石,一说是为了纪念死者。

  ③巨石坟墓。有些建在地上,有的埋在大土丘下,常常为一个家族的坟墓。在法国北部和斯堪的纳维亚、英国、爱尔兰均有分布,结构多为水平砌筑,墓顶采用梁柱式。巨石坟墓的墓壁上和部分石柱上,刻有花纹,呈现为云雷纹、螺旋纹、菱形纹、同心圆纹等几何图案。

  ④神庙。是用石块构筑的比较完整的建筑物,里面供奉神像。马耳他岛的巨石神庙最有代表性。巨石文化还包括同时期的巨形石刻人像和巨石神庙的小型雕刻神像。前者多为按石头原来的形状,稍加凿刻而成,造型古怪;后者多为女性人体像,强调生殖器官,是举行生殖崇拜仪式中供奉的神像。其风格与新石器时代岩画有共同之处。

  新石器时代的欧洲岩画,完全脱离了旧石器时代洞窟艺术和器具艺术中的写实传统,这种状况在中石器时代已经有所预示。欧洲史前艺术发展到新石器时代的主导趋势是逐步程式化、简括化、符号化,在北欧史前美术中可以看到这个过程渐次的演化过程。黎凡特地区写实风格盛行时,也已经并存有符号化艺术倾向,这种倾向可能最早产生于地中海东岸,后来扩展到伊比利亚半岛。在西班牙的南部和西南部,集中了许多几何化、程式化图形的岩壁和洞窟。葡萄牙、西班牙北部也有所发现,同时还出土了雕像、凿刻过的石器以及带有花纹的陶器。

参考资料:http://www.gjart.cn/viewnews.asp?gjart=66&cateid=3&id=393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